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近年來,流行歌曲風靡全球,各種曲風也相繼湧出,本世紀初,周杰倫的一首《東風破》開創了“中國風”的先河,隨後越來越多的音樂人、歌手都相繼創作並傳唱“中國風”。伴隨著MIDI音樂的迅速發展以及各音樂廠家對軟音源的不斷開發,一首歌曲的製作也不再是那麼遙不可及,可以說,音樂愛好者只憑借一臺筆記本電腦以及編曲軟件在家裡就可以製作出自己想要的音樂或者伴奏。

當然,只有MIDI的發展是不夠的,音樂人還需要自身技能的培養,而自身的技能包括視唱練耳、基本樂理、和聲、曲式、作曲、配器等等要素。自身技能結合MIDI音樂製作技術經過大量的實踐,不斷累積經驗才能製作出自己想要的音樂。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本篇文章是筆者根據自身不斷研究與實踐所掌握的編曲經驗來講述“中國風”流行歌曲的製作過程及編曲技法。文章中的編曲技法內容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解析當下“中國風”的編曲工程,第二部分是“中國風”實戰編曲,兩部分內容著重講述“中國風”的構成以及製作全過程。

希望本篇文章能夠對喜愛“中國風”以及熱愛編曲的人有所幫助。

“中國風”流行歌曲的釋義及其特徵

(一) “中國風”流行歌曲的概念

“中國風”流行歌曲,從廣義的角度來講就是流行歌曲中含有“中國風”的元素。即中國的古典文化融入進古典詞賦並配以古典懷舊的旋律,在伴奏中加入中國的民族樂器,打造出東方意境的歌曲。此類歌曲雖然含有眾多中國元素,但它不同於戲劇,不同於民歌,也正因為它在編曲中使用流行歌曲的編配方式,因此將其音樂風格歸類為流行,故稱“中國風”流行歌曲。

1、歌詞的特點

中國風的歌詞近似於文言文,歌詞寫作時通常將中國古代的典故或者事物融入其中,詞意表達也不會像其他流行歌曲那樣過於直白,就像方文山所寫的《青花瓷》中:“釉色渲染仕女圖,韻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此句大意是詞人對自己愛慕之人的讚美,但又沒有直接誇讚,而是將其比作青花瓷瓶身的侍女圖案,細膩且珍貴。

2、旋律的特點

中國風的旋律寫作多采用五聲性調式,當然,也並不是說採用五聲性調式創作的音樂就一定是中國風。因為很多民歌也是採用五聲性調式來作曲的,流行歌跟民歌是有區分的。中國風流行歌曲的旋律可以使人在腦海中營造出古代的場景,給人以千百年滄桑的意境,就像林俊杰創作的《醉赤壁》,聽到旋律就讓人彷彿置身其境。

3、伴奏的特點

中國風流行歌曲的伴奏主體其實還是使用西洋樂器或者電子類音色,比如鋼琴、吉他、提琴、合成器、電貝司、電子鼓,這些樂器在流行歌的伴奏中是必不可少的,“中國風”流行歌曲的伴奏是在主體框架上融入中國的民族樂器,或做前奏或做間奏尾聲以及在音樂的縫隙處做一下點綴,使音樂有強烈的中國韻味。

(二)“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現狀

周杰倫的《東風破》是當代“中國風”流行歌曲的首創之作,而其後周杰倫又創作出《發如雪》《菊花臺》《千里之外》《青花瓷》等眾多經典作品,從而完全的確立的“中國風”的音樂風格。與周杰倫“中國風”近似的還有林俊杰的《醉赤壁》《江南》,李宇春的《蜀繡》,其編曲手法都非常神似。除了以上作品之外,當今歌壇還有很多不一樣的“中國風”,比如周杰倫的《霍元甲》《蘭亭序》,這兩首歌曲的中間還加入了戲劇唱腔,說到戲劇唱腔,流行歌手中還有一個人更為專業,他就是李玉剛,比如他的代表作《新貴妃醉酒》《逐夢令》都是流行歌曲與中國戲曲的結合。

