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可可賈偉:不要成為工業時代的遺孤,要成為數字時代的寵兒


洛可可賈偉:不要成為工業時代的遺孤,要成為數字時代的寵兒


作為新商學引領者,面對疫情,“幫企業渡過難關”是嘉賓大學最樸素、最迫切的願望。為此,我們相繼推出學習馳援資本馳援管理馳援系列,同企業一起共戰疫情,馳援中國創新力量。


3月23日,洛客設計平臺創始人、洛可可創新設計集團董事長賈偉在嘉賓大學「案例酷」的直播間為大家帶來了《逆勢增長的數字化組織》的授課。課程中,他用自身的實踐講述了在企業如何數字化轉型實現逆勢增長,數字化組織如何進行文化建設。

賈偉,洛客設計平臺創始人、洛可可創新設計集團董事長中國著名設計師、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文化傳播大使、傑出華人設計師、中國設計業⼗大傑出青年、兼具商業頭腦與設計才華的商業設計師第⼀人、中國唯一一位獲得全球五項國際設計大獎金獎的設計師。

以下是此次授課實錄(僅代表賈偉個人觀點,不代表嘉賓大學)



洛可可賈偉:不要成為工業時代的遺孤,要成為數字時代的寵兒

「案例酷」標杆案例

洛可可:管理1000個“孫悟空”的方法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要關於智能以及數字化改造。疫情對很多企業來說,都是一個危難。但是大家如何面對這個危難?怎麼用數字化的邏輯去實現在線的辦公,甚至數字化的組織?今天就主要講講如何通過數字概念逆勢增長,數字化組織、文化、創造力怎麼構建。


❶數字化逆勢增長


如何通過數字概念逆勢增長,如何建設數字化組織和文化?很多人將在線辦公理解為數字化,這是錯誤的,在線辦公只是實現了在線化,但並不代表你已經開始數字化。真正的數字化有四個邏輯。

第一個邏輯:數字連接

你是否能用數字連接你的用戶?能不能用數字把供給側和需求側連接到一起?真正要實現數字的連接,就需要你的業務在數據平臺上能夠做連接。

第二個邏輯:數字賦能

你是不是能夠通過數據和數字資產,賦能你的客戶、用戶、生產研發人員、營銷人員?以前我們說把設計師養在公司裡面,才能夠賦能每一個人,讓他們真正的做出好設計。現在不管他在哪裡,我們都能夠通過數字化的工具和資訊來賦能他,讓他更高效的去做設計。舉個例子,設計師設計時需要大量的調研報告和資料,我們原來可能需要兩週時間去收集,現在三秒鐘就可以給他提供一個非常廣、非常精準的調研報告。

第三個邏輯:數字決策

做產品設計和品牌設計是靠數字決策的。今天電商平臺上大量的消費數據、行為數據、評論數據,都可以用來做數字決策。以前都是拍腦袋做設計,現在要做一個爆款的產品,完全可以根據產品的各種數據來構建。

第四個邏輯:數字創造

數字創造就是大數據+AI智能。所以數字化有四個價值。分別是連接價值、效率賦能價值、決策價值、數字創造價值。這四個價值是進階的邏輯,從數字連接到數字賦能,再到數字決策,再往上是數字創造。

當你能夠做到數據創造的時候,你的效率和創造性是無比大的。在我看來,所有的產業都需要數據重塑。不管你是哪個行業,在這個時代都需要重塑自己的組織,做成一個數字化組織;重塑自己的產品,做成數字化產品。農業時代我們用自己做的工具來種田,到了工業時代變成了電氣和蒸汽,一個機器可以耕種一千畝地。到了數字時代,我們就要學會用數字技術來解決問題。

這個時代已經來了,這個時代是不可逆的。數據智能時代來臨,首先代替的一定是體力工作者和知識工作者。創造行業應該是最後一個被代替的,但即使我們是最後被代替的,我們也會去正面地迎接這個數據智能的時代。疫情期間,隨著“宅經濟”的出現,人們開始適應無人模式。超市用無人機器來操作,這就是一個時代的變遷,人是秒秒鐘被代替的。創意相對還是很難被代替的,因為它有人類的一些情感、文化,但是我覺得數字化至少可以成為創意的工具。


❷數字組織進化之路


實際上每一家公司的業務,都可以相對標準化。無論是toB還是toC,首先要提煉自己的標準化邏輯。要相信數據的力量,要相信它的迭代速度比人快。你如果想做一個數字化組織,構建一個真正的數字智能的產品體系,你先要看看你組織的結構化、標準化做得好不好。當你標準化和結構化了,才有可能把線下的模式用在線上。

面對今天從消費互聯網到行業互聯網,甚至到產業互聯網的整個思維邏輯的巨大的改變,絕大多數企業的老闆甚至都不知道,數字是不是工具?數字不是一個工具,而是一種新的工作方式,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用數字去連接全球資源,這是真正的在線化。你要用在線化的組織,打造在線化的產品,構建在線化的營銷,最後產生在線化的客戶關係。在線化只是一種形式,真正的內容是數字化。所以不管結構化、標準化,還是在線化,其實都是為了實現數字化。


❸構建數字化組織


數字化的管理方式=數字化的機制+數字化的工具。構建數字化產品的前提是要有數字化的組織。比如字節跳動,它是個典型的數字化組織,它用數字化決策、用數字化連接、用數字化驅動、由數字化創造。只有數字化的組織才能打造數字化的產品,而數字化的產品才能進入數字化商業。所以數字化組織是第一步,數字化產品是第二步,構建數字化商業是第三步。


