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要看腦容量


成功要看腦容量


成功要看腦容量,
腦容量就看你能否同時用兩種相反的思想指導思維,而不是單細胞一根筋。
有的人還不夠優秀的原因是腦容量小,腦子裡容不下相反的兩條路,完全不同的兩種選擇,兩種相反的價值觀。
總想著偷懶,總想著畢其功於一役,總想著走極端,意識中只有兩種價值觀的終點,沒有兩種價值觀的中間地帶和緩衝區。這真的像一個單細胞生物,非黑即白。
舉個例子:有的人認可努力奮鬥的價值觀,就不考慮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一股腦的瞎衝且兼具受虐狂的傾向,義無反顧地跳入一個個火坑,攔都攔不住。有的人認可平平淡淡才是真,害怕外面世界的風險,然後就像一個甩手掌櫃,啥都不管,單純地沉浸在自己的烏托邦裡。沒有一絲絲在自己崗位上精進,在自己人生中實現更多可能的想法。最後,真的悄悄地離開這個世界,沒有留下哪怕一絲痕跡。
這就是典型的草履蟲思維,非黑即白。實際上,就算你選擇奮鬥,你依然可以通過一些措施降低你決策的風險。比如:不要裸辭,保留自己工作的情況下在業餘時間進行試錯。就算你選擇平凡,你依舊可以心懷夢想,不要放棄,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現在互聯網這麼發達,你完全有可能在你充足的業餘時間裡,在互聯網上實現更多可能。


因為以上討論的單細胞生物思維,他們就想苦思冥想出一個絕對優秀的選擇。但是,這可能嗎?答案是不可能,世界上哪有完美的選擇?每條路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你得到了一些,你就要放棄那些。看過《鋼之鍊金術士》的人應該都知道。
但是,他們忽視以上的這些常識,直接開始在腦海中意淫,預設自己一定要做什麼做什麼,一定不做什麼什麼,然後放棄了對自己預設的不做的那些事的選擇權。
舉一個例子,有的人剛進大學的時候,就預設自己未來要從事商業活動,絕不會搞學術,就不好好學習了。實際上,未來的事誰能看得清楚呢?但是,像你這樣一搞,你就放棄了將來搞學術的選擇權。
所以,能做出這種預設的人,就是傻懶蠢。
綜上,更好的選擇實際是不要進行未來一定要做什麼或者不做什麼的預設,好好的做好當前手頭上的事,然後在業餘時間對你未來想要做的事進行試錯,讓現實給出答案。這才是風險最低,最棒的選擇,你看有錢人進行投資,也不會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裡。
專業化或者工匠精神就是毒瘤,這種思想讓你的選擇產生了更多的機會成本,面臨更大的風險。所以,當面臨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糾結的時候,你可以選擇我兩個都要,不要放棄其中任何一條,然後對他們都進行準備。你放心,時間絕對夠。你覺得沒時間對兩條人生路進行準備的原因:一是你懶,二是你笨,三是你缺乏安全感,追求極端,在不應該糾結的細節上浪費了很多時間。至於最後會走上那條路,就看運氣和你對兩種選擇優缺點進行正確評估之後,根據自己的性格,做出的最舒服的選擇了。

放棄那種一輩子只幹一件事就可以大富大貴的幻想,在這個時代不存在的,這個時代活得好的都是多面手。所謂一專多能,全面發展。想一輩子就做一件事還他媽的活得好,本身就反應了你的思維中有懶惰,怕麻煩,單純和簡單的思維傾向。這在這個複雜社會上是很危險的。這裡提醒我們,社會很複雜,你把它簡單化了,你就有可能走很多彎路,吃很多苦頭。者一點一定要重視起來。
同樣的道理遷移到找工作上,你想未來一定從事某一行和一定不從事某一行是很危險的。因為風險太大。你要擁有包容和開放的心態,一顆紅心,兩手準備,既可以著手考編也可以開始互聯網公司的實習,既可以著手準備和你專業匹配度高的行業,也可以著手準備你想從事的行業,哪一行你能做好,就做哪一行。
在這個時候,你去想應該去那個城市,選擇那個專業,就是很無聊的事了。因為你可以選擇兩個都準備,反正每一個都有利有弊。不要想這些有的沒的,做好當前手頭的事和未來可能要做的事,比你在這想這些有的沒的重要多了。
最後,我知道就算我這樣說了,還是有的人焦慮者去想這些有的沒的,就是不做事。我覺得這是不安全感在作祟,給自己一些勇氣,接受兩種價值觀的衝突,並試著讓他們和諧相處,甚至在心靈深處開闢出一個獨立的空間讓他們存在。然後強迫自己,注意是強迫,關閉你的無意義思考通路,就算去睡覺或者看劇都是好的,差不多了回來繼續學習,開始行動。這樣也比你想那些有的沒的好。加油,像奶爸說的,祝大家人人有書讀,人人有錢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