華語歌壇還有一個人,他的“中國風”與前面幾位歌手相比,又有很多的與眾不同,他就是王力宏,他開創了“華人嘻哈曲風”,這種曲風是東方旋律與西方節奏的融合,在編曲中加入更多的中國樂器,比如他的代表作《花田錯》《十八般武藝》。當然,也並不是所有的“中國風”歌曲中都有中國民樂的角色,比如周杰倫的《煙花易冷》這首歌的編曲中沒有用到任何一件中國民族樂器,可見,“中國風”流行歌曲更加註重意境的打造。

常用編曲軟件cubase的概述

(一)初識編曲軟件Cubase

Cubase是德國斯坦伯格(Steinberg)公司開發的全功能編曲錄音軟件,該公司在2005年已被日本雅馬哈公司收購。Cubase這款軟件具備編曲、錄音、混音、打譜、音頻剪輯、視頻配樂等多種功能。以下便是Cubase的啟動界面: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Cubase成功啟動後所顯示的第一界面如下圖所示: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該界面的右半部分有六項分類,它們的功能分別是:最近(近期工程),錄音(錄音功能),打譜(打譜功能),製作(編曲功能),母帶處理(後期混音功能),其它(新建空白工程)。

(二)Cubase的編曲功能

當Cubase創建一個新的工程之後,我們可以在此工程中完成編曲工作。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當添加樂器軌道之後,就可以加載我們所需要的樂器了。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此界面為鋼琴捲簾窗,在鋼琴捲簾窗內可以編輯音符、旋律。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當所有的軌道、聲部編輯完成之後,就製作出了一首音樂的伴奏,也就是編曲。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三)ubase的其他功能

1、樂譜功能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打開樂譜編輯器,可將MIDI音符轉換為五線譜,再根據自己的需求對樂譜進行整理。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Cubase可導入音頻、視頻進行剪輯、轉調、消音、變速等多種處理。

3、錄音混縮功能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按下F3鍵可打開調音臺,在調音臺內可添加效果器對錄製的聲音進行處理。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中國風”流行歌曲編曲技法

