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背還是不背”?武亦姝式的教育,這三種方式值得家長學習

昨天重溫《經典詠流傳》,被一個名叫王恆屹的五歲男孩驚到了。

古詩詞“背還是不背”?武亦姝式的教育,這三種方式值得家長學習

三歲識字量高達3000多字,五歲半對600多首古詩爛熟於心,隨手拈來,被譽為小的“中華詩詞庫”。小小年紀的他,不僅對中華古詩詞瞭如指掌,他的記憶天賦用在其他方面也是遊刃有餘。比如能熟記180多個國家的國旗,只要聽一秒前奏就能快速的辨別是哪首歌曲,簡直堪稱“神童”。

看到如此優秀的王恆屹,許多人都認為他肯定來自於一個高知家庭,從小耳濡目染才會擁有如此成就。然而,據有關節目報道,小恆屹來自一個非常普通的家庭。父母是本科生,並不存在優秀的記憶遺傳基因。小恆屹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被媽媽在一歲多時發現他超群的記憶力後,奶奶便著重加強這方面的訓練。給他識字背詩,認國旗,聽歌。漸漸的,小恆屹逐漸對中國古詩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長期堅持了下來。

小恆屹的成功離不開人們所說的“天賦”,離不開奶奶從小對他的耐心培養,更離不開孩子自身的勤奮和努力。



古詩詞“背還是不背”?武亦姝式的教育,這三種方式值得家長學習

許多人都問:我家孩子還這麼小,從小讓他背誦大量的古詩詞,會不會許多都是機械式的強化背誦,孩子並不知曉其含義,背誦下來又有什麼意義呢?會不會起反作用呢?

梁宏達老師就曾關於這個問題,提出過自己的看法。他認為,讓低齡的孩子背誦古詩詞,會對訓練孩子的說話非常重要。因為中國的古詩詞講究的是韻律,很有節奏感,經過高度的濃縮,語境優美,語言言簡意賅。孩子在背誦的過程中能夠體會到這種節奏感與美感,從而提高孩子的語感。

所謂詩無達詁,每一首詩被不同的人誦讀起來,會有不同的感覺和體會。而“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從小通過孩子的反覆誦讀,讓孩子沉浸在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氛圍內,孩子的文學素養也會逐步提高。

當孩子看見春天到來,草長鶯飛,河堤上嫩嫩的柳條在春風中隨風搖曳,會不自覺的吟唱起“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當孩子立於泰山之巔,面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磅薄氣勢,會對“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有了更深的體會。

高興時,會知道什麼是“春風得意馬蹄疾”。悲傷時,會體會什麼是“淚眼問花花不語”。

背詩,不僅僅是背詩,更是讀懂詩人背後的那一份心境。

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中也建議家長從小多給孩子讀詩歌,因為在她看來,兒童時期是記憶的黃金時期。此時閱讀和背誦的東西,會真正的刻進腦海裡。以唐詩宋詞為主的古典詩歌,值得一個人從小背到老。




那究竟該如何去引導孩子背詩呢?

1、去掉功利心,不要為了面子而背

每當家中來了幾位客人,許多家長總是不自覺的喜好在客人面前展現一下自家孩子的學習成果,以此來滿足自己的一點小小的虛榮心。

讀詩與背詩並不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夠讓孩子拿到外界去展示背誦戰果,背詩應是為了陶冶孩子情操,激發孩子對詩句的喜愛,增強孩子的自信。

尤其是近年來,國家提出“大語文”概念,改革後的語文教材中增加了不少古文比重。背詩已經不僅僅是為了激發孩子的興趣那麼簡單了,它更是一種應試工具,讓孩子從小打好基礎,在吟誦的過程中,鍛鍊孩子的閱讀與理解能力,一通百通。

2、親子共讀,和孩子共成長

2017年2月7日晚,武亦姝參加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總決賽,憑藉強大的實力和淡定的氣魄,成功奪冠。

古詩詞“背還是不背”?武亦姝式的教育,這三種方式值得家長學習

這位從小就熱愛中國古詩詞的姑娘,有文化有素養,幾乎滿足了人們對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

回顧武亦姝的成長史,武亦姝的媽媽是一位小學老師,爸爸是一位知名的律師。和所有的小孩一樣,武亦姝小時候也有過懶散不想學習的時刻。但是爸爸媽媽並沒有氣惱,而是“言傳身教”。從自我做起,引導孩子學習。爸爸每天回家都會定時關掉手機,陪著武亦姝閱讀。為了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爸爸在家裡添置了許多書籍,讓武亦姝隨時隨地想看就看。

古詩詞“背還是不背”?武亦姝式的教育,這三種方式值得家長學習

圖片來自於網絡

3、尊重孩子,順其自然,逼迫式的機械背誦不可取

閱讀和背誦古詩詞應是一種極為美好的體驗。中國的古詩詞,蘊含著中國五千年的文化精華,更體現的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氣概。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描寫的是祖國的大好河山。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體現的是詩人的歸鄉思緒。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體現的是詩人的愛國情懷。

從古詩詞簡短精悍的詩句中可以體會到不同的意境與感受,如若強行讓孩子去記憶背誦,那會無法讓孩子感受到古詩詞中的美好,反而會激發孩子的牴觸情緒。因此單純的死記硬背對孩子是沒有半點好處的。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古詩詞久了,孩子的氣質就會發生變化,學好詩詞,讓詩詞融進孩子的血液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