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過一劫!東京奧運會延遲,全球保險業暫時躲過10億美元賠付

承保範圍從賽事取消險、人身意外傷害險、運動員收入損失險、體育場館財產保險、公共責任險、門票損失保險,到電視臺的轉播版權損失險等,如若本屆東京奧運會取消,將聯同慕尼黑再保險一起,承受超過10億美元的賠付額度。


躲過一劫!東京奧運會延遲,全球保險業暫時躲過10億美元賠付


從歐洲足球五大聯賽到美國NBA,體育賽事的停擺潮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陰影之下,終於蔓延到了最久負盛名的奧林匹克運動會。3月24日晚,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達成共識,原定於2020年夏季舉辦的東京奧運會將推遲至2021年,這是擁有124年曆史的現代奧運會的第一次。

正如亞馬遜的蝴蝶扇動翅膀能夠引發太平洋上一場風暴一樣,疫情的兇猛傳播,讓全球保險業苦不堪言,除了疾病本身的賠付之外,還要兜底東京奧運會延期或取消帶來的風險。

躲過一劫!東京奧運會延遲,全球保險業暫時躲過10億美元賠付

對於大陸另一端的慕尼黑再保險公司來說,聽到延期而不是取消的消息後,可以長出一口氣。近年來隨著體育賽事在金融設施上的投入完善,購買賽事取消險成為大型賽事的主流做法。各大保險公司與再保險公司樂於參與其中提供保單,因為取消的概率實在太低而讓承保變成看上去“穩賺不賠”的生意。而東京奧運會組委會購買了由慕尼黑再保險公司承保的奧運取消保險,如果取消,後者要承擔5億美元理賠金。

與慕尼黑再保險處於同樣境地的還有參與了本次盛會的各承保、共保和分保環節的眾多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他們的承保範圍從賽事取消險、人身意外傷害險、運動員收入損失險、體育場館財產保險、公共責任險、門票損失保險,到電視臺的轉播版權損失險等,如若本屆東京奧運會取消,將聯同慕尼黑再保險一起,承受超過10億美元的賠付額度。

中國再保險一位負責巨災保險建模師對騰訊新聞《潛望》指出,對於大型賽事的承保風險定價中,戰爭、疫情、騷亂等在模型中佔比很小,因為概率較低,遠不如恐怖主義和自然災害因子比例高。但這次疫情“屬於上百年未見”,因此在今後的模型中會加強對於疫情預演及傳播風險的重新定價,以幫助保險公司在承保端更好地發揮保險兜底作用。

躲過一劫!東京奧運會延遲,全球保險業暫時躲過10億美元賠付

延期讓保險業暫時躲過一劫,但接踵而至的麻煩是,原定於2021年舉行的一些體育賽事如田徑和游泳世錦賽將與奧運會撞車而面臨取消或改期,承保了這些賽事的保險公司依然要隨著事態發展而揪心一陣子。此外,因為奧運延期帶來的一些運營投入損耗,也會視保險合同責任而產生賠付。

日本政府的壓力也不小,儘管費勁心力的東京奧運會最終並未取消,但對於前期已投入約126億美元(約人民幣882億元)資金並期待今年夏天即可見到成效和回報的預期來說,損失已不可避免。跟據日本共同社報道,如果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延期至明年以後舉辦,原本納入考慮的訪日外國人將減少,日本國內消費預計也將陷入低迷,有經濟學家認為日本2020年的經濟損失將超過3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916億元)。


取消險成大型賽事必備

賽事取消保險是應對賽事取消造成組委會財物損失的重要補償手段。熟悉該項保險歷史的中國人保趙旭介紹,自上世紀80年代年開始,賽事取消險成為了奧運會的標配。但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之前,這一險種均由奧運會主辦國組委會來購買。

雅典奧運會舉辦之前,由於出現了911事件、伊拉克戰爭,以及雅典恐怖主義事件,國際奧組會在舉辦前夕與保險公司緊急談判賽事取消保險合同,保險金額1.72億美元,承保人為美國國際集團(AIG)和勞合社,保障2004年雅典奧運會、2006年都令冬奧會以及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相關利益。

躲過一劫!東京奧運會延遲,全球保險業暫時躲過10億美元賠付

根據媒體報道,2008年北京奧運會後,國際奧委會發言人曾介紹,國際奧委會嚮慕尼黑再保險購買保額高達41.5億美元的保險,覆蓋北京奧運會、溫哥華冬奧會和倫敦奧運會。

