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倫、朗朗、羅胖都在告訴你:非凡的成就,只與這3件事兒有關


周杰倫、朗朗、羅胖都在告訴你:非凡的成就,只與這3件事兒有關


有人說:成功的案例有千千萬,失敗的原因就那幾種。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研究別人是如何失敗的,以此來規避錯誤。

但對每一個擁有非凡成就的人來說,成功的結果也並非偶然。

愛迪生試驗了1600多種材料,最終發現了燈泡。此後,他的那句名言“天才來源於1%的靈感和99%的汗水”,便被人們奉為圭臬。於是,人們相信成功的根本是10000小時的刻意練習。

但在這個浮躁喧囂的時代,人人都渴望非凡的成就、急於成功。

功成名就的背後,真的只依靠於卓而不絕的努力嗎?

成功的公式,或許還有其他的構成。


01 機遇

眾所周知,長江商學院的校訓:取勢、明道、優術。排在第一位的,正是取勢。取誰的勢?自然是藉助時代優勢、藉助行業趨勢。用網絡流行語說,就是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否則,人必然會錯失良機。

錯失良機意味著什麼呢?

打個比方來說,近年來自媒體發展迅猛。各類型公眾號鋪天蓋地而來。然而,整體格局卻是大號倒不了,小號起不來。整個網絡80%的流量還是被20%的頭部大號所佔據,因此很多人抱怨公眾號的紅利期已經過去了。

回顧自媒體發展之初,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優秀的寫手或者公眾號創始人,都是由紙媒轉型而來的。這就好比一箇舊時代正在被打破,新時代的規則正在形成的時機下,往往最能出人才。這好比亂世,亂世出梟雄。誰在亂世最先佔據了最好的位置,誰將獲得第一線的曙光。正如楚漢相爭,先入關中者王。

可見,在任何行業,佔據頭部主流永遠的事半功倍的。

正如作家李尚龍在離開新東方轉作自媒體時,說過的一句話:人,永遠不要跟大勢作對!

但有時候,很多人自以為是地忽視機遇的重要性,只知道埋頭苦幹,卻不明白任何事都不能閉門造車、仍需抬頭看路的道理。

很多時候風向變了,自己卻不自知。

而那些懂得抓住機遇去借勢成長的人,必然會搭上時代的順風車。

周杰倫、朗朗、羅胖都在告訴你:非凡的成就,只與這3件事兒有關

思維達人 羅振宇


作為得到APP的創始人,羅振宇為數以千萬計的互聯網用戶提供了思維認知領域的碎片化學習。

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央視做導演那會兒,很多導演做的事兒,譬如:盯現場、剪片子,他從來都不幹,他就只做一件事兒——開選題策劃會。因為只有在選題會上,他可以遇見各個行業不同的人、和各行各業的人打交道,成長也最快。

所以,正是在央視工作的那幾年,他把握住這個特殊的工作機遇且深耕于思維領域,才成就了今天的羅振宇。

米爾·伊姆蘭曾經說過:失敗是忠實的伴侶,成功是偶爾的訪客。

於成功而言,對機遇的把握就變得尤為重要,而每個人也應當緊緊抓住生命裡為數不多的時運,唱響生命最強音。


02 地利

2017年北京高考文科狀元熊軒昂,一語道出了引爆網絡的一段話:

“現在很多狀元都是家裡厲害又有能力的人,我是中產家族孩子,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享受的教育資源,決定了我在學習時能走很多捷徑。”

的確。熊軒昂是典型的中產階級家庭子弟,父母都是外交官,從小學時便有了同齡人無法走出國門的機會,而在這種家庭環境的氛圍下,他從小便有了過人的見識與學識。

周杰倫、朗朗、羅胖都在告訴你:非凡的成就,只與這3件事兒有關


曾有研究發現,中國2007年至2016年這十年間,高考狀元的父母職業中,教師和公務員的佔比依舊很大,而緊隨其後的是工程師,這三類職業佔比高達65%

以上,可見越是受到高等教育的父母。越懂教育,也越知道如何為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環境。

