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一個人,始於顏值,敬於才華,合於性格,久於善良,終於人品

欣賞一個人,始於顏值,敬於才華,合於性格,久於善良,終於人品

欣賞一個人,始於顏值,敬於才華,合於性格,久於善良,終於人品。

有人光鮮亮麗卻也咄咄逼人,有人其貌不揚卻讓人心生好感。

前者讓人窒息,後者讓人舒服。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他們也許貌不驚人,也許才不出眾,卻在無形中有著一股別樣的魅力,讓你想要與之接近,放下心防,傾訴心中的秘密?

一個人從表到裡,可以分為五個層次:外貌,能力,脾氣,品格,品性。

對應的品質同樣是五個層次:顏值,才華,性格,善良,人品。

細細品味,這五個層次,既是身處世間的識人之法,也是涵養內心的修行之途。

始於顏值,敬於才華,合於性格,久於善良,終於人品——這便是那條完整的路徑。

01CY故事

始於顏值

俗語常言,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但不可置否的是,一個良好的形象可以給你帶來更多的機會。

畢竟,誰會願意跟一個不修邊幅,邋里邋遢的人打交道呢?

欣賞一個人,始於顏值,敬於才華,合於性格,久於善良,終於人品

永遠別指望有第二次機會,去改變一個人的第一印象。

曾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心理學實驗:

心理學家給路人展示了一組陌生人的照片,讓他們看完根據自己的感受進行評價。

結果發現,人們普遍對外表更具吸引力的人給予很高的評價。

都說美麗的面孔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可正如楊瀾所說:“沒有人有義務,必須透過連你自己都毫不在意的邋遢外表,去發現你優秀的內在。”

相貌是爹媽給的沒錯,但三十歲之後,你的容貌是自己修行來的。

男的可以不帥,但一定要乾乾淨淨,女人可以不漂亮,但不能沒有氣質。

欣賞一個人,始於顏值,敬於才華,合於性格,久於善良,終於人品

氣質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你的舉手投足間無不透露著與眾不同。

一個人的氣質不是與生俱來的,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經歷過的故事,都會在時光的打磨中慢慢顯現。

在往後的歲月裡,助你一臂之力。

02CY故事

敬於才華

真正有大智慧和大才華的人,必定是低調的人。

老子說“天之道,損有餘以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

只因天地無限,重在均衡,需要通過取長補短去實現。

欣賞一個人,始於顏值,敬於才華,合於性格,久於善良,終於人品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都有別人所比不了的地方。

重要的是發現自己的長處在哪裡,自己的長處是什麼,然後有意識地去培養和發展。

西方有個“木桶理論”,說的是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組成木桶的木板裡最短的那一個。

而人生卻不是一隻桶,桶再大能裝的水也有限,況且中國人忌諱的就是一個“水滿則溢”。

人生是一條路,你手中的木板有多長,才能架起多長的橋,才能越過多寬的溝,於是才能走多遠的路。

這條路,才是通往無限的。

據說賀知章對李白一見傾心,初次見面時就解下身上金龜,抵押換酒與李白豪飲,這種對才華的敬慕與欣賞正是一種尊敬。

真正的才華與智慧,是一種見識。

欣賞一個人,始於顏值,敬於才華,合於性格,久於善良,終於人品

他們的魅力來自豐富,內斂,溫情,善良,由內而外地散發出一種氣質。

這樣的人,可敬、可交、可做。

03CY故事

合於性格

性格,一半是天生,一半是養成。

性格有好壞嗎?沒有。

不論你是內向還是外向,是火熱還是冷靜,本身都沒有什麼好壞,都是這世界豐富性和精彩性的體現,都有其合理應當的位置和價值。

欣賞一個人,始於顏值,敬於才華,合於性格,久於善良,終於人品

人要坦然於上天的安排,也要去發現其中的潛能。

性格的真正差別,在於殘缺還是圓滿——你自以為的性格缺點,其實不是源於你的性格,而是你這性格的不成熟。

你內向,困擾於人際關係,這不是內向本身有問題,而是你心性未定,做不到不受他人和世事的干擾;

