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GDP增速3.7%,江北水城如何再擦亮有色金屬名片?

近日,聊城市統計局發佈2019年聊城GDP數據:經山東省統計局統一核算並反饋,2019年全市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據為2259.82億元,比上年增長3.7%。

根據山東省及各地市數據,聊城市2019年GDP總量居山東第14位,僅高於日照市與棗莊市;另外,3.7%的增長率也遠低於山東5.5%的平均增速。

三次產業結構向好:三產增加值超二產

聊城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聊城市三次產業結構由14.4:36.9:48.7調整為14.1:35.7:50.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17.60億元,增長1.3%;第二產業增加值806.88億元,增長4.0%;第三產業增加值1135.34億元,增長4.2%。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聊城市服務業增加值佔全市總值比重首次突破50%,另外,2019年聊城市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53.3%,拉動GDP增長2個百分點。

從工業數據來看,2019年末,聊城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92家,比年初新增199家。實現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8%,分別比上半年、三季度提高5.3和4.3個百分點。

其中,重點行業包括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增長32.3%、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12.1%、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8.2%、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5.8%、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3.3%。

此外,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有色金屬及金屬深加工產業集群利潤分別增長11.9%、23.5%、29.6%。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7.4%,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0.9%。

從服務業數據來看,2019年,聊城市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61億元,行業增長面57.1%。部分重點服務業行業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2.6%。

有色金屬之城,新舊動能轉換之“痛”

對於江北水城聊城來說,特殊的地理位置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聊城經濟發展的基礎——黃河流域的農業文明與運河流域的商業文明在這裡交匯,與此同時,聊城還擁有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聊城有色金屬材料及製品產業基地,基地建設以聊城轄區的茌平縣、陽穀縣為核心區,輻射臨清市和經濟開發區,核心區地域面積2165平方公里,輻射區地域面積1040平方公里。

而這,也奠定了聊城市“有色金屬之城”的深厚基礎。

在2009年前後,有色金屬產業曾為聊城的工業發展提供了強而有力的推動力:數據顯示,2014年,聊城市有色金屬產業實現產值1552.91億元,同比增長68.1%。要知道,2014年聊城市生產總值為2516億元。

但對有色金屬產業來說,其弊端也十分明顯——此類資源依賴型產業,受制於資源及製造技術,在發展過程中,過剩產能與落後產能問題突出。

以聊城市有色金屬產業重要組成部分電解鋁項目來說,該項目在2019國家發改委有色金屬類《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徵求意見稿)》中被明確標註為“過剩產能”。與此同時,《聊城市有色金屬及金屬深加工產業集群發展規劃(2019-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中也提到,2018年,聊城市有色金屬及金屬深加工產業規模以上企業131家,利潤17.8億元,同比下降7.1%。2018年十種有色金屬產量207.81萬噸,同比下降9.1%。其中,原鋁(電解鋁)2018年產量同比下降13.6%。

聊城:GDP增速3.7%,江北水城如何再擦亮有色金屬名片?

圖片來源:《聊城市有色金屬及金屬深加工產業集群發展規劃(2019-2020年)》

更重要的是,2018年正值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開局之年,有色金屬產業中的過剩產能及落後產能的淘汰是如此迫切而必需——2018年“史上最嚴”《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正式實施,有色金屬產業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而聊城在有色金屬產業的受挫,也可以從全國的數據中窺得一斑。公開數據顯示,2018上半年中國有色金屬行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4600.6億元,累計下降14.3%。而這也是從2013-2018年來中國有色金屬營業收入首次下降。

除此之外,《規劃》中也提到,目前聊城市有色金屬及金屬深加工產業屬於原材料的集聚,與真正的產業集群相比,至少缺少三大要素:一是尚未形成最終產品,鋁需要加工成最終產品才能被消費,沒有最終產品的產業集群不是真正的產業集群;二是缺少相關支撐機構,如科研機構、配套輔助材料生產企業、公共檢測和服務機構等;三是缺少產業鏈耦合,聊城市有色金屬及金屬深加工產業鏈目前是線性的,而集群化的產業鏈是網狀的,即有原材料的加工業,缺少最終產品的製造業企業。

另外,聊城市有色金屬及金屬深加工產業還存在產品檔次偏低、結構亟待優化,資源消耗和環境容量接近飽和,生產要素瓶頸亟待破解等問題。

從這一角度來說,聊城所面臨的新舊動能轉換壓力不可謂不大。

激發國家級經開區活力,新動能還需新技術激活

近年來,山東各市都將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作為城市發展中的重要一環,而對聊城來說,新動能的激發更顯必要性與緊迫性——在去年6月舉辦的聊城市“雙招雙引”大會上,聊城市副市長洪玉曾表示,“聊城傳統產業以重化工為主,傳統產業和重化工業佔規模以上工業的85%,戰略新興產業不足15%。重化工業佔工業總量的69%,形成有色金屬、化工、紡織服裝、食品、醫療等傳統的八大主導產業。聊城現在正在培育新材料、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能源這四大戰略新興產業,特別是新能源汽車。”

根據《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2018年版),我國共有219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山東擁有15家,在數量上居全國第三位,僅次於江蘇、浙江,其中,聊城就有一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在去年發佈的《國務院關於推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提升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提到,國家級經開區將擁有更大改革自主權,並肩負起提升開放型經濟質量、打造現代產業體系、完善對內對外合作平臺等使命。

對聊城來說,用好這座國家級經開區,以高新技術產業與更優質的科創平臺激發新動能,或許可以成為聊城攻克新舊動能轉換“痛點”的關鍵所在。

以先進製造業集群培育為例,《意見》中提出,支持國家級經開區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堅持市場化運作、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培育先進製造業集群。加快引進先進製造業企業、專業化“小巨人”企業、關鍵零部件和中間品製造企業,支持企業建設新興產業發展聯盟和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這對於亟待進行集群化升級的聊城有色金屬產業來說,不失為一個巨大的發展機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聊城有色金屬產業的轉型升級,或許還可以向煙臺“取經”。

作為老牌工業城市,煙臺同樣面臨著傳統產業的升級任務與新興產業的壯大需求。而南山鋁業作為煙臺工業的重要支撐,其轉型升級在有色金屬產業中具有相當的代表性——目前,南山鋁業已與波音、空客、羅羅、賽峰等國際著名航空企業,通用、寶馬以及世界最知名的新能源汽車製造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向其批量化提供航空、汽車用鋁材料。

而追溯南山集團鋁產業的新舊動能轉換路徑,“產學研”科技創新體系的建立是不可忽視的重要一步。據介紹,在電解鋁、氧化鋁方面,通過與中南大學、東北大學合作,南山鋁業以研新工藝新技術大幅降低了生產成本。

更重要的是,南山鋁業近年來建立了全球唯一同地區最完整鋁產業鏈,該產業鏈涵蓋了能源、氧化鋁、電解鋁等整個鋁產業上下游環節。

“產學研”的科創體系與完整的產業鏈及高端化產品,或許可以為聊城有色金屬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以可借鑑的經驗。

去年,聊城市提出“新時代興聊十大工程”,第一項便是大力實施產業突破工程,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有色金屬及金屬深加工、綠色化工、紡織服裝、文化旅遊、現代高效農業等五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新材料、先進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醫養健康等四大新興產業做優做強。

從這一角度來說,聊城在一手抓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新動能的同時,更需要完成以有色金屬為代表的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