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非上不可的課、非讀不可的書!最重要的是我們有“主心骨”…

過去這兩年,我和吉吉陸續給大家分享過不少學習資源,有線上課、資源庫、免費學習資料,也有國外的啟智玩法……文末經常有人會問:“咦?今天分享的這個是英語的,上個月也分享過一個英語的。有什麼區別?到底哪個好?”

現在網絡發達,公眾號也特別多。大家隨處都可以看到氾濫的資訊,的確容易眼花繚亂。我就把自己在帶果果這幾年中,積累的一些想法和經驗講講吧。希望今天這篇文章,能給大家一次性解惑。

沒有非上不可的課、非讀不可的書

01

我家的果果和吉吉家的小葉子,都已經五歲了,進入幼小銜接階段。如果真要說啟蒙的話,兩個孩子都算啟蒙早的。例如,從幾個月就開始聽英語兒歌磨耳朵呀,親子共讀一起看繪本呀……這些都屬於啟蒙。

但我和吉吉又都不是很雞血的家長。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倆都是「985本+海外碩」,親身體驗各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制度,眼界的確寬了很多。有娃後,深度學習心理又讓我們對兒童瞭解更多。

雖然可能各自的方法不一樣,但我倆對教育的觀點挺一致的。例如,認為應該順應天性,重視興趣、內驅力,鼓勵孩子自己和自己比,這樣去進步;而不是光看成績、強逼孩子,或者和他人比較,等等。

沒有非上不可的課、非讀不可的書!最重要的是我們有“主心骨”…

這個核心說白了就是尊重孩子。尊重他/她,認可他/她是一個獨立的人格,在我心目中,這是教育之本。

有人覺得,這話很虛,“我關心的是要不要報早教課啊?孩子三歲該不該入幼兒園?選什麼興趣班有性價比?這個線上課報不報……”

每次有人私信這麼問我,我第一句永遠都是——“沒有非上不可的課、沒有非讀不可的書”。關鍵從來不是周圍有什麼、或者別人家孩子用了什麼,而是「我家孩子有什麼特點?現在是什麼狀況?」

同樣是三歲的孩子,有的孩子自理能力達標,能聽從老師指示,願意和別的小朋友玩兒,那入園就沒問題;有的孩子大小便還不能自理,吃飯要人喂,離開媽媽就哭,那說明孩子心理上、生活上都沒準備好,就可以緩緩。

孩子大了,學習也是一樣的道理。有的孩子接受文字特別快,有的孩子就是更喜歡圖像記憶。哪怕是教同樣一篇課文,這兩個孩子適合的學習方法都不一樣。不同的課堂、讀物,都可能給他們帶來不同的體驗。

沒有非上不可的課、非讀不可的書!最重要的是我們有“主心骨”…

所以,我才一直說,“沒有非上不可的課、沒有非讀不可的書”,關鍵在於,我們怎麼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去選擇最適合的。想清楚這個主心骨,那麼不管網上諮詢多麼繁雜,不管別人給我推薦的時候,說得多麼天花亂墜,我都不擔心。

因為我要去試,讓孩子去嘗試,自己也去觀察——這個東西適不適合我家孩子。大家在慢成長看到過,我分享的果果用過的那些課也好,資源也好,都是實際使用過的。

我們想和大家分享更多機會

02

我和吉吉實際體驗過的、覺得不錯的課程或者資源,我們都願意在慢成長和大家說。有人會覺得,“你們怎麼推過好幾個不同的課?是不是為了發廣告沒原則。”

我想說,有人到的是“廣告”,有人看到的卻是“機會”。

正是因為,我和吉吉自己都是當媽的,都深深明白——每個孩子不同,適合的東西不一樣;每個課程不同,能給到的東西不一樣——所以,我們特別樂於給大家創造這些體驗的機會,幫大家節約成本、減少精力浪費。