心能定,你的沉默在別人眼裡就是沉靜有涵養,高深莫測。

你外向,困擾於沒有邊界感,常常莽撞,這也不是外向有問題,而是你對世事還沒有看透、摸準;

能夠看透摸準再出口出手,你在別人眼裡就是有決斷有魄力,運籌帷幄。

人生來都是璞玉,性格也是,必須經過雕琢,才能巧奪天工、光彩奪目,而不在這材質是玉石、瑪瑙還是翡翠。

所以要像王夫之《讀通鑑論》裡所說的那樣——“居其位,安其職,盡其誠而不逾其度。”

人與人,性格也有合與不合之別,這是天道,本就如此。

《周易》雲:“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人以類聚,物以群分。”

合與不合,承接的是一種秉之於天的緣分,不必把心力浪費在糾結他人的不喜歡或爭取別人的喜歡上,有緣的人,無須費力。

欣賞一個人,始於顏值,敬於才華,合於性格,久於善良,終於人品

看人看走眼,說到底是因為用眼去看。

拋開表面,去覺察一個人的氣,感應一個人的性,沒有看不準一說,因為這些是裝不出來的。

04CY故事

久於善良

孟子說:“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善良並不損害自己,所謂“馬善有人騎,人善有人欺”;

善良也不是無限信任別人,所謂“你在我背後開了一槍,我依然相信是槍走了火”。

欣賞一個人,始於顏值,敬於才華,合於性格,久於善良,終於人品

善良就是與人為善,心有善念,便會給別人和自己帶來歡樂,所以古人說:

“善為至寶,一生用之不盡;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餘。”

李叔同早年做音樂教師,有一次上課,一個學生在下面看閒書,另一個學生則隨地吐痰。李叔同當場看到了卻不出聲。

下課後,李叔同請那兩位同學留下來,用很緩和的聲音對他們說,下次上課不要看閒書或者隨地吐痰。

欣賞一個人,始於顏值,敬於才華,合於性格,久於善良,終於人品

兩個學生剛要申辯,李叔同向他們鞠了一躬,兩個學生頓時滿臉通紅。

只有善良才有長久的影響力,當一個人心中只有善念的時候,一切塵世間的浮華光景早已退卻,只有一個個平等和應該尊重的靈魂。

05CY故事

終於人品

子曰:“子欲為事,先為人聖。”

意思是,做事,先做人;只有把人做好了,事才有可能做好。

一個人真正的財富,不是美貌,也不是金錢,而是人品。

欣賞一個人,始於顏值,敬於才華,合於性格,久於善良,終於人品

人品,比什麼都重要,它是立人立業的根本,也是一個人最硬的底牌。

教育家葉聖陶先生在教育子女為人處事時說過這樣一件事:

一位父親讓兒子遞給他一支筆,兒子隨手遞過去,不想把筆頭交在了父親手裡。

父親就對兒子說:

“遞一樣東西給人家,要想著人家接到了手方便不方便。

你把筆頭遞過去,人家還要把它倒轉來,倘若沒有筆帽,還要弄人家一手墨水。刀剪一類物品更是這樣,決不可以拿刀口刀尖對著人家。”

很多時候,我們忽略的小事,恰恰能體現一個人的品性如何。

人品好的人,渾身散發正能量,無論走到哪裡,都會熠熠生輝。

而一個人無論多聰明,多能幹,如果不懂得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品行敗壞,那麼永遠不會有人與之交心。

經常能聽見這樣的聲音:

“我對別人好,別人不但不領情反過來倒打一耙,這樣的人還要對他一如既往嗎?”

其實,人生一輩子,好比一本書,寫自己讓別人讀,做好自己就已經很好了。

欣賞一個人,始於顏值,敬於才華,合於性格,久於善良,終於人品

和別人比較,並不厲害,真正的厲害,是優於過去的自己。

所以,讀別人,不妨糊塗點,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生命沒有“刪除”和“修改”的按鍵,儘管寫好自己的那部分吧。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