(一)當下流行“中國風”歌曲的編曲解析

一首歌曲的伴奏是編曲者利用編曲軟件和音源軟件精心編配而成。那麼本章節將以周杰倫創作並演唱的《青花瓷.》編曲工程為例,悉數講解“中國風”編曲的各個環節以及要素。《青花瓷》的編曲人是鍾興民,下圖是我根據《青花瓷》的音頻文件所扒帶完成的編曲工程(界面):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一首完整的歌曲必然包括主旋律,和聲,低音,打擊樂四個聲部層。至於每個聲部層會編配什麼樣的樂器,就要看編曲者怎樣構思了。下圖便是《青花瓷》編曲中的四個聲部層。其主旋律聲部是由人聲演唱的歌曲和笛子所演奏的前奏/間奏構成,其和聲聲部是由古箏、琵琶、電吉他、豎琴以及提琴類樂器構成,其低音聲部是由大提琴和電貝司構成,那麼它的打擊樂聲部則是由木魚、鑔片、板鼓、堂鼓和電子鼓來擔任。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青花瓷》這首歌的主旋律聲部,也就是青花瓷的簡譜: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從譜例中可以看出,這首歌是A調,而且是運用五聲調式來進行創作的,如果從歌詞結束的地方來分析,這首歌是A宮調式,而如果從伴奏結束的地方來分析,這首歌又變成B商調式,總而言之從民族調式來講它屬於A宮系統調。再看歌詞部分:“素胚勾勒出青花”“瓶身描繪的牡丹”“釉色渲染仕女圖”“你隱藏在窯燒裡千年的秘密”“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你眼帶笑意”每一句都在圍繞青花瓷進行描寫,並把青花瓷比作自己所喜愛的女子,詞曲搭配盡顯中國風格。接下來我們再看青花瓷的和聲進行,打開鋼琴捲簾窗:查看MIDI音符所對應的琴鍵音高,我們可以看到《青花瓷》的主歌和副歌和聲進行都是:Ⅰ—Ⅵ—Ⅳ—Ⅴ。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這種進行方式在流行和聲中是非常經典的。它的和聲是用電吉他走的分解和絃,前奏和間奏部分則是由豎琴來擔任分解和絃的角色。當然,它的和聲聲部還有絃樂與民樂的填充(這個會在之後的內容講到,因為本篇論文的撰寫邏輯是按照我個人的編曲步驟來講解的)。瞭解完《青花瓷》的和聲走向,我們就要看它的打擊樂聲部了,因為打擊樂是一首歌曲的骨架,編曲者在編寫完打擊樂之後,就等於確定了音樂的織體風格,之後其他樂器的編寫都要配合打擊樂,至少不能與其產生干擾。首先我們來看堂鼓: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歌曲中堂鼓的節奏都是反覆循環的,由於堂鼓是伴奏聲部,所以節奏較為簡單,對比堂鼓與電子鼓的主體結構,不難發現兩者其實大同小異,只是電子鼓比堂鼓多了一個鑔片,而《青花瓷》這首歌的打擊樂聲部也正是在這樣的節奏型上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加以變化發展而來的。除了堂鼓和電子鼓,擔任打擊樂聲部的還有板鼓和木魚。我們先看板鼓節奏: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板鼓的節奏就更加簡單了,全曲都是在每小節的第四拍敲一下。木魚其實也很簡單,在伴奏中做點綴效果。以下便是木魚的節奏: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木魚都是在每小節第二拍處的弱位做點綴性的打擊,因為木魚也是帶有音高的,所敲的部位不同,所用的力度不一,都會產生不同的音響效果,所以看鋼琴捲簾窗裡面木魚也是有音高力度區分的,而且力度也不一樣,Cubase中的MIDI音符力度處理越大,音符的顏色越紅越鮮亮,力度處理越小,音符的顏色越藍越暗淡。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關於打擊樂聲部最後一個要說的便是鑔片,這個鑔片的技巧是滾鑔,它起到的作用是樂器之間/段落之間/伴奏與人聲之間的銜接,為此,在滾鑔的下方添加了11號表情控制器,也可以理解為音量控制器,為的是讓滾鑔有一個淡入淡出的效果,以便起到更好的過度作用。至於滾鑔在力度上的處理,只要它的力度適中,強弱合適即可。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在編寫完打擊樂之後,編曲者通常會進行低音聲部的編寫,這首歌曲的低音聲部是由貝斯和大提琴來擔任,不過,流行歌曲的編曲在編寫低音聲部時,往往只會編寫貝斯,而大提琴的編寫則與小提琴中提琴一起完成,那麼,接下來我們就打開貝斯軌的鋼琴捲簾窗: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貝司的音符選擇往往是和絃根音或者轉位後的低音,而且它會跟隨底鼓的律動,同樣也是為了增強底鼓的低頻,貝司在編寫過程中通常會在弱拍弱位處進行加花,而加花的音符可以是半音過度,可以是五度加花,上圖所示加花音符為四度,是因為五度轉位後便是四度,下方四度音也是它的上方五度音,除此之外,貝司在同和絃內為了豐富低音的旋律線條,通常也會使用八度跳躍的方式。至於貝司何時出現在樂曲中,那就看編曲者想讓貝司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效果了,它可以出現在歌曲的前奏、間奏、尾聲或者歌曲的高潮部分,也可以出現在歌曲的主歌,它可以擔任伴奏角色也可以擔任獨奏角色偶爾出現在樂曲情緒轉換的地方。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青花瓷》編曲中的貝司出現在前奏和歌曲的高潮部分。而且都是低音的鋪底,並沒有獨奏的地方,原因很簡單,因為“中國風”就要儘可能的展現中國樂器,而其他樂器都是陪襯或者渲染。不管編寫哪個聲部,不管使用哪種樂器,都不能違背歌曲的主題風格。

