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思維在購房中的運用

古希臘哲學大師蘇格拉底的三個弟子曾向老師求教,怎樣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侶。蘇格拉底沒有直接回答,卻讓他們走麥田梗,只許前進,而且只給一次機會,讓他們挑選一隻最大的麥穗。

第一個弟子走幾步看見一隻又大又漂亮的麥穗,高興地摘下來。但他繼續前進時,發現前面有許多比他摘的那隻大,只得遺憾地走完了全程。

第二個弟子吸取了教訓,每當他要摘時,總是提醒自己,後面還有更好的。當他快到終點時才發現,機會全錯過了。

第三個弟子吸取了前兩個的教訓,當他走到三分之一時,即分出大、中、小三類,再走三分之一時,他選擇了大類中的一隻美麗的麥穗。雖說這不一定是最大最美的,但他滿意的走完了全程。

上面這個古老的故事裡面蘊藏了個數學概率思維,這個故事的原理也被後人運用到相親如何找到最優的另一半上面,上面的故事就是個概率問題,具體怎麼推導出來的,我們這裡不做研究了,我們只討論這個結論怎麼運用,及運用的邊界。

這個結論就是假設你要在固定總量的前提下,在恆定的數量裡篩選出最優的一個,從第幾個開始決策考慮,就那恆定的總量/2.72=一個數,從這一個數開始向後開始決策,碰到最好的馬上決定。舉例說明下,你計劃要相親50個對象,那從第幾個人開始向後決策選擇呢?50/2.72=18,最優是從第18個向後開始決策,碰到最好的馬上定了,18個之前只觀察哪些是最好,從第18個向後開始選覺得最好的就行。

我們在購房時,這個如何運用呢?假設計劃要看60套房子,那我們就要從第22套向後開始決策,22套之前的只看,做比較研究,哪些是22套中覺得最好的,好在哪裡,又壞在哪裡,都要搞明白了,這樣對22套之後的選擇確定最優有很大作用。這個運用的邊界就是數量一定要恆定的。

這樣去選擇從概率上來說,肯定是最優的,至少不會吃虧的,所以說我們在做選擇決策的時候,要運用數學思維能幫助我們省很大的力氣,免得掉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