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II新進14個股 偏愛吃藥玩高科技

隨著年報披露密集期到來,QFII去年四季度的“佈局”也嶄露頭角。據統計,截至24日已披露2019年報的上市公司中,36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出現了QFII的身影。從持股所屬行業來看,社保基金偏愛電子、生物醫藥、建材等。

QFII重倉36股新進14股

隨著2019年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漸入高峰,發佈財報公司的不斷增多,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最新一期的操作動向也逐漸浮出水面。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止3月24日記者載稿時止,在已披露2019年報的275家庭上市公司中,36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出現了QFII的身影,當中新進14股。

具體看,QFII去年四季度新進的14家公司分別是順豐控股(002352)、馳宏鋅鍺(600497)、北新建材(000786)、涪陵榨菜(002507)、中炬高新(600872)、中信海直(000099)、景旺電子(603228)、青島銀行(002948)、南華期貨(603093)、運達股份(300772)、金力永磁(000748)、同興達(002845)、瑞達期貨(002961)和米奧蘭特(300795)。

與此同時,QFII在原有基礎上對國瓷材料(300285)、索菲亞(002572)、三環集團(300408)、安徽合力(600761)、恆瑞醫藥(600276)、深南電路(002916)、華潤三九(000999)、得邦照明(603303)、海螺水泥(600585)、羅平鋅電(002114)進行了加倉操作。當中,國瓷材料獲增持股份數量最多,有951.90萬股。

有增就有減,數據顯示神宇股份(300563)、飛亞達(000026)、寶鈦股份(600456)、寧夏建材(600449)、祁連山(600720)這5家公司在去年四季度遭QFII清倉。而塔牌集團(002233)、華宇軟件(300271)、北陸藥業(300016)、順絡電子(002138)、中煤能源(601898)這5家遭到了QFII減持。其中,塔牌集團遭減持股份986.91萬股最多。

從持股比例看,QFII持有安徽合力、深南電路、索菲亞、國瓷材料、南華期貨、恆瑞醫藥、海螺水泥、塔牌集團、華潤三九、景旺電子、深南電A(000037)、三環集團(300408)、順絡電子(002138)、運達股份(300772)、華宇軟件(300271)、順豐控股(002352)、利爾化學(002258)、得邦照明(603303)、舒泰神(300204)股份佔流通股比例超過1%。

偏愛“吃藥”玩“高科技”

從所屬行業看,QFII重倉的36家公司主要集中在電子(6家)、醫藥生物(4家)、建築材料(4家)、有色金屬(3家)、交通運輸(3家)、化工(2家)、公用事業(2家)、非銀金融(2家)、採掘(2家)、食品飲料(2家)等行業中。由此不難看出,“吃藥”( 醫藥生物)和“高科技”(電子)最受QFII歡迎。

對於電子行業較受QFII青睞業。業內人士指出,在過去十年,電子行業是A股裡誕生十倍股最多的行業,有很大的誘惑力。展望後市,在進入3月份各板塊均經歷一輪洗禮後,電子板塊依然穩居年內漲幅榜前列,在一路上漲的過程中,就算有調整也是稍作整理就繼續上行,這讓不少機構對其後市懷有很大期待。

而對於醫藥生物股,分板人士指出QFII對醫藥股情有獨鍾,伴隨著中國老齡化的趨勢,在權重週期股盈利所需時間較長、高科技股估值偏高而且很難看懂的背景下,藥品製造這種對經濟週期不太感冒、具有穩定增長前景、與大家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具有獨特的投資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QFII重倉持有的36家公司中,有6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席位上出現了不止一家QFII的情況。換言之,QFII重倉持有的公司中有將近5分之一被“抱團”駐守。這當中,安徽合力獲得至少3家QFII的“駐守”。

數據顯示,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香港金融管理局、首域投資管理(英國)有限公司分別持公司股份3700.90萬股、1508.20萬股和622.35萬股。分別為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的第2位、第4位、第8位,4只QFII合計持股佔公司流通股比例的7.88%。

從相關個股二級市場的走勢來看,QFII重倉持有的36家公司中,截止3月24日收盤有20家公司股價今年以來跑贏大市(滬指同期跌10.74%),佔比55.56%。其中,深南電路、順豐控股、涪陵榨菜、塔牌集團、景旺電子、中炬高新、華宇軟件、同興達(002845)8家公司還逆市錄得了漲幅。

QFII增資A股陸續有來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程度不斷加大,外資進入A股的節奏也在加快。證監會網站信息顯示, QFII額度限制取消半年來已有14家機構申請了QFII資格。其中,美國金瑞基金、C.M.資本顧問公司、AHL有限責任合夥、海通國際證券有限公司、立方科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三井住友信託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為年新申請。

去年9月,國家外匯管理局宣佈取消QFII和RQFII投資額度限制。在業內人士看來,儘管陸港通成本低、機制靈活,但是其需要通過港交所駐內地子公司來行使投票權,而QFII可以直接通過中介機構如境內券商等行使投票權,取消QFII投資額度對於積極選股的外資投資者來說比較有吸引力。

根據記者的統計,去年同期有2家外資機構申請QFII資格,今年外資機構落子中國的熱情要高漲許多。與此同時,一些機構也在積極申請RQFII資格。今年以來,包括WT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首域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中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在內的6家機構向證監會提交了RQFII資格申請,其中4家已收到受理通知。

公募人士表示,“外資積極申報QFII及RQFII資格,與中國半年前推出的擴大外資開放政策緊密相關。去年9月10日,央行和外匯局宣佈,取消QFII和RQFII投資額度限制,具備相應資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只需登記,即可自主匯入資金開展符合規定的證券投資。外資機構佈局國內市場的積極性被激活。”

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指出,從QFII到滬深港通的推出,再到A股納入MSCI指數、FTSE指數和S&P指數,隨著A股開放程度不斷加大,外資進入A股的節奏也在加快。參考韓國市場在納入MSCI指數後,外資機構投資者在市場中的持股比例從5%左右迅速上升至20%左右。總市值口徑下2019年末A股外資持股佔比僅3.3%,韓國為32%,美國為15%,外資流入A股還有很大的空間,預計2020年還將有3000億元-3500億元外資流入A股。

QFII去年四季度重倉股情況

QFII新进14个股 偏爱吃药玩高科技
QFII新进14个股 偏爱吃药玩高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