目前,音樂的主旋律、和聲、低音、打擊樂四個聲部都已經有了一個大體的框架,那麼作為編曲者,接下來的工作就是編寫前奏、間奏、尾聲和豐富編曲的內容。這個時候不管先進行哪一步都是可以的,這要看個人喜好和靈感。那麼下一步我們先看絃樂部分: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為了方便和聲的查看,我同時打開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三個軌道並將它們的顏色進行了色調劃分,顏色鮮亮的為小提琴,比小提琴暗淡一些的是中提琴,顏色為藍色的則為大提琴,其實在前面我也講過,MIDI音符的顏色是由於它的力度不同造成的。對於流行歌曲而言,絃樂的寫作雖然不像四部和聲那麼嚴謹,但也並未完全脫離四部和聲的寫作規範,絃樂的寫作多使用和絃音,偶爾會在弱拍弱位處使用和絃外音。《青花瓷》編曲中的絃樂部分,小提琴是走的復調,中提琴與大提琴都是作為小提琴的和聲填充,起到鋪底的作用,而且編配時多采用開放式排列,以達到拉寬聲場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絃樂的間奏部分,除小提琴之外,其他兩個聲部都採用半音下行的方式,帶給人一種離調的感覺,這也是和聲的一種編配方式,無需考慮它是什麼樣的和聲,只需在需要這種色彩的時候適當添加即可。接下來我們看一下《青花瓷》編曲中豎琴的編寫手法: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豎琴是一種旋律優美的伴奏樂器,它最適合演奏分解和絃以及刮奏,《青花瓷》的編曲中,鍾興民老師把豎琴分為兩個聲道,即左邊和右邊各放置一個,簡單的來講就是當你戴上耳機的時候,左耳和右耳都有豎琴的旋律,而且是不一樣的旋律,兩個豎琴相輔相成,保持了音響上的平衡。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講完豎琴的編寫,接下來到了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那就是中國民族樂器的編寫。從工程中我們可以發現,《青花瓷》的編曲中含有的中國民族樂器包括:笛子、古箏、琵琶、木魚、板鼓、堂鼓。由於我國民樂的加入,使《青花瓷》這首曲子增加了更多的神韻,讓世界人一聽就知道它來自古老的東方。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我國的民族樂器雖然也在不斷的改良,但是在流行歌曲中,還不能直接作為旋律聲部的伴奏,就算是強加進去,也失去了應該有的味道。所以民樂的使用一定要恰到好處,並且合理藉助西洋樂器的超強輔助,才能得到想要的效果。“中國風”流行歌曲中的民樂使用一般出現歌曲的前奏,間奏,尾聲,或者在樂曲中點綴性的使用。下面,就讓我們逐步分析《青花瓷》中的民族樂器。從音頻中我們可以聽出,前奏中民樂出現的順序依次為堂鼓、木魚、古箏、板鼓、笛子。那麼堂鼓、木魚和板鼓在之前已經講過,現在,我們來分析未曾講過的民族樂器,首先我們看古箏: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古箏的軌道有兩個,第一個軌道中的古箏是作為前奏、間奏和演奏副歌部分的復調,復調的旋律與小提琴基本無異,演奏技法方面沒有過多的技巧。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第二個軌道中的古箏是作為伴奏,也起到內聲部填充的作用。演奏技法上運用了刮奏,其實嚴格來講應該是使用三個古箏軌道,因為後面出現了歌曲的轉調,整體高了一個半音,在真實的古箏演奏中,若想完成轉調又不影響其他樂器演奏,基本上不可能的,不過正因為是MIDI軌,也就省去了過多的麻煩。在轉調部分,古箏2扮演了一個內聲部和聲填充的角色,首先以一個刮奏技巧使前面的A大調過度為升A大調,其次又在之後的演奏中加入音程,為不使古箏干擾其他聲部,歌曲中特意將它的音量調小,一般來說不易察覺。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工程中的琵琶輪指,其實原曲中的音色並不是真正的琵琶,也許是鍾興民老師為了豐富民樂的效果,加入了一個類似古箏遙指但又比古箏的實際音域高出一個八度的音色,這種音色像是採樣坦克裡面的古箏,不是真實的古箏採樣,而是利用物理運算,產生出來的音高,這種非真實的音高我個人是不喜歡使用的,所以就將這種音色換為琵琶輪指,雖然音域低了兩個八度,但是真實感強了很多。它所演奏的旋律跟古箏1是完全相同的,只是它並出現在前奏和尾聲。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到現在為止,還剩下最後一件民樂:笛子。笛子是《青花瓷》中“中國風”韻味最濃的,雖然它的“戲份”並不多,但是,悠揚的笛聲,彷彿讓人穿越回古代的江南小鎮。笛子聲部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它的顫音技巧。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在間奏中,笛子、古箏、琵琶、小提琴所演奏的旋律是完全一樣的,這樣的編配方式,首先是遵循了民樂的配器法則,其次也是為了得到一種“複合音色”,增加了樂器的厚度。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在《青花瓷》的音頻中,最不易讓人發覺的一種樂器是電吉他所演奏的滑音技巧,它出現在歌曲的副歌部分,而且在41小節轉調處,走了一個降B大調的主和絃分解,與古箏2共同完成過度效果。這裡的滑音,由於是MIDI音符,而且使用的是帶有滑音技巧的音源,所以記譜並不像吉他譜那樣工整。但出來的音響效果是很接近於原曲的。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那麼本章節的最後我們在看一遍《青花瓷的編曲工程界面,相信大家都可以看懂每個樂器所出現的位置,又與何種樂器進行搭配,全曲53個小節,中國民樂在與西洋樂的完美結合下,先後擔任了前奏、間奏、尾聲、復調與和聲填充的各種角色,將“中國風”展現的淋漓盡致。