洛可可賈偉:不要成為工業時代的遺孤,要成為數字時代的寵兒

構建數字化組織,才能把社會的力量帶到你的組織,用數字化的連接去把組織變成一個隨時隨地的組織,這個過程包括多角色的協同,服務過程透明,你可以用社會化組織的力量去幫助構建你的能力。

每一次變革總有不歡迎者。一個公司想顛覆式創新,會遇到很多阻礙。比如合夥人的阻礙、高管的阻礙,甚至員工的阻礙。但這就是我們創始人該思考的,我們做一家公司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我們做一家公司的目的是更高效地創造價值。在今天,你要學會運用最先進的技術,數字技術將是像蒸汽技術和電氣技術一樣,屬於這個時代的新技術邏輯。如果我們不運用這些技術,我們將成為那個最慢的公司。面對新時代,每一個公司都需要用數字概念重塑組織,而組織重塑的邏輯裡,最難最難的是意識。

構建數字化組織,需要你真正去把你的組織在線化、數字化。溝通要數字化,整個管理要數字化,整個生產流程要數字化,甚至生態要數字化。數據化之後,可以真正地去思考,還有什麼更好的算法、更好的AI、更好的開源平臺和工具可以和你今天的數據結合。


洛可可賈偉:不要成為工業時代的遺孤,要成為數字時代的寵兒


智能設計的價值在於打破創新能力的邊界,你一定要相信數據的力量。AI的結構化大數據是怎麼訓練的呢?實際上它是技術推動的十倍速增長。技術+數據+在線化工具+標準化產品邏輯=產生的價值。產業互聯網不是技術驅動,也不是數據驅動,產業互聯網是技術+數據+在線化的能力+標準化的產品邏輯驅動。我希望大家去思考現在的你和以前的你到底有什麼不同?你以前的痛點是什麼?客戶的痛點是什麼?你用現在的方式解沒解決以前的痛點?

其實你只要有一個長板就行,用你的長板連接其他人的長板。要去感知來自數字的力量,感知來自數字加智能產生的急速創造。數字創造就是由數字變成了資產,而這個資產由於技術的推動,產生了急速的創造能力,10倍速地創造,這就是未來。

所以數字化組織的四個定義。第一,首先要把所有流程結構化和標準化。第二,要平臺化和工具化。第三,要用數據打通需求側和供給側,真正的產業互聯網是需求即供給,供給即需求,需求和供給是一體化的數字。第四,一定要用智能技術去賦能整個產業。


❹數字化組織文化建設化


當你的數據有了數據資產之後,要同步構建智能化和數字結合。就像魚有了水,水有了魚,它們才可以如魚得水,真正的10倍速增長。數字化的組織是靠技術推動的,但是數字化組織更高層的邏輯,是構建數字化的文化。只有構建了數字化的組織文化,才能真正成為數字化的組織。打造數字化的組織是一種工作方式,是一種生活方式。我內心也希望構建一個新的創造方式。我覺得未來的創造方式一定不是在企業裡朝九晚五的,一定是一個更社會化的、新的創造邏輯,有能力的這些人一定不會被空間和時間限制,有能力的人一定不會為一家公司服務。


❺複雜組織的群體創造力


在線化、數據化,是未來人們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就像流水線改變了我們的手工作業一樣。所以當這個方式來了之後,我們所有的概念一律要求在線化的呈現,而且要有數字的正循環。數字化的最高級狀態是數字創造。未來創造的主體變成了用戶,而主體變成了用戶的時候,你是否能構建一個數字化的產品去賦能用戶?


洛可可賈偉:不要成為工業時代的遺孤,要成為數字時代的寵兒


所以今天我希望給大家的整個邏輯是,數字化的組織不是選項,而是終局,是這個時代的終局。千萬不要成為工業時代的遺孤,要成為數字時代的寵兒。數字化的組織需要構建數字化的文化,數字化是一種工作方式,是一種生活方式,你要理解這一點就理解了數字化的邏輯。未來產品創新的一個新的邏輯,個性化設計,柔性化製造,人人都是設計師。


Q&A


問:在打造數字化組織時,會對中層管理者有什麼樣的影響呢?有個說法蠻恐怖的,叫“消滅中層”。

答:數字化組織其實不是一個科層式組織,它是個微粒化組織、個體能動性組織、無組織的組織。大家可以看一下一本書叫《組織能力的楊三角》。當數字能連接其他人的時候,你的組織就有了一個很強大的他組織,這個他組織就是你數字的組織,當你的數字組織構建了之後,其實你就可以真正做到無組織。

實際上真的只有工業化時代才有高層、中層、基層這個邏輯,數字化的組織不是選項,而是終局,數字化是一種工作方式,是一種生活方式。


問: 從洛可可-洛客-洛,這三次創業的品牌上設計的很精巧,是什麼時間節點有了這個長線的規劃呢?

答:“洛”是三點水一個各,八方之水匯聚到中央,所以最後洛就是水匯聚到中央。“洛客”,客是客人,就是有才的人匯聚過來。洛可可是一個藝術時代。所以從“洛可可”到“洛客”到“洛”,我希望它越來越簡練,越來越強大,像一滴滴水匯聚到江河,最後再從四面八方匯聚到海洋。

問:您能講講您的標杆案例嗎?

答:我的標杆案例是講組織的,我這16年其實是幾次組織變革,從工作室組織到流水線的組織,到細胞管理的組織,管理1000個線下設計師,再到雲管理的組織,再到人工智能的組織。我覺得組織變革其實是一個非常非常大的課題。一個創業者,一個CEO,一個不斷做企業的人,一定需要每天想你的組織變革。因為組織變革真的不是你的人力資源的事,而是CEO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