中國人的基本特徵

無數的經驗教訓表明,一個人最大的敵人往往是他自己,因為人常常否定自己。人應該不斷地自我反省,但是不可以陷入自我否定的泥潭而不能自拔。自我反省意味著認識錯誤後主動調整,但自我否定則會使得一個人變成完全不同的另一個人。

中國人的基本特徵


  一個民族亦應如此。世界上有許多民族,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性,這叫多元化,我們不要勉強一個民族去改變自己的特性。然而,現階段很多中國人陷入用西方人的觀點和標準來看待和分析自己的誤區,總是執著於 "中國要想實現現代化就應該走西方國家的道路"的錯誤觀念。實際上,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各民族間要彼此尊重,彼此包容,這個世界才會多姿多彩,生生不息。中國人應該走自己的路,具體到團隊管理中,就是要充分了解中國人的特性,即中國人的本性。在認識中國人的本性的基礎上,才能有效地管理中國人。   中國人基本的本性特徵

  中國人的本性是什麼?我只用三句話概括,因為中國人喜歡簡單明瞭,講得太多了,中國人就會不耐煩。你對西方人可以多講一些,他們有耐心聽完,而中國人就沒有耐心。你講第一句時,我們會注意聽;你講第二句時,我們還認真聽;你講第三句時,我們就會覺得太多,因為中國人一點就通,不需要你講得很透徹;如果你再講第四句的話,那前面你講的我們都會忘掉。所以漢高祖的約法三章非常符合中國人的本性。

  中國人的本性簡單來說有三點:第一怕吃虧,中國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吃虧上當;第二喜歡佔小便宜,中國人一般不奢望去佔大便宜,專佔小便宜;第三,自私又愛面子。

  害怕吃虧是因為資源有限

  這當然不是貶低中國人,凡是有這種想法的人都不太瞭解中國人。中國人重視合理,合理地怕吃虧有什麼不對?資源是有限的,人的生命也是有限的,不斷地吃虧,豈不是跟自己過不去?其實每一個人都有這個特性,凡是宣稱錢財乃身外之物的人,多半都很小氣。因為一個人如果心裡沒有某個弱點的話,他就不會強調它。一個人缺乏信用,就會強調自己重信用,通過不斷地強調,才能讓別人上當。

  每個人都怕吃虧,但是過分地怕吃虧就變成精打細算,人算總是不如天算,"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所以中國人發展出一套"差不多主義",差不多就是剛剛好,就是恰到好處,就是合理。

  愛佔小便宜只為試探對方

  一個人愛佔小便宜,就表示這個人不貪,貪心的人只想著佔大便宜。中國人愛佔小便宜,不貪心,很守本分,為了過日子,佔一點小便宜,沒什麼可恥的。因為要跟一個人合作,就要了解這個人舍不捨得,中國人比較在乎舍不捨得,換句話說,中國人不會盲目地為一個人去拼命,我們會考慮值不值得。要判斷值不值得,就要看對方舍不捨得,你捨得我就認為值得,你不捨得我就認為不值得。這就是中國人佔小便宜的本意。

  在中國人的團隊中,員工首先要看領導的度量大不大,沒有人願意跟隨一個度量小的領導。孔明(諸葛亮)讓劉備三顧茅廬,就是考察他的度量。如果劉備不肯紆尊降貴,孔明也不會為他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    自私又愛面子所以好管理

  中國文化強調自愛,很少講愛人,西方人一開口就是愛人,而不講自愛,孰對孰錯?我認為,自愛才是對的。一個人要先愛自己,讓自己的心中充滿愛,然後才能去愛別人。不自愛的人,心中沒有愛,拿什麼去愛別人?所以,西方人講愛人只是嘴上說說而已,中國人才是發自內心的。但中國人不會愛所有的人,我們首先要判斷這個人值不值得愛,值得,才去愛。合理的自私就是自愛。

  老實講,中國人比較重視面子。凡是說"面子不重要"的人,是因為他不瞭解人性。一個人活得連面子都沒有,那活著是為了什麼?人與動物的最大不同,就是人有面子,動物沒面子。

其實沒有一個民族不愛面子的,只是表現的方式不一樣。有一次我在美國的首都華盛頓等公共汽車,看見三個白種人也在等公共汽車。在美國,一般都是有色人種乘坐公共汽車,白種人多開私家車,我覺得很好奇,就不自覺地看了那幾個人一眼。那幾個人都緊張起來,其中一個人馬上說,他的車子送修了,不然才不會乘坐公共汽車呢。我只是看他一眼,他就受不了,這難道不是愛面子的表現嗎?

日本人也愛面子,但是和中國人不一樣。日本人愛面子愛到會死的程度,他們覺得沒面子,就會切腹自殺;中國人高明一點,愛面子愛到剛剛好的程度,中國人一般不會為面子去自殺,真正做到 "士可殺不可辱"的畢竟是少數,沒面子以後再說吧,要忍辱負重,盼著將來東山再起,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嘛。

  愛面子並不是壞事,通過幾十年的研究,我發現一個愛面子的人很好管理。一個人若不愛面子,你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如果一個人連面子都不在乎,那他還會在乎什麼?人可以 "理",就是因為他愛面子。領導要利用中國人愛面子的特點來管理員工,適當地恭維一下員工,多聽聽員工的聲音,給他們說話的機會,員工就會感到領導的重視,也就會以努力工作來回報。

  本性無好壞,合理就可

  中國人上述的本性特徵或許會令人大失所望,然而有這樣的感受完全是由於對中華文化缺乏瞭解造成的。中華文化講求合理,對於中國人的本性也應該從合理的角度來予以審視,這樣才能充分地把握中國人的本性,進而領導出精誠團結的中國式團隊。

  合理地怕吃虧、合理地佔小便宜、合理地自私、合理地愛面子沒有什麼不好,如果不承認這些的話,就是假道學。

  中國有很多優秀文化,流傳了幾千年,有其傳承的道理,不合理的文化是沒有生命力的。只是有些事情長期以來我們做錯了,使得一些文化扭曲了。

  比如說“孝”,孝道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文化的精髓,然而從古至今,傳統文化都只提出過“孝道”、“孝敬”,卻不知何時有了“孝順”的說法。我認為,這個“ 順”字完全顛覆了中華文化中有關“孝”的真正內涵,使得對長輩、領導的盲從愚忠有了文化層面的依據,造成許多 “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的慘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