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民一家親 共創雙擁城】離石李邦萬:一名普通的後勤兵

劉伯承元帥曾形象地比喻說,軍隊後勤猶如大樹,戰略後勤如同樹幹,是不動的;戰役後勤猶如樹枝,是半動的;戰術後勤猶如樹葉,是全動的。


【軍民一家親 共創雙擁城】離石李邦萬:一名普通的後勤兵

老兵 李邦萬


“我只是一名後勤兵,沒有戰鬥在戰爭的最前線,怕給不了你想要的東西。”已經89歲高齡的老兵李邦萬是一位很謙虛的老人,雖然年紀大了,耳朵也有點聽不清楚,但老人身體硬朗,在向記者講述當年的戰鬥經歷時,李邦萬思路清晰,和藹可親的笑容始終掛在臉上。

像很多當時參軍的人一樣,李邦萬老人成為一名軍人是因為家裡窮。“那時候家裡窮啊,吃不上飯,我餓得難受。”說起這些,老人笑了,但其實,老人一直都有一個當兵的志向。1949年,李邦萬隨軍從離石出發,一路途徑潼關、西安、寶雞,後加入到第二野戰軍,部隊整編後分到西南軍區後勤部警衛連。

1950年2月9日,中共中央軍委任命西南軍區領導成員,成立西南軍區。以第二野戰軍機關為基礎,同率領第18兵團入川的西北軍區機關一部合併,組成第二野戰軍暨西南軍區領導機關。賀龍任軍區司令員,鄧小平任政治委員,陳賡、周士第、李達任副司令員,宋任窮、張際春、李井泉任副政治委員,李達、張際春分兼參謀長、政治部主任,張經武任副參謀長,張子意、王新亭任政治部副主任,段君毅任後勤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下轄第3、第4、第5、第18兵團以及川東、川南、川西、川北、貴州、西康軍區和雲南軍區(1950年4月成立)。1950年4月,第二野戰軍及所屬兵團番號撤銷,部隊統歸西南軍區指揮。

戰爭是在一定的物質基礎上進行的,離不開後勤的保障。“在寶雞辦事處的時候,只要部隊需要,不論任何時候,我們一定就位。有時半夜三更火車拉著貨物來了,我跟我的戰友們連夜卸貨”“比起衝在前線戰友,我們做的這些有點微不足道”1950年李邦萬在寶雞轉運物資中立三等功。

“在警衛連的時候,我的任務是保護首長,護送首長。”李邦萬說,當時我們警衛連的武器裝備很落後,剛去的時候就是小鋼炮,後面換成了機槍,最後步槍。每次在執行任務的時候很緊張,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安全護送首長到目的地,幸運的是在多次執行任務的過程中沒有發生過意外。

“在煤礦幹活的時候受傷之後就再也沒有工作過了。”老人說,退伍後先在村裡的合作社幹活,後來被安置到煤礦上,在一次幹活的時候被車夾了,緊急送到醫院割了一截腸子,幸好命是保住了。“現在跟著女兒生活,自己也沒什麼大病,每個月國家也有補助,夠了夠了。”李邦萬老人笑著說。

時光荏苒,已經進入耄耋之年的李邦萬忘記了許多過去發生的事情,但對在部隊發生的事情都歷歷在目。如今,他也常常跟自己的家人談起那段崢嶸歲月,讓兒孫們珍惜現在這來之不易的生活,緬懷那些時代的英雄。(王夏夏)

今日離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