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他人的故事,想自己的路

有句老話叫:“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這裡“秀才”所遇到的“兵”,就是指遇到了三觀不同的人。

人與人三觀不同,難以同道而行。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靠譜的人會感染你如何取得進步;離譜的人會誘導你走向泥潭或深淵。

若與鳳凰同飛,必是俊鳥;若與虎狼同行,必是猛獸!

悟他人的故事,想自己的路


如果你是一隻雄鷹,就不要在乎麻雀怎麼看你;如果他是一隻家雀,就不要勉強其與你雲天高飛。

一個人能走多遠,看他與誰同行;一個人走上陽關道還是獨木橋,那是他自己的修行。這個修行源自於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不是“同一個世界”的人,不要與其盲目的爭辯,只要堅信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就無須勉強別人認可。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天,有位客人來問孔子的弟子子貢:“一年有幾季?”子貢說:“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搖搖頭說:“不對,一年只有三季。”“你搞錯了,四季!”“三季!”兩人爭執不休,就決定打賭:如果是四季,客人就向子貢磕三個頭;如果是三季,子貢就向客人磕三個頭。

悟他人的故事,想自己的路


子貢自信滿滿地和客人一起去問老師孔子。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說:“一年只有三季。”子貢無奈,只好乖乖地給客人磕了三個頭。

待客人走後,子貢委屈地對老師說:“老師,一年分明是四季,為什麼說三季呢?”

孔子說:“這個客人全身綠衣服,他是螞蚱,螞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從來沒有見過冬天。你和他再爭辯三天也不會有結果的。”

悟他人的故事,想自己的路


當人與人三觀不同時,沒必要彼此爭論得面紅耳赤,這樣既傷了和氣,又講不通道理。如果對方是一個正常的人,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而不是相互鄙視,心生憤怒。如果對方是一個爛人,絕不要與其辯爭,更不必與其糾纏,免得白費口舌,氣憤填胸。

人們的愛好、習慣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也許會引發不必要的爭議。有的人喜歡蓄長髮,有的人喜歡留短髮;有的人喜歡穿淺淡色衣服,有的人喜歡穿豔麗的衣服。誰都沒有理由指指戳戳,說長道短。

你喜歡唱歌,或許有人說你在別人面前顯擺;你喜歡跳舞,或許有人說你不務正業;你喜歡旅遊、攝影,或許有人說你想當攝影師,那是自不量力;你喜歡安靜地在家裡讀書,或許有人說你是書呆子,想當大作家……

對於這些人,你不必與其斤斤計較,只需一笑置之。

對於身邊與你三觀不同的人,你要麼理解他,接受他的不同觀點;要麼尊重他,包容他。尊重和包容,體現了你不凡的智慧和寬闊的心胸!

悟他人的故事,想自己的路


圈子不同,不必強融。圈子決定人生,與什麼樣的人為友,就會走什麼樣的路。牌友只會催你打牌,酒友只會催你喝酒,損友只會讓你消極,益友則會讓你進取。

有些事無需計較,時間會證明一切;有些人無需去勸,道不同不相為謀。世間之事,世人自度;人間之理,各人自悟。

人生最重要的是充分地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目標、方向和實力,而不要在乎別人如何議論你。

凡事能包容的則包容,不可理喻的人莫理睬,不可理喻的話不去聽,切勿與人論短長,無煩無憂一身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