咱們在慢成長看到的一個推薦,背後已經經過我和吉吉N輪篩選,過濾掉少說十幾個雷同的。能留下的,還能分享的,肯定是內容優秀,且各有特色的。而這個“特色”,可能是資源上側重不同,使用上方法不同,適合的年齡段有不同……總之,能給孩子們提供不同的選項。

自從我倆的孩子邁入三歲後,過去這兩年中,我們一直在盡心為大家提供這些“機會”。不是免費的資源領取,就是價格非常低廉,甚至只有象徵意義費用的課程包。

這樣大家就能用很少的成本,讓孩子實際來試試,看看孩子的反應再決定;而不是聽別人吹得天花亂墜,輕易被洗腦。這是我們覺得,很有意義的一件事。它從來都不是那麼功利性的。

這也是我們在過去幾年做公眾號中學到的一個道理:很多事情取決於我們怎麼看待,如果我看到的是積極的一面,那麼我就能從中有所收穫,如果我只侷限於功利性的視野,那麼也很容易止步於此。

要給孩子多彩的世界,自己的心先要寬闊。

沒有非上不可的課、非讀不可的書!最重要的是我們有“主心骨”…

我是這樣篩選和推薦課程、資源的

03

和大家交流中,我發現的確有人會混淆。例如,我推薦了小小優趣,有讀者可能覺得是線上課,問我到底和魔力耳朵什麼區別,但其實我推薦小小有趣的時候是作為資源庫推薦的。

並不是說App就都是線上課,但其中可能會有課程內容。

下面我拿慢成長推薦過的英語App舉例,給大家說說是怎麼選的,它們有什麼不同。如果大家有選擇障礙,看了這部分也會更清晰。

1、魔力耳朵

首先,魔力耳朵是線上課。對線上課,我通常會考察的部分,包括師資、教學大綱、上課互動情況、配套教材、售後服務等方面。

魔力耳朵是我最早和大家分享的線上英語課程,第一次推薦是在前年了。當時我剛開始為果果挑選線上英語課程,對比了很多品牌的真人線上課,拉了大表格,覺得魔力耳朵的性價比比較高,就要來了第一次免費試聽課。

  • 我的定位:線上英語課程App
  • 適合年齡:官方推薦4+
  • 亮眼特色:直播課、真人外教、即時互動、1V4多人課堂
  • 推薦原因:師資不錯,北美真人外教經驗豐富;性價比高,1V多 的課堂模式降低了成本,是真人直播課中價格划算的;售後服務不錯。
  • 個人點評:說白了這是個上課用的軟件。適合孩子幼兒園以後,正式學英語使用。家長對自己發音不自信,需要老師指導,尤其需要外教,是合適的。

關於直播課和錄播課、真人互動和AI互動…等等,這些線上課的模式區別,我在上週《線上課程這麼多,怎麼選才不掉坑?我的經驗和推薦》這篇文中已經講過了,大家可以點開看。另外文末還有「一分錢試聽課+贈100節錄播課」的領取,截止到3月31日。推薦領取給孩子試試,這是隻賺不虧的事。

2、成長兔英語(寶寶玩英語)

這個是吉吉推薦的,她家小葉子從小在用,因為體驗特別好,所以給大家分享過免費體驗課。成長兔當時給我們最大的印象就是,服務特別好,社群式學習做得很突出,吉吉找小助手去問問題,都能得到即時的解決。

而且學習模式並不是真人課,不像魔力耳朵——孩子在電腦這頭,外國老師在地球另一邊的電腦那頭,而是給出各種家庭學習資源和方法,讓家長帶著孩子學,因此從0歲就可以開始用。當然,比起把孩子交給老師,需要家長投入精力相對大一些。

  • 我的定位:線上英語社群App
  • 適合年齡:官方推薦0+
  • 亮眼特色:海量磨耳朵資源、內容做到分齡漸進、遊戲式互動、讓孩子玩中學
  • 推薦原因:低齡小寶寶可以用起;內容形式都很豐富;師資靠譜;價格划算,一對一顧問服務好。
  • 個人點評:這個App更傾向於家長帶孩子自學。魔力耳朵有4+的年齡限制,所以有一些低齡寶寶的媽媽求推薦,於是作為尤其適合0-4的資源推薦給大家的。特別適合想從小給孩子磨耳朵,能在家通過親子游戲互動輸入英語的家庭。

