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公里,是家的距離

遙遠是一個很感性的詞彙,並不能用度量來代替,你覺得它遠就是遠,你覺得它近就是近。

記得小時候沒有多少距離的觀念,依稀想起家與學校的距離,嗯....還是蠻遠,一個小屁孩兒揹著個大書包,左邊放了本新華字典,右邊放了本新華詞典,短手短腳走不快,放學的路上又是充滿著各種好奇,這家店的玩具槍要去摸一下;那家院子裡的花草要去拔個乾淨;路過玉米地,紅領巾往脖子後面一轉,還要貓著腰鑽進去掰玉米......

那時候的遙遠,是對世界的好奇。


1800公里,是家的距離

到了後來,才進大學不久,我踏上了人生裡第一次獨行的遠門。

重慶到上海,我坐綠皮火車去,那是為了領一場工業設計比賽的證書和獎盃,母親對此很驕傲也很高興,但是對我離家千里去上海終究是不放心。

於是就在出發前,母親終於掏錢把我的小靈通換成了手機,沒辦法,高興又擔心。

我記得綠皮火車開得很慢很慢,從谷地爬上丘陵,從丘陵哼次哼次地爬上高山,穿過了武陵山脈數不盡的隧道,慢吞吞地載著那個一臉懵逼的少年漸漸駛離家鄉重慶.在路上的那幾天,我在手機裡跟母親不停地描述路上的風景和奇遇,母親則不停地叮囑我把秋衣秋褲穿上,說出門在外不比得是在家裡,你要學會好好照顧自己。

那時候的遙遠,是懂了家的含義。

1800公里,是家的距離

長大後真的就去了上海,並且每年春節都回重慶,必須坐飛機,兩個半小時嗖嗖地從東到西。

回家的路程被伸展剪短,回家的時間被壓縮摺疊,家鄉突然被拉得很近很近,唯一讓我回過神來的是黑車司機滿口的鄉音:

小弟娃兒,走不走?搞快點兒,一哈兒交警來了!

1800公里,是家的距離

家,沒了遙遠,一切都似乎變得唾手可得。

這種感覺很複雜,就像川藏線上沒了通麥天險;就像汽車裡用上了自動駕駛;既像“你表給我廢話直接給答案不就完了”;也像誰誰誰上午才買了路易威登,尼瑪下午就突然降了3萬。

這時候的遙遠,是一切都稀鬆平淡。

1800公里,是家的距離

1800公里,上海-重慶,這條路我跑過7次,每次都不敢開得太快,但每次也不敢開得太慢,從高速到國道,再從國道到高速;從順暢到擁堵,再從擁堵到一馬平川。
幾乎每次,當我拖著疲憊又興奮的身體回到重慶或者是上海,在關閉車門的那一瞬間,都會輕嘆那麼一口氣:

1800公里,是家的距離

啊......終於到家了!

1800公里,是家的距離

這時候的遙遠,才真的只是遙遠。

祝親愛的朋友們今年也都一路平安!

馬上也要出發回鄉的阿倫

1800公里,是家的距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