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15年,房子是“空”還是“供不應求”?一些數據告訴你!

中國房屋數量方面的相關數據


因為目前我們還沒有看到官方關於中國房屋數量方面的相關報告,所以,只能通過一些機構數據來進行參照,下面我們先來看看研究院發佈的一組數據:中國的房屋包括四種,其中商品房的面積為112億平方米,房改房的面積為41億平方米,小產權房的面積為73億平方米,保障房的面積為72億平方米,總面積接近了300億平方米,這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商品房的佔比最大,達到了38%,這些主要也是房屋商品化改革以後建設的,那麼,這個數據換算成戶均套數又是多少呢?
截止到2018年來,我國城鎮人口是8.3億。根據《中國家庭發展報告》的相關信息顯示,我國家庭戶均人數是2.99人,可以計算出我們的家庭數是2.77億戶,我們由此可推算出,每戶家庭房屋的面積約是107平方米,人均是35.78平方米,這與此前統計部門公佈的城鎮人均居住面積是39平米相比,有著3.2平方米的差距。
在去年,國家統計局發佈的一組數據:我國人均房屋的建築面積已經達到了40.8平米,城鎮居民達到了36.6平方米,農村居民達到了45.8平方米,針對這組數據,我們先不說到底是不是真的,因為正如前面說道,目前還沒有官方的權威數據,那麼下面我們再來看看一些大佬和我們普通老百姓的感受。

再過15年,房子是“空”還是“供不應求”?一些數據告訴你!

專家的一些觀點
潘石屹曾在財新峰會上表示出,中國的住房價值達到了65萬億美元,可是超過了歐美日三個地方的總和,如果我們按照最新的全國房屋均價為9329元/平方米算,房屋的面積可以達到487億平方米,再結合8.3億城市人口來算,每人可以分到58.6平方米的房屋,十三五規劃期間,深圳的房屋總量將會增加至1101萬套,能夠容納2800萬人,由此推導出住房是夠住的。
房屋與住建部原副部長仇保興表示,實際上,這過去的幾年裡,我們的人均房屋面積還在繼續的增加,在未來,政府持有的保障房和國企持有的租賃房屋的總套數,可能會達到甚至超過新增房屋套數的一半,去年,深圳就計劃新增了安排建設商品房屋4.3萬套。
對此,有讀者從自身的感覺說到:我所在的城市,到處都可以看到很多的建築工地,而且新建小區居多,還記得一次因為工作,在晚上的時候到一個新區去拿材料,一路上看到的全是新建小區,一些小區應該已經交房了,但亮燈的數量還非常稀少,一棟樓可能會有上百戶,放眼看過去,大概也就幾家燈是亮著的,難道這些人以前沒有住房住嗎?
應該不是的,這不過是他們新買的一套住房而已。


再過15年的房市會是什麼樣
看完了專家大佬和網友們的看法以後,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其實,對於住房的數量,我們普通人確實很難搞清楚,那麼,相對於從事建築的專家來說,他們無疑是最有發言權的,下面我們來聽聽近期接觸的一位建築學家的想法:再過15年,住房遍地空置還是供不應求?建築學家直言不諱做出解答。建築學家用了8個字進行概括:人地分離,供需錯配,這是什麼意思呢?
在建築學家來看,雖然我們的住房總量看似不那麼缺少了,但住房分配還存在較大的差異,比如說A城市有100萬套的住房,能夠滿足300萬人來居住,但實際人口達到了400萬人,住房顯然也就不夠住了,然而B城市有50萬套的住房,人均居住面積已經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住房已經足夠居住了,沒必要再增建了,在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來,住房數量不能夠光看總量,也許你所在城市住房是夠住了,但我所在城市住房還不夠,這也是一些城市房價漲跌的最直接的原因,或者說,有的漲得多一些,而有的漲得少一些,甚至也有下跌的。

再過15年,房子是“空”還是“供不應求”?一些數據告訴你!

因城而異、因地而異
一線城市和熱點城市對商品房屋土地供應有所減少,例如甲城商品住宅計劃供地是260公頃,比2016減少了將近7成,比如同樣規模等級和發展水平的一些城市,乙城市每年供應2000畝土地,能建6萬套的住房,那麼就很顯然,結果是乙城市住房過多而出現了空置,而甲城市住房很可能就存在供不應求的情況,所以,對於這個問題,答案不是一致的,也需要因城而異、因地而異。
在最後,對於未來住房到底是過剩還是供不應求,問題本身上沒有多大意義,而且這也不能作為我們購不購房的一個主要依據,比如,我們近期就要決定結婚了,或者孩子想要上好學校等等,當然了,對於那些購房來投資的人來說,就需要掂量掂量了,如果你所在城市住房將來過剩的話,不但賺不了錢,還有可能虧本哦。

再過15年,房子是“空”還是“供不應求”?一些數據告訴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