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井離鄉,我們都有過假裝


我曾一度渴望遠方,渴望村子外的世界,渴望在一個城市裡有我的一個家。

2015年9月,是我第一次離開那個我成長了18年的地方。

在我踏上列車的那一刻,我哭了,因為我知道這一次離開了,就沒有任何能回去的可能性了。

我只身一人來到L省的D市,突然發現,我少了一個名叫“家”的避風港。在這個偌大的城市,我連一盞屬於自己的燈都找不到。

背井離鄉,我們都有過假裝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每週一次的視頻電話成了常態,而電話的內容,永遠也不會變“我挺好的,我還有錢,不用擔心我,放假我就回去看你們”

掛掉電話,看著自己僅能放下一張床的小屋,拿起手中的泡麵,一邊吃一邊工作,不知道為何,眼淚就這麼流了下來。

“我挺好的”這幾個字,似乎成了給爸媽的一張安心符,同時我們也在用這幾個字一次又一次的催眠自己,告訴自己“我在這裡挺好的”

背井離鄉,我們都有過假裝


背井離鄉,我們都有過假裝。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那才是自己最脆弱的時候,經常帶著耳機聽歌,直到自己睡著,不敢關上自己的小夜燈,就是想告訴自己,還有一抹亮。

其實,以前,我一點都不喜歡熱鬧,我喜歡自己獨處,喜歡一個人做喜歡做的事。

可是後來,我就越來越喜歡待在人多的地方,喜歡和兩三朋友出去吃飯,只有在那個時候,我才感覺我不孤單,這世界不止我一個人。

背井離鄉,我們都有過假裝


我一次又一次的麻痺自己的心,麻痺自己的思想,因為只有這樣,我才會看到第二天的太陽。

以前拼了命都要逃離的地方,現在卻再也回不去了;曾經無數個夜裡出現的夢境裡的畫面,現在又想拼命的逃離。

每一個漂泊異地的外地人,都對家充滿著渴望。

因為疫情原因,這是從小學六年級上寄宿學校以後,在家待的時間最長的一次,也是最心安的幾個月。

不用擔心吃不上飯,不用害怕夜裡一個人,更不會擔心自己交不上房租。這大概就是家吧,即使什麼也沒有,但就是心安。

背井離鄉,我們都有過假裝


自己在外地的日子裡,敲門最多的是外賣員,最經常走的一段路,是去樓下便利店。

大概每一個異鄉人都和我一樣吧,都渴望能擋在頭頂的一片瓦。

我也曾羨慕,大學的時候羨慕同學,週末都可以回家看看。工作了,又羨慕同事,每天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後,餐桌上又會有媽媽做好的飯菜。而我卻只能在路邊給自己買個簡單的晚飯,然後回到那間漆黑的小屋子裡。

我記得,有一段時間,我真的很想吃炸醬麵。當時我把我知道的麵館的炸醬麵都吃了一遍。後來發現,我想吃的並不是炸醬麵,而是那個媽媽的味道,家的味道。

背井離鄉,我們都有過假裝


背井離鄉,我們都在假裝。假裝過得很好,假裝自己無所不能。我也一直認為我無堅不摧,可是哪有什麼無堅不摧,不過都是給自己的孤單找的藉口罷了。

希望遠方的你,能有自己的家,有一個可以讓自己安心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