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蘋果]產品文案中“偷師”?

蘋果官網,對於編輯來說就是一本「教科書」,尤其是嚴謹而優美的文字表達方式值得大家學習

對於一名科技媒體的編輯來說,規範寫作是最為基礎的一項技能,它比研究文筆和寫法的優先級要更高。

很可惜,這樣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要求現在也變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拿很簡單的一個單詞「iPhone」來說,寫成 IPhone 和 iphone 的人比比皆是——但凡是對文字之美有一點點追求的人,看到這樣的寫法也應該會覺得「辣眼睛」。

規範寫作除了可以在工作中逐漸培養,多看些「好東西」也是一個捷徑——其實蘋果是一個好老師。提起蘋果的文案,很多人更願意去調侃「比大更大」、「開了又開」等標語,其實仔細看看蘋果官網對於不同於產品的介紹文案,就會發現很多考究的細節。

但其實在科技媒體的編輯之外,蘋果嚴謹而優美的文字表達方式是值得大多人學習的。

如何規範地使用技術名詞?

科技類文章中,很多技術名詞的正確寫法都被忽略了。具體來說,規範的書寫可能會涉及下列3種情況:

  1. 註冊商標
  2. 行業聯盟制定的標準
  3. 官方認可的縮寫

舉例,你認為無線網絡的英文是 Wi-Fi、WiFi、WIFI 還是 wifi 呢?其實只有第一種是規範的。「Wi-Fi」實際上是 Wi-Fi 聯盟的註冊商標,它的標準寫法只有一種。需要注意的是,「Bluetooth」也是註冊商標。

有意思的是,「Super AMOLED」和「AMOLED」已經被三星註冊商標,所以即使是相同 TFT 架構的 AMOLED 屏幕,理論上也只能叫「OLED」而不是前面兩者。蘋果在描述 Apple Watch 的屏幕時也遵循了這個規範。


如何從[蘋果]產品文案中“偷師”?

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蘋果對於各種通信名詞的規範寫法。除上面提到的 Wi-Fi 和 Bluetooth,像「NFC」、「VoLTE」屬於行業聯盟制定的標準,而「GPS 」屬於官方認可的縮寫,因此,也不能「任意發揮」。

類似的例子在蘋果官網還能看到很多。例如:在「視頻播放」方面,從 H.264、4k 到 30 fps 等都遵循一定的書寫規範,大小寫並不能混用。

如何從[蘋果]產品文案中“偷師”?

對自家的產品,蘋果自然不能馬虎。硬件上分為 i 字頭(iPad、iPhone)、蘋果標 (Apple Watch、Apple TV )和 Mac 系列(MacBook、Mac mini)三命名方式。軟件上則以產品類別(小寫)+OS 的形式,例如 macOS、tvOS 等。

https://www.apple.com/legal/intellectual-property/trademark/appletmlist.html可以查看蘋果完整的商標列表。

關於應用(Application)的縮寫,你可能在不同平臺見過「app」、「App」、「APP」等寫法,蘋果又是怎麼規範的呢?觀察一下蘋果官網對於 iOS 10 的介紹文案,就會發現當用於標題或首字母時,寫作「App」,當用於正文時寫作 app,於是,你看到效果就是▼這樣的:

如何從[蘋果]產品文案中“偷師”?

可以看到,有些名詞蘋果雖然沒有在寫法上完全「整齊劃一」,但仍然堅持自己的規律。我們可以不用完全沿用蘋果的寫法,但用「規律」來實現文字表達的規範也是值得學習的。

如何讓中英混排更舒服?

仔細觀察蘋果官網就會發現,所有的文案中英文之間都有一定間距,中文和數字之間也是一樣。這樣的設計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為了增加中英混排的美感。對編輯來說,通過刻意增加空格也可以實現同樣的效果。

可以參考▼對比:

  • 與上一代iPhone相比,iPhone 7最長可多提供2小時使用時間,iPhone 7 Plus最長可多提供1小時使用時間。(無空格)
  • 與上一代 iPhone 相比,iPhone 7 最長可多提供 2 小時使用時間,iPhone 7 Plus 最長可多提供 1 小時使用時間。(有空格)

可以看到,在中英文混排中,加上空格會讓段落看起來不那麼「擁擠」,也可以避免英文單詞內的空格影響整段文字的平衡。

如何從[蘋果]產品文案中“偷師”?

實際上,加空格是在全角字符(漢字)和半角字符(字母、數字)之間進行一個分割。一些文字處理軟件(例如:Word)自動增加中英文間距也是為了實現同樣的效果,但可惜的是它並不兼容 Web 端的文字編輯器(複製出來字間距就沒有了)。

如何從[蘋果]產品文案中“偷師”?

因此,在沒有統一規範的情況下,手動加空格是提升 Web 端中英混排閱讀體驗一種妥協但行之有效的手段。包括極客公園在內的很多科技媒體已經在使用這樣的書寫規範。

在蘋果的基礎上,還可以更進一步。你還可以嘗試用直角引號「」代替圓角引號 “”,我們認為這樣可以進一步提升美感。需要注意的是,加空格或者使用直角引號與「正確與否」無關,這個行為只是代表了一位編輯對於「排版之美」的追求。

P.S.如果你還沒有養成手動加空格的習慣,可以使用這款在線軟件進行自動轉換:http://www.digimoe.net/add-blank。

如何介紹一項新技術?

如何介紹一款新產品,一種新興的技術,對於科技媒體的編輯來說也是一件值得推敲的事情。其實從蘋果官網也能學到很多。

我們都知道,Apple Watch Series 2 增加了 GPS 和 50 米防水的功能。蘋果是這樣介紹它的:「Apple Watch Series 2 配備內置 GPS,讓你在跑步或騎行時,只管將 iPhone 留在家裡,而你的運動狀態依然能被準確測量。你還可在開放水域做游泳訓練,在泳池中跟測往返的次數,或與孩子們戲水遊戲。」

可以看到,蘋果把 GPS、防水兩個功能放到了生活場景中,例如「跑步」、「騎行」、「開放水域」和「游泳池」。因為大家在拿到產品前,更關心的其實是「用在哪兒」而不是「能幹什麼」。

再舉一個例子。蘋果在介紹 iPad Pro 屏幕的色彩表現時,用的是「好萊塢的標準」這樣的說法。這背後的技術其實是 DCI-P3 廣色域標準,但很顯然它遠沒有「好萊塢」更通俗易懂。

如何從[蘋果]產品文案中“偷師”?

刨去廣告成分,蘋果將大眾未知的事物和熟知的例子進行對比,是一種值得學習的介紹新技術的方法。以往我們介紹一些新技術時,很希望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專家」進行科普,其實只要做一些類比就足夠了——真正需要研究技術本身的人並不需要編輯去「指導」。

或許在有些人看來,上面的種種努力都是「多此一舉」,因為它們或許並不會影響信息本身的傳播。但是,準確而優美地寫作是每個編輯、寫作者都應該追求的,也是對讀者負責任的一種表現。

除了上面提到的部分產品介紹,蘋果的產品手冊也值得一讀,它的寫作方式和排版同樣讓人讚歎。相信蘋果能給大家帶來更多產品之外的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