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列顛之戰》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能說出不列顛之戰的背景、過程;掌握德國沒有達到作戰目的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德國失敗原因的相關史料,提高閱讀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過小組討論德國沒有達到目的的原因,提高分組討論、合作學習、歷史問題研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英國人民在丘吉爾的領導下,英勇不屈、頑強抵抗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不列顛之戰的過程。

【難點】

德國沒有達到作戰目的的原因。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情境導入。

教師展示1940年4月之時的歐洲地圖,並提問:此時,希特勒已經攻下了歐洲的哪些國家?

《不列顛之戰》教案

學生觀察地圖並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得出:已經攻佔了波蘭、挪威、比利時、法國等。

教師繼續追問:此時,歐洲大部分國家已被攻佔,而希特勒又把眼光瞄準了英國,他會對英國做出什麼行動呢?英國又會如何應對?順勢導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背景

繼導入中提出的問題,學生根據教材可以得出:希特勒為了對付蘇聯和避免兩線作戰,拉攏英國,誘其妥協投降。

教師繼續提問:此時的英國實力如何?做出了怎樣的決定?

學生結合所學回答,教師總結:敦刻爾克大撤退後英國元氣大傷,但丘吉爾出任英國首相後,拒絕了希特勒的勸降。

(二)過程及結果

教師介紹:在這種情況之下,希特勒做出了對英國實施"海獅計劃"的作戰決定,企圖奪取英吉利海峽的制空權。

教師播放"不列顛之戰"的紀錄片,請學生找出不列顛之戰的概況,之後學生擔任戰地記者,對當時的戰況進行報道:

(1)1940年7月,為奪取英吉利海峽的制空權,德國大規模空襲英國本土,重點打擊英國的軍事設施;(2)8月下旬和9月初,英國出動轟炸機夜襲柏林;(3)9月,英國空襲激怒了希特勒,已經完全佔據上風的德國空軍改變轟炸目標,對倫敦等大城市進行大規模的報復性轟炸;(4)英國利用德國轟炸大城市的時機,扭轉了戰局,德國被迫推遲"海獅計劃"。

(三)德國失敗的原因

教師繼續追問:不列顛之戰也是希特勒的侵略計劃第一次未能得逞,那麼在這場戰鬥中,德國為何沒有達到作戰目的?並展示相關史料,請學生結合史料思考。

《不列顛之戰》教案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思考、討論,討論結束後,小組發言,教師引導學生從英國和德國兩個角度思考,最後教師總結:

英國:材料一→以丘吉爾為代表的政府抵抗決心堅定;材料二→英國本土作戰,民心士氣高漲;材料三→英國軍事設施先進。

德國:材料四→德國作戰目標隨意,未堅持襲擊軍事設施。

環節三:小結作業

1.小結:師生共同以板書為線索進行總結。

2.作業:觀看電影《不列顛之戰》,寫一篇觀後感。

四、板書設計

《不列顛之戰》教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