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發生什麼,都不要看向別處

​文 | 與我

《竊聽風暴》作為奧斯卡最佳影片令大家熟知,其導演弗洛裡安·亨克爾·馮·多納斯馬克也一戰成名。

可是悄無聲息入圍最佳外語片的《無主之作》又是什麼?

它是弗洛裡安·亨克爾·馮·多納斯馬克的第三部作品。十二年後他再度迴歸歷史題材,自編自導了長達三小時的人物傳記片。該片於2018年代表德國衝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併成功入圍。

無論發生什麼,都不要看向別處

影片內容主要講述了裡希特個人真實經歷,裡希特因為不滿於當時的創作現狀逃往西德,重新學習美術。後來裡希特開始獨特的照相畫創作,即通過對照相作品的臨摹和模糊處理實現自我藝術追求,這一系列的作品就是影片所說的“無主之作”。

無論發生什麼,都不要看向別處

讀到這裡,是否開始擔心看不懂影片的情節,因為嚴肅甚至摻雜著的複雜背景而退怯,其實不然,這不是一部普通的人物傳記影片,戰爭、愛情、性愛、藝術、自由、個體等都可以成為他的標籤。

大多數人聚焦於《無主之作》的主題也就是藝術中的自由,自由存在於藝術,但是其故事性本身就值得探究。

無論發生什麼,都不要看向別處

故事從男主庫爾特的童年開始講述一直到他長大成為一位父親。在他生命的長河中時間橫跨1937年到1966年,有希特勒納粹時期,也有柏林牆的建立。姨媽伊麗莎白影響了庫爾特的一生。在人心惶惶的年代,所謂的自由,有些是不被人認可的。但是自由一直存在於藝術之中。

無論發生什麼,都不要看向別處

導演巧妙地運用了精巧的故事結構,許多情節都在相互前後呼應。

影片剛開始不久,姨媽伊麗莎白領著還是小孩子的庫爾特在看完藝術展回去的路上,請求巴士司機一起鳴笛。

伊麗莎白緊閉著雙眼,在車輛的笛聲中彷彿那一刻世界的聲音才沒有那麼嘈雜,她擁有了自己的世界,或許可以被稱為自我。

無論發生什麼,都不要看向別處

令人震撼的是,影片在庫爾特也同樣的巴士鳴笛中結束。這時候的庫爾特可以說在藝術上已經擁有了一定的成就,生活也很美滿,有了自己的孩子,最愛的艾莉。與伊麗莎白不能宣洩的迷茫的狀態不同,那麼庫爾特為什麼有這樣的行為呢?

無論發生什麼,都不要看向別處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伊麗莎白對庫爾特的影響有多麼重要。“無論發生什麼,都不要看向別處。”這是伊麗莎白告訴庫爾特的,或許中間有所迷失,但是最終這也是他追尋到自由的一大支撐。

姨媽伊麗莎白是庫爾特的藝術啟蒙,美不該是一味的符合常規,順應時代和政治。真實才是美好,包括那些不和諧的東西。

無論發生什麼,都不要看向別處

“你如此美麗,這甚至不那麼浪漫,因為愛上你是件太容易的事。”除卻政治和藝術上的因素,《無主之作》中庫爾特的愛情故事也令人關注。

庫爾特和艾莉的愛情從遇見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在延續。像大多數少男少女一樣,他也在自己的學院愛上了一個有著令人嚮往的美貌和神韻的姑娘。

無論發生什麼,都不要看向別處

但是充滿戲劇性的是艾莉的父親是伊麗莎白死亡的幫兇,但是狗血的劇情並沒有發生,甚至兩人還幸福美滿。

艾莉對於庫爾特而言除了是愛人也是靈魂伴侶。兩人逃向西柏林的時候,有一幕讓人印象深刻,片中兩人下火車一同邁向地面的鏡頭畫面,預示著兩人新生活的開始。

無論發生什麼,都不要看向別處

庫爾特的人生中兩位女性給了他莫大的支撐,一個是童年的姨媽伊麗莎白,還有一個就是日夜相伴的妻子。

無論發生什麼,都不要看向別處

無論發生什麼,都不要看向別處

扭曲的政治統治下,女性的生育權利也得不到保障。在艾莉和庫爾特的愛情裡,艾莉的父親齊班德為了不讓自己的子孫後代遺傳不好的基因,甚至給自己的孩子撒謊並且墮胎,差點造成艾莉絕育。

這位父親的形象與大多數父親不同,更像是導演運用這一人物形象來象徵這現實中扭曲的政治帶來的“惡”。

無論發生什麼,都不要看向別處

一次偶然,他看到庫爾特畫中自己和納粹時期的上司、姨媽伊麗莎白、庫爾特童年同時出現在一個畫面中,看似隨機無意義的肖像,讓世間萬物無形的聯繫變得可見了。

被掩埋的真相隨著一系列隨機的畫作浮出水面,儘管這個真相是庫爾特無意識的創作,但是足夠讓“惡”倉皇而逃。

無論發生什麼,都不要看向別處

庫爾特始終不知道是岳父害死了姨媽,這一切都是藝術的指引。在畫展上,庫爾特表示自己不認識這些肖像的本尊,這樣去除了藝術家自我的痕跡,讓一幅幅神秘面孔留存於世。

無論發生什麼,都不要看向別處

“都別選,選藝術。”“別把目光移開”最終庫爾特明白藝術不應該受政治因素的約束,堅持自我,真實就是藝術,一生的經歷和成就也不過“自由”二字罷了。

這種傳統的、濃縮的人物傳記式的電影語言讓人感到驚喜並且值得深思。

-END-

無論發生什麼,都不要看向別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