通過對《青花瓷》編曲的剖析,我們對“中國風”流行歌曲有了一定的認識,從宏觀角度來講,“中國風”流行歌曲是包含中國民族樂器編曲而成的音樂作品,它是中國民樂與西洋樂的結合,也使得中國樂器被世界人所認識。“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分為兩大板塊,第一板塊是完成西洋樂的編配,在編配西洋樂時,要求帶有東方的韻味。第二板塊是完成中國民樂的編配,在編寫中國民樂時,注重古典意境的打造。兩者在相輔相成之下,西洋樂給人的感覺像是鋪墊或者陪襯中國民樂,從而也彌補了中國民樂在頻段和音色上的不足。

(二)“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配步驟

音樂製作人在編配一首的音樂作品的時候,首先要拿到詞曲並熟悉這首作品,在腦海中對音樂的配器作出一個初步的佈局。下面這首歌這是我簡單創作的: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中國風”歌曲,歌詞寫作上偏向文言文,旋律創作是採用五聲調式,從民族調式的角度分析,它是D宮B羽調式。從流行歌的角度來講它是一首b小調作品。當我們對歌曲作曲簡要分析之後,有不少編曲者都講究把音樂唱熟再做編配。我個人覺得不妨先將它的主旋律輸入為MIDI音符,那樣既可以聽到它的音響又可以跟著試唱。

“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第一步:

