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素:一個人就像一支隊伍山

東港口東營港

刁素:一個人就像一支隊伍山


瘦長的身軀、高盤的髮束、白皙的臉龐、矯健的步伐,一個沉穩幹練、乾脆利落的形象迎面撲來。她,就是山東港口船員培訓中心內河船員培訓科副科長刁素。部隊轉業的她,將能吃苦、能奮鬥、飽滿的工作熱情,紮實的工作作風延續到地方,從事內河船員培訓工作10餘年,累計培訓船員五萬餘人次,連續多年被單位評為“先進工作者”。


開展“一條龍+上門服務”培訓方式


一般來說,開展培訓業務是報名學員按照一定時間集中到培訓機構所在地開展,但中心考慮到船員定崗定人的工作性質,平時無法下船開展相關培訓,只能利用休假期間,而船員大都在運河兩岸或微山湖區,如果到培訓機構駐地參加培訓,往返時間長、船員經濟負擔大,還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為方便船員,中心採取“上門服務”的措施,讓船員少跑路,最大程度方便船員。刁素和同事在“上門服務”的基礎上,還總結出了“一條龍”的服務方案,即為船員提供培訓諮詢、組織報名、信息採集核對、培訓、考試、發證等一系列服務,讓船員少操心,少跑路,最後還“送證上門”,將合格證書郵寄到船員家裡。由於中心內河船員培訓科人少,除去專職培訓教師,這些培訓諮詢、報名資料審核、信息採集核對、發證等一系列服務管理工作經常由刁素一人承擔,有時一個培訓班70、80人,光信息採集核對,就要對照電腦一條條核實幾百條信息,經常看得頭暈腦脹。一個培訓班培訓兩週,而刁素從前期的諮詢、審核、核對,再加上後期寄發證書前後忙一個多月。

“一條龍+上門服務”的培訓方式,減少了船員的奔波之苦,也為其節省了時間和費用,受到了船員的一致肯定和讚揚。“素姐,太能幹了,一個人能幹好幾個人的活兒,我們科室都說她一個人就像支隊伍。”科室成員小劉說。


“在湖面培訓就像將教室選在了冷庫”


刁素:一個人就像一支隊伍山

內河船員培訓科將培訓送到“家門口”,一般是選在了濟寧、棗莊等船員集中的地方。2019年冬天,為了照顧微山湖湖區裡的船民,中心將船員基本安全知識培訓選在了微山縣的一個連接運河和微山湖的叫渭河村的小漁村,那裡四面環水、基本沒有陸地,每家一條船,村民全部生活都在船上,連村裡的飯店、超市也是開在船上。“船民很歡迎我們將培訓選在他們家門口,太方便了,但當時真冷啊,剛下過雪,湖面上厚厚的冰,我們去培訓的時候,由破冰船在前方‘開路’,我們在後面駕駛,零下二十多度的天,我穿了兩層羽絨服,還凍得不行了。”刁素說。

當地的船民戲稱,“選擇我們村在湖面上開展培訓,就像選了冷庫為教室,你們肯定不適應的。”冬天,刁素經常穿兩層羽絨服,貼著暖寶寶在室外培訓;夏天,她行李箱中除了驅蚊液、防蚊貼,防曬霜都兩瓶起配備。原來,強烈的紫外線曬得她皮膚紅腫疼痛,她經常長袖外再穿著防曬衣、戴著墨鏡、口罩和帽子,有船民笑話她“老師,您不熱啊,這身打扮太像特務了,就是季節不合適。”此時,她總是笑而不語。


“媽媽,你再不回家都忘記你樣子了”


由於經常在濟寧、棗莊培訓考試,刁素的行李箱時刻保持“備戰”狀態,一旦出差,隨時拎著就能走,而且細心的她考慮周全,同事開玩笑說,“素姐的行李箱就像哆啦A夢的口袋,你需要什麼都能找到,備用藥、洗衣液,甚至連衣架都有”。

刁素一年365天近300天都在外地培訓、考試,一個月不回家是常事兒,有時培訓的地方信號不好,她不能經常與兒子視頻,只能電話聯繫,有一次孩子見到她,說,“媽媽,你再不回來都快忘記你的樣子啦!”

去年,正值孩子中考,由於她工作比較忙,經常出差,很少陪伴孩子,“作為媽媽,我很少陪著孩子學習、做功課、上興趣班,都是他爸爸陪伴,好在孩子比較爭氣,考取了不錯的學校。對家庭,對孩子真的有些愧疚,但是家人都特別理解,我很欣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