3、勵步啟蒙

雖然很多人對勵步英語的定位是線上課程,但我起初的確是作為線上英語資源庫推薦給大家的。勵步一開始吸引我的地方是海量的分級閱讀,而且有獨家的正版RAZ和Highlights版權。

這個App裡的確有課程,但我腦子裡的邏輯關係是:勵步是個資源庫

,其中包括分級閱讀、動畫、遊戲、各種課程。而魔力耳朵的邏輯定位是:魔力耳朵是課線上課,然後有配套的遊戲、動畫、教材。這麼說大家能明白區別了嗎?

勵步裡面的課程也是真人的,但是錄製的,做了AI效果,同樣能互動,而且課程只是海量資源的一部分而已,孩子能用的、能玩的很多,價格卻比真人直播課少個0。如果你不是很在乎是否真人即時互動,是否有活著的外教在屏幕那邊給孩子糾音,那麼勵步的性價比非常高。

  • 我的定位:線上英語資源App
  • 適合年齡:推薦4+
  • 亮眼特色:從課程上說,是錄播課、真人外教、AI互動、1V1課堂
  • 推薦原因:除了課程,還有包括RAZ分級閱讀+Highlights雜誌在內的海量閱讀資源、豐富的互動遊戲、動畫,不只是玩中學,例如動畫有科普內容,適合幼小銜接至小學的學習。
  • 個人點評:對我來說,這個App屬於資源庫類,課程是其中一部分。因為果果已經有真人直播課了,所以我沒有糾結過選哪一個的問題,而是作為一個閱讀資源的補充,給孩子來配套使用的。畢竟,任何學習都不可能就指著那每週一兩堂課上,老師教的20分鐘。

4、小小優趣

小小優趣同樣是資源庫,我真誠給大家推薦過兩次,疫情剛開始的時候還聯合一起做了免費的公益活動。你可以把它看成一個,兒童版的優酷、愛奇藝,也就是一個專門給孩子的線上視頻App,裡面沒有廣告,沒有少兒不宜的東西,都是兒歌、動畫,中英雙語的資源。

同樣是資源庫,它和勵步的主要區別在於:小小優趣內容更低齡,0歲可用,勵步建議4+;小小優趣是國外原版兒歌、動畫資源庫,勵步有國外原版閱讀資源,動畫和課程主要是原創。

  • 我的定位:線上英語資源App
  • 適合年齡:推薦0+
  • 亮眼特色:海量大牌原版兒歌、動畫資源,類型非常豐富,從磨耳朵的Super Simple Songs,到自然科普、STEM課程、熱門著名動畫
  • 推薦原因:內容超好,重金購入國外原版的獨家版權,別處沒有;因為不是課程,也不拘泥於形式,從小寶寶到小學後都能找到所需;價格非常低廉
  • 個人點評:小小優趣是我會推薦給每個家長的資源庫,性價比超高,能給孩子一個浸潤式的環境,也不用我們自己費心去搜資源了。會員年費咱的團購價才100多,這個錢花在孩子身上,比給那些視頻網站“上稅”用來刷電視劇值多了!不過,小小優趣從四月份開始要上調價格,我特別推薦有興趣的家長抓緊去買這個會員,因為現在的會員團購價是128加送一個月,之後會上調到198。雖然也不算貴,但畢竟還是能省則省。需要看詳細介紹的話,可以點這裡。


沒有絕對更好,只有更適合自己

04

寫到這裡,大家可能就明白,為什麼我們會分享不同的資源和試聽課。

這樣,有的孩子年齡小,上不了魔力耳朵,但是可以去試試成長兔;有的家長沒時間自己手把手帶孩子學英語,就不適合成長兔,願意選真人課;有的家長除了上課,還希望孩子能有更多資源可以浸潤,就可以選小小優趣,或者勵步……