打開cubase新建一個編曲工程,加載樂器輸入主旋律,並對歌曲進行分段。在這裡我使用的長笛來暫時擔任主旋律音色,因為長笛跟其他樂器的融合度比較高。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第二步:編寫和聲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我選擇了一個電鋼琴音色來搭建和聲的框架,和聲軌也可以使用其他音色,比如鋼琴或者豎琴。它的作用是用來標記主旋律的和聲,以便之後其他樂器的編寫,因為同小節內,所有樂器都要圍繞相同的和聲來編配,到最後,和聲軌道可去除亦可保留。這首歌曲主歌的和聲進行是Ⅰ—Ⅰsus2—Ⅵ—Ⅰ(按D大調標記),歌曲副歌的和聲進行是Ⅲmin7—Ⅵ—Ⅲ—Ⅵ。對於和聲的選擇,沒有固定的要求,只要它適合這首曲子。流行和聲一般會使用很多的掛留和絃,就是在三和絃中加入2度音程,比如大三和絃1 3 5將它的三音變成變成2度音就成1 2 5也稱為Csus2和絃,如果將三音變成4度音就成了1 4 5也成為Csus4和絃,除此之外還有+6和絃 1 5 6。使用這些“個性”和絃都是為了增加和聲的色彩。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第三步:編寫打擊樂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這裡的打擊樂我選擇了電子鼓,因為電子鼓跟民樂是非常融合的,電子鼓的編寫我安排在了歌曲的副歌部分,歌曲第二遍時主歌也加入了簡單的打擊,目的是為了跟第一遍相比產生不同。歌曲是四四拍子,所以打擊樂的節奏型是由下方基本節奏不斷變化而來的: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在基本節奏型的基礎上可以配合主旋律增加不同的變化,來豐富打擊樂聲部,比如: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第四步:編寫貝司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貝斯聲部在一首歌曲中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一首音樂的根基所在,在這裡我用到的是電貝司,電貝司跟電子鼓的融合度也是非常高的,而且在之後民樂加入進來的時候,它們既不會去搶民樂的風頭,又能支撐起音樂的骨架鋪墊好音樂的根基。電貝司的編寫手法跟前面《青花瓷》編曲中所講的一樣,它首先要跟隨底鼓,而且選擇和絃根音或轉位後的低音,用半音和四五度音程過度到下一個和絃根音或者低音,此類加花應出現在弱拍弱位,同和絃內可以出現八度跳躍的演奏方法。之所以將電貝司放在第四步進行編寫,是因為有了主旋律與和聲再加入低音聲部就等於確定了歌曲的和聲功能,剩餘的步驟就是內聲部的填充。

第五步:編寫絃樂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絃樂是音樂的血液,絃樂編寫時多使用和絃音,偶爾在弱拍處使用和絃外音以增加和聲的色彩,絃樂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因為我們已經使用了電貝司,所以就不再使用低音提琴了,絃樂的編寫順序依次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編寫過程中儘量避免四部同向,也儘可能的遵循四部和聲的編寫規則。在編寫小提琴時,我基本上使用的都是連弓技法,除了樂句與樂句之間有呼吸式的斷開: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中提琴的編寫我除了使用連弓之外,還加入了斷弓技法,也增加了旋律的呼吸,與小提琴 配合使絃樂更顯張弛有度。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大提琴的編寫則使用長音式的低音,與小提琴中提琴結合構成完整的和聲。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完成大提琴的編寫,我順便也初步編寫間了前奏和間奏,並配合電子鼓和電貝司,完成了這首歌的整體框架。當然,既然是“中國風”流行歌曲,那麼現在就輪到中國民族樂器登場了。

第六步:加入中國民族樂器

流行歌曲中,中國民樂要根據歌曲的情緒來選擇添加,比如歌曲是抒情的或者是激烈的,本首歌曲的音樂情緒是抒情,我刻意營造出詩情畫意的景象。我選擇的第一種民器是二胡,提到二胡,大家首先會想到它的音色是悲愴的,當然音色是一方面的問題,關鍵是要看怎麼利用,二胡有“東方絃樂”之稱,用它來做詩情畫意的渲染是再好不過了。二胡的要演奏的音符不需要太多,做一個鋪墊就可以了,民樂的編寫建議以五聲音階為主,除非想要加入特殊效果,可以使用偏音。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我加入的第二件中國民族樂器是笛子,笛子的音色婉轉我悠揚笛子出現在前奏、間奏和尾聲與二胡做一個配合,時而齊奏,時而復調。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編寫完笛子以後,我又加入了古箏,古箏旋律優美,每一種演奏技法都攝人心魄,在這首歌中我使用的演奏技法是遙指、滑音和顫音。我古箏安排在前奏、間奏,在旋律的中間我也使用了穿插式的寫法,作為民樂背景及點綴。民樂的編寫絕大部分也都是使用和絃內音,偶爾在弱拍處出現和絃外音以增加色彩性效果。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中,民族樂器可以根據樂曲風格以及個人喜好選擇添加,然後進行合理的安排,民樂主要擔任前奏、間奏、尾聲以及在樂曲中間做點綴性效果,演奏時可以選擇齊奏同樣的旋律,然後根據樂器的音域提升或者降低一個八度,再或者展示樂器自身的演奏技法,比如古箏的遙指,笛子的顫音,琵琶的輪指等。民樂亦可演奏不同聲部的旋律,建議使用復調穿插式的寫法,因為中國樂器跟西洋樂器不一樣,西洋樂中,絃樂組或管樂組分奏一個和絃,可以得到一個聲部平衡的效果,但是民族樂器若採用分奏和聲的方法,出來的效果就大相徑庭了。在編寫民樂時更要注重與西洋樂的配合,不破壞和聲,才能將“中國風”效果展現到極致。