《三字經》裡說:昔孟母,擇鄰處。說的就是“孟母三遷”的故事,足以說明和誰在一起真的很重要,而環境對人更有著深遠的影響。

人是環境的產物。人的意志,也會在潛移默化下受到周遭環境以及周圍人的影響。人的成長環境對其自身發展也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曾經有記者採訪郎郎,說他不僅是鋼琴王子,更是音樂鬼才。因為在郎郎小時候一次看動畫片《貓和老鼠》時,其中正好播放到TOM貓彈奏鋼琴曲《匈牙利第二狂想曲》,而年僅兩歲半的郎郎也伴隨著電視機裡的節奏,準確地彈出了這首曲子的音符。最為難得的是,郎郎的這一系列舉動,被父親觀察到了。隨後,父親為郎郎購置了鋼琴,自此,郎郎與鋼琴結緣,也為自己一生的演奏生涯拉開了序幕。

這是郞郞身上的真實故事,而他的成績得益於他那位心細如塵的父親。有時,家庭環境的培養和氛圍的營造,往往締造了子女不一樣的人生。

股神巴菲特給年輕人的2條建議中,其中一條就是:走出去學習,讓精彩的世界影響你。

可見,環境也並非是你我所無法掌控的。

對於我們自身來說,先天的家庭環境我們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為自己的後半生作主。

面對不習慣的作息,我們可以從早睡早起開始,為自己營造一個自律的環境;

面對突如其來的惰性,我們可以從閱讀、鍛鍊起步,為自己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至少在我們取得非凡成就之前,遇見更好的自己。


03 個人努力

周杰倫、朗朗、羅胖都在告訴你:非凡的成就,只與這3件事兒有關

頂流偶像 周杰倫


1997年在臺灣,有一個青年在臺灣的一家唱片公司做音樂助理。每天忙完他作為助理的本職工作以後,下班回家仍然要處理很多工作以外的繁雜事務,往往收工都要到凌晨1點。但是即便是如此繁重的工作強度,他依舊保持每天創作一首曲子的習慣,始終如一。三年後,他的堅持感動了老闆,終於為自己贏得了出唱片的機會。厚積薄發下,他成為了兩岸三地最頂流的歌壇巨星,也成為了《時尚芭莎》近半個世紀以來,唯一一位登上雜誌封面的男性藝人。這個青年的名字叫作周杰倫,也是我們追了整個青春的超級偶像。

波蘭詩人茲別格涅夫·赫伯特曾經說過:要想抵達源泉就必須激流勇進,逆水而上,只有垃圾才會隨波逐浪,順流而下。

然而現實中,我們周遭的“垃圾型”青年卻越來越多。

為了滿足超強的物慾,有人打著趁年輕看世界的幌子,消費著父母的血汗錢,選擇去“三亞海島遊”;

為了逃避艱苦的實習,有人浪費高昂學費換取來的學習機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申請休學。

一切的一切,都因為我們太懶了,懶得適應新環境,懶得學習新知識,懶得去涉足新領域。

圍爐夜話有云:“人品之不高,總為一利字看不破;學業之不進,總為一懶字丟不開”。

於是,我們熱衷於追逐明星的八卦,樂於關切別人的新聞,而就是不願為個人的發展去付出時間和精力,喪失了本應屬於我們自己的創新精神與進取意識。

我們需要的是一種跨越重重荊棘、潛心磨礪自己的能力,而這就需要我們竭盡全力。

這裡給大家幾條可以努力的建議:

1 減少微信、微博等社交軟件的使用,減少我們被打擾的頻次,提高專注力。


2 減少關注明星八卦新聞、少看毫無營養的肥皂劇,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自己身上。


3 比起無聊的視頻和綜藝,不如看一本書、看一部電影,每一次的解讀,都能讓你有新的體驗。


4 把一腔洪荒之力落實到早起、健身、閱讀等具體事項上,用行動替代口號。

身處在誘惑力極強的當代社會,任何新生事物都能在第一時間吸引走我們的眼球,而只有精錘百鍊,才得以掌握某項技能,提升個人的價值。

關於成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竅門。雖然每個人的出身、機遇、環境、努力程度皆不相同,但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自己可以側重的重心,潛心打磨和經營。

有人說過,堅持不等於成功,堅持只是成功的必要工具之一,放棄也是成功的必要工具。

關鍵是關乎於成功與成就的這3件事兒,你要知道哪個該堅持,哪個該放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