這些線上資源,沒有說哪個一定就比另一個絕對的好,區別只是哪個更適合我們自己的情況,更適合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

所以大家在選擇時,也不用覺得,我選了A,你下個月又說了B,我是不是選錯了?——沒有的事。我不覺得資源越多越好,重點在於我們怎麼利用;但反之,我也不指著一個資源讓孩子學成愛因斯坦,這是不現實的。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會需要同科目下,不同類型的內容去體驗和學習,這很正常。我們當家長能做的就是營造環境。就像我家孩子在用的英語App,有線上課(魔力耳朵),有動畫資源(小小優趣),也有閱讀資源(勵步啟蒙)。當然,並不是說,每個人都必須有這麼多,無非就是一個自由選擇。

有人可能會問,你們同時有三個App,怎麼去使用?不怕傷眼睛?——不會啊!線上課每週最多兩節,一節20分鐘,假設是週一和週四;那麼我週二和週三,看20分鐘動畫片不行嗎?週五和週六看20分鐘分級讀物不行嗎?為什麼必須要一天用完所有東西呢?

所以我覺得,所有事情都是事在人為。咱當家長的把這些邏輯理清楚了,就不會把自己的焦慮轉嫁到孩子身上;我們自己做事情有規劃了,孩子的生活也自然而然會有節奏,有張有弛。你說是不是?


花時間·說

今天的文章有感而發,另外有不少讀者提問過關於這些App資源的問題,我就順便給大家梳理了一下,希望這次就清楚了。本來想各科都寫一下,但文中只寫了英語就已經太長了,只好到此為止,其他的下次再說。

說起選擇中的糾結,我想起之前介紹的一套新加坡幼兒園的原版數學教材,叫《SAP Super IQ Maths 》,我之所以分享是因為超級喜歡。這套書帶著果果做的時候,我們倆都有一起闖關的快樂,而且孩子的邏輯思維蹭蹭在進步。有人留言來問我,這套書和另一套新加坡原版數學練習冊,Learning Maths的區別,說不想買重了。

首先,這兩套書我都有。我在《這幾年給孩子入的適合數學啟蒙的好書》中,也都介紹過。大家可以去看一下。Super IQ學齡前階段一共兩冊,是思維類的書,注重邏輯、智力開發,裡面涉及的內容非常立體化,從雞兔同籠到三維空間;Learning Maths學齡前一共三冊,內容就是數學,包括算術,還有一些相關概念,例如比重量,比大小,比長短。這兩本書內容完全不重合,是兩個不同的領域,可以說是互補的。我之所以兩套都入了,也是這個原因。

所以我覺得,大家在看待這些資源的時候,當然沒必要又多又雜,但也不要用“非……不可”的想法去卡自己。這世上沒有最好,要相信多元。我的方法,首先就是先弄清楚——課也好,書也好,這個資源到底是什麼東西,優勢在哪裡;然後開放一些,嘗試搭配不同的,多給孩子一些體驗。

當然,很多人沒精力摳這些東西,這也是就是為什麼我和吉吉更要摳這些,去過濾,去替大家省時間——還有我們吶!除了優選,還要充分利用。關於後面這個話題,我一直很想好好說說,下次我會把帶果果使用這些資源的方法拆解試試,再和大家分享。

文末留言說說,你怎麼給孩子選課、選書吧,和大家互相分享經驗,我們也能從中收穫更多。讓我知道大家關心的,我也會寫更多哦!

—End—

作者:花時間。國際新聞碩士,四語媽媽,童書譯作者,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美國PET父母效能訓練講師,美國加州PAU心理學研究生。創立公眾號慢成長,分享具有國際視野的早教發育、兒童心理、親子教育知識。

微信公眾號:manchengzhang123

個人微信號:花時間:babyhours003

吉吉:mancz0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