趙旭介紹,在奧組委投保的賽事取消險中,最重要的保障條目為奧組委的最大收入來源——電視轉播權收入。在賽事取消保險奧運會首次亮相的1980年,就因電視轉播權糾紛而產生賠付,那一屆莫斯科奧運會由於美國的抵制,導致組織者被迫返還電視轉播費用,作為再保險人的勞合社為此支付了7000萬美元的賠付,也是迄今為止賽事取消保險賠償最高的一屆奧運會。

斥資14億美元買下本屆東京奧運會轉播權的NBC公司,也為價值不菲的轉播權事先投了一份保險,NBC母公司Comcast集團CEO透露,這筆保單能保證在奧運會取消的情況下公司不遭受任何損失。

躲過一劫!東京奧運會延遲,全球保險業暫時躲過10億美元賠付

除了保障電視轉播權之外,賽事取消保險責任範圍通常還包括門票收入損失、贊助費波動、廣告費損失、專利費損失、利率或匯率的變動損失,以及體育場館財產保險、公共責任險、人身意外險等。

在奧運會普遍採用保險方式降低未知損失後,賽事取消險變成各大體育賽事的標配,例如足球世界盃、各大錦標賽,以及馬拉松比賽等。

其中在2012年發生的紐約馬拉松賽事因緊急取消而損失1890萬美元,但由於賽事組織方事前投保了相應保險,因而獲得了1500萬美元的賠付,挽回了大比例的損失。


如何給風險定價?

在奧運會的歷史上,總共只有三屆奧運會因為戰爭而被取消,分別是1916年柏林、1940年東京和1944年倫敦奧運會。此後近80年時間裡,奧運會都沒有出現中途取消的情況。因而承保奧運會取消險,看上去是一門“穩賺不賠”的生意。

保險公司該如何為其中的風險定價?對比同樣是處於未知、風險因子較多的巨災保險來看,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朱文革認為,影響巨災保險產品開發和創新的主要障礙之一是相關數據的缺乏,由此導致了巨災風險評估的不確定性或模糊性和相關產品的定價困難。

前述中國再保險公司建模師表示,賽事取消險自問世以來,經歷過最重要的轉折點為911年恐怖襲擊事件。在911事件之前,保險公司對於賽事取消的承保範圍中包括了因恐怖主義風險而造成的取消,但911事件抬高了眾多保險公司對於這一風險的定價。

躲過一劫!東京奧運會延遲,全球保險業暫時躲過10億美元賠付

中國人保的趙旭表示,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奧運會取消保險的費率僅為保險金額的1.5%,但911後費率上漲到保險金額的4%-4.5%之間,同時恐怖主義風險開始從賽事取消險中排除出來。

而本次疫情的全球迅速蔓延,或將類似911事件一樣,使險企調整這一風險因子的定價。

按照前述費率,以近年來歷屆奧運會的平均投保金額至少15億美元來計算,僅賽事取消險一項的保費就可達6000萬美元左右。

這並不意味著一家保險公司可以獨自吃下。南開大學災害風險管理與巨災保險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魏鋼分析,頂級大型賽事的保險需求,一般來說都是由全球三大著名的保險經紀公司來主導,他們在對包括奧組委、主辦國、贊助商、版權商等眾多客戶的需求摸底之後,向相應的保險公司發出定製需求,參與其中的保險公司如果承保金額過高,則會通過聯合承保,或者分配保額給再保險公司進行承保,最終將大型的保險標的“撕成碎片”後分散出去,降低單一公司承保帶來的風險。


延期運營成本或產生賠付

延期讓保險業暫時躲過一劫,但因為奧運延期帶來的一些運營投入損耗,也會視保險合同責任而產生賠付。

這些運營成本包括為東京奧運會準備的體育場館、酒店等場所的預定費用,以及今年夏天因延期帶來的控制,2021年的再次預訂,以及場館的維護等。此外還有為迎接奧運會興建的基礎設施,以及為數眾多的志願者隊伍的前期運營投入等等。

此前高盛曾估算奧運經濟效果將消失8000億日元(約人民幣507億元)。具體是電視機更新換代、奧運相關商品銷售和赴東京旅遊支出等國內消費4000億日元,奧運相關人工費和運營費等的政府支出2500億日元,訪日遊客消費1500億日元。

躲過一劫!東京奧運會延遲,全球保險業暫時躲過10億美元賠付

此外,本屆東京奧運會吸引的日本國內贊助金額達30億美元,創下奧運會歷史新高。在延期後如何處理這些贊助商的權益,也成為本屆奧運會面臨的問題之一。

不過好消息是,國際奧委會目前並沒有因為延期而帶來更多收入損失。之前接受外媒專訪時,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透露,贊助商、轉播商們的合同不會因為延期而作廢。

各位條友!你們怎麼看呢?歡迎在下方留言點贊,記得關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