除了上述中國民族樂器之外,我還加入了一個非洲國家的手鼓,在編配時,我並沒有採用手鼓原始演奏方法,而是合理的借用它的音色,與電子鼓完成一個互補,作為一個打擊樂填充的角色出現,同時也對聲場做了一個補充。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對於節奏的編寫,沒有太多侷限性的要求,但是,編曲講究的就是樂器與樂器之間的配合,有強有弱。

第七步:音效的使用

編寫完民樂之後,為了使歌曲更具詩情畫意之感,我選擇加入了一些“流水聲”的音效,給人以小橋流水的美感,水聲的添加沒有固定的位置,大家可以自己去判斷應該出現在什麼地方。除了水聲之外,我還加入了一種用來過度轉換情緒的音效,就像《青花瓷》中所使用的滾鑔一樣,用於前奏與人聲主歌與副歌的連接處,是音樂情緒的轉換不至於那麼生硬。因為這首曲子的歌名叫《鴛鴦》,我還加入了鴛鴦的叫聲在裡面,讓人在腦海中產生鴛鴦戲水的畫面感。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為了讓音樂更加豐富,伴奏的編配需要花很多心思去琢磨,為此,我們可以使用音效,也可以用更多的樂器來豐富和聲,在這裡我添加了豎琴軌道,豎琴的音色本就如水一般柔美,再用它來演奏分解和絃,就更有流水的味道了。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反觀整首編曲的樂器佈局,正如前面所說,一首完整的音樂需具備主旋律、和聲、貝司、打擊樂四個完整的聲部層,而在此基礎上加入中國民族樂器,便可營造出古典的東方意境,這種音樂風格即為“中國風”。

以歌曲《青花瓷》為例,淺析“中國風”流行歌曲的編曲技法

結束語

當把一首音樂作品歸類為流行歌的時候,不管它的編曲是如何新穎,其編配手法都脫離不了流行編曲的範疇。“中國風”也不例外,它是把中國元素融入到流行歌曲中。當民族樂器出現在流行音樂中,一般很容易被欣賞音樂的人辨識。若想在流行歌曲中把中國樂器運用的遊刃有餘,首先要對中國民樂的配器法則有一定的瞭解,至少要知道自己所使用的樂器是什麼樣的音色瞭解它的音域以及它在民樂合奏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當然,“中國風”流行歌曲並不等同於我們中國的民樂合奏,談起民樂合奏,它最大的特點就是注重旋律線條的發展,也稱為旋律的橫向發展,在編配流行歌曲的時候,若使用到中國民樂,多半都是用其編寫旋律,而不是和聲,當然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將中國民樂用來編配歌曲的和聲,只是這種編曲手法在音樂中也只是“曇花一現”式的,而這曇花一現的效果要更勝於民樂在和聲中至始至終的演奏,這就要求編曲者不斷的聽辨,不斷地琢磨,以判斷出民樂在歌曲中應該出現的位置。

其次,“中國風”流行歌曲在編寫民樂時更應該注重不同樂器之間的交替演奏,而不是從頭到尾一直齊奏,這樣容易使人產生聽覺疲勞。在編配“中國風”流行歌曲時應酌情添加中國民樂,並以西洋樂器作為輔助,使我國民族樂器的效果發揮到極致,編寫時既要注意橫向的旋律又要顧及縱向的和聲。“中國風”流行歌曲在編配時無論是民樂還是西洋樂,都儘量使用五聲音階,最主要的是“中國風”意境的展現。歌曲配器在遵循編曲技法的同時更要注重自身想象力的發揮,不可死板侷限於教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