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下鄉撿漏一件“怪瓷”,神祕圖案令人嫌棄,如今卻是鎮館之寶

在上個世紀的時候,會經常性的有各地博物館的專家下鄉去尋找遺失在民間的文物,雖然看似有點不太靠譜,而實際上通過這類方法尋找到的文物還是非常多的,其中不少都是老百姓主動上交的。但是徵收上來的文物都是珍貴的嗎?自然也不是,畢竟那個時候的文物鑑定技術還不夠成熟,為此有許多的文物在後來被證實是贗品,當然了也有一些文物起初遭到專家的嫌棄,但是沒想到在後來卻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因為曾經遭到嫌棄的文物居然後來成為了鎮館之寶。

專家下鄉撿漏一件“怪瓷”,神秘圖案令人嫌棄,如今卻是鎮館之寶

上世紀80年代,河南省的文物專家接到上級指令,準備前往邢臺地區收集文物。到達指定的地點後,邢臺地區的相關負責人帶著專家在鄉下四處轉悠。當走到一位農民家中時,專家發現一個令他感興趣的物件,這件物品外形非常奇特。它屬於青花瓷器,上下折沿,器身如筆筒,是一件中心對稱的瓷器。

專家下鄉撿漏一件“怪瓷”,神秘圖案令人嫌棄,如今卻是鎮館之寶

專家將其拿在手中觀察後,眉頭緊鎖,連連搖頭。我國是瓷器的故鄉,在眾多出土的瓷器中,帶有一定的紋飾的瓷器很常見,大多數都以百花、山水人物、漁樵耕讀為主,而這件瓷器有些奇怪,器身上竟寫有專家看不懂的“怪”字。

專家下鄉撿漏一件“怪瓷”,神秘圖案令人嫌棄,如今卻是鎮館之寶

古瓷器常見款識,通常提於器肩、器底、器腹等部位,以真、草、行多種字體為主。這一大串看不懂的字,燒結在器具身上,直接就降低了瓷器的檔次。所以,專家將這個瓷器帶回去後,也未進行深入的研究,直接放在角落的櫥窗裡。

專家下鄉撿漏一件“怪瓷”,神秘圖案令人嫌棄,如今卻是鎮館之寶

各地的博物館都會定期請來專家,進行學術交流。這日,上海的一位專家來到河南省民俗館。但在遊覽民俗館的過程中,這位專家卻停在角落的櫥窗前面,面露驚奇,他看著這件從鄉下收集來的瓷器,連說是好寶貝。原來,這件文物名為“青花無擋尊”。

專家下鄉撿漏一件“怪瓷”,神秘圖案令人嫌棄,如今卻是鎮館之寶

正所謂“物以稀為貴”,青花無擋尊能成為國寶級文物,最大的一個原因是,全國僅發現三件青花無擋尊,而河南省的青花無擋尊是保存最為完好的一件。如果各位讀者,對這件文物感興趣,可以親自去到河南民俗館,近距離感受一下它的魅力。

請您在閱讀時點擊一下小程序,您的一次點擊就是我繼續發文的動力!

請您在閱讀時點擊一下小程序,您的一次點擊就是我繼續發文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