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不停》人生取決當下,卻要步履不停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總有那麼一點來不及

《步履不停》是一部家庭治癒系電影,豆瓣評分高達8.8分。該片被評為第22屆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是公認的是枝裕和最好的作品之一。

豆瓣8.8分|《步履不停》人生取決當下,卻要步履不停

它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沒有恢宏壯闊的場面取景,有的,只是一個平凡的,能找到我們自己影子的底層家庭故事。還有對生活哲理豐富獨特的解讀。

01不可調和的代溝

夏末季節,橫山家院子裡的紫薇花開得璀璨奪目,幾隻黃斑蝶在山坡上翩然飛舞著。主人公橫山良多帶著繼子與新婚的妻子一同返回位於日本湘南海邊的老家。姐姐一家早已在父母家裡等候。

久違的橫山一家人,每年只有在大哥純平的忌日才會團聚。

沁涼的麥茶,紅透的西瓜,母親拿手的好料理炸玉米天婦羅,加上外賣的壽司和鰻魚飯之間,大家閒散地度過看似平凡的一天。

豆瓣8.8分|《步履不停》人生取決當下,卻要步履不停

良多沒有意識到,這會是他人生中全家人最後一次的全聚時刻。

橫山良多的父親恭平,是小鎮已經退休的醫生,他時時牽掛著自己診所內的事務,期盼著周邊的人仍舊稱呼他一聲"老師"。

品學兼優的長子純平繼承了父親的事業,卻在15年前為救落水兒童而溺水身亡。從小就不如哥哥優秀的良多執意遠離父母生活,已過40歲的他沒有任何行業證書,再一次失業後,他艱難地尋找著工作。

喪偶的田香裡帶著自己10歲的兒子嫁給了良多,良多一方面覺得人生大事完成,父母不用再催婚自己了,一方面又急於知道,父母對於自己婚事的態度。

他在回家的車上想著——如果可以,從父母的束縛中解放,逃離那個家,土地和房子全讓給姐姐,我也不覺得可惜。

果然,頑固又偏執的父親依舊不參與家務,坐在自己曾經的診所裡感懷過往,直到午飯時才出來與家人們碰面。

自以為事業是男人一生中最重要事情的父親,輕描淡寫地詢問良多"生活過得去嗎?",自尊又自卑的良多隻能含糊回應。絮絮叨叨的母親催促著良多去補蛀牙,對於新兒媳田香裡的態度客氣熱情又暗含不滿意。

家宴上,母親說起了多年前孩子們偷摘鄰居家玉米回家,結果鄰居覺得今年豐收滿滿,親自上門送來玉米的趣事。

"那個時候純平就跳出來說,早知道這樣,我們就不用去市場買玉米了。"媽媽模仿著大哥的語氣說。

"純平在那種時候腦筋動得特別快。"父親也懷念地說,眼中散發著溫柔的神情。

家裡人在愉快地回憶著往事,只有良多心裡充滿了不滿與委屈,因為只有他自己記得,那句不去市場的"聰明話",是他說的,不是哥哥。在父母的眼中,哥哥永遠比他好。

不像哥哥那般優秀,去做醫生的人生,就是沒有前途的人生嗎?沒有娶一個一婚的女子為妻,就是不幸福的婚姻嗎?

聽著裡屋姐姐給孩子們讀著自己小時候"想當外科醫生"的作文,良多的情緒爆發了,他衝上前撕毀了作文,並對父親說"我不想當醫生,以後我有了孩子,我也不會讓他成為醫生的!"

豆瓣8.8分|《步履不停》人生取決當下,卻要步履不停

外剛內柔的父親呆坐在椅子上喃喃"反正我也等不到20年了。"

影片為我們直面展示了家庭矛盾——隔輩間不可調和的代溝。

代溝是什麼?

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在《代溝》一書中這樣寫到——即使在不久以前,老一代仍舊可以毫無愧色地訓斥年輕一代:"你應該明白,在這個世界上,我曾經年輕過,而你,卻未老過。"

但是,現在的年輕一代卻能夠理直氣壯地回答:"在此刻這個世界上,我是年輕的,而你,卻從未年輕過,並且,永遠不可能再年輕了。"

——你看,代溝,就是這麼話不投機三句多。

道理是這個道理,語言風趣也犀利,只是,在家裡和自己的親人說理,卻只能兩敗俱傷。

心理學界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中說:"親人間的理解之所以何難,關鍵原因在於我們習慣從自己的座標體系出發,去推測、揣摩、評價甚至去抨擊另一個人,卻完全忘了,對方也有一個現象場,有一個與自己完全不同的座標體系。"

家,不是講理的地方。家人間需要互相包容理解,需要共情的換位思考,才能實現團結和睦。

生而為人,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與子女,這是一種天定的緣分,我們可以選擇的,也許只有,彼此間的尊重。

02他人肯定與自我認知

橫亙在父母與良多心間的,除了隔輩間價值觀相左的代溝,還有一個,就是良多的自我認知。

事事與哥哥相比卻事事不如哥哥,使良多從始至終敏感自卑。其實,父母親對於哥哥如此的肯定,重點不在於他的"優秀",而在於記掛那份割捨不斷的親情。換句話說,就是對於死去的哥哥,無法延續的愛的補償。

電影中有這麼一段情節,被哥哥救起的男孩子已經長大成人,變成了一個相撲身材的平庸打工者,他每年忌日都到橫山家追念感激純平,大熱的天汗流浹背,說話也緊張侷促。

豆瓣8.8分|《步履不停》人生取決當下,卻要步履不停

"明年就不用讓他來了吧,他也怪可憐的"——良多事後對母親說。

母親收起笑容,慢慢地說"不,我們每年都邀請他來,這樣他就不會在多年後忘記純平的死。如果連可憎恨的對象都沒有,我感到更痛苦。如果他不痛苦,那痛苦的就是我們。"

看,也許有點自私殘忍,但是對於母親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天!我的優秀的純平被你奪走了,永遠奪走了!你,就是可恨的人!母親對孩子的愛,就是這樣深情執念的。

只要家裡人不忘記死去的純平,他的靈魂會變成黃色的蝴蝶,就能夠認出父母家人,飛回到家裡面來看一看。掃墓回家的路上,母親告訴了良多這個傳說。

豆瓣8.8分|《步履不停》人生取決當下,卻要步履不停

那天下午,家裡正好飛進來了一隻黃斑蝶,它兜兜轉轉地落到哥哥的遺照上,"純平,純平,你回來了嗎?"母親深情凝望著蝴蝶,一時之間淚流滿面。這個細節,令我久久難忘。

母親也是愛良多的。

她沒有答應姐姐一家搬回老家的宅子住,就是害怕良多他們日後不方便回老家了。

她悄悄地告訴小兒子"如果覺得婚姻不合適,趁著沒有孩子呢,離婚合適。"

三年後,父親去世。

第四年,母親腦出血,老年痴呆症持續惡化,她忘記了父親,忘記了哥哥姐姐。當守候在病床的良多慢慢張開自己的嘴巴,像過去那樣對母親傾訴到"您看,我的蛀牙呀,又多了幾個了!"

年邁的神志不清的母親,居然喃喃地答道:"良多啊,早就叫你去拔了蛀牙的,蛀牙可是一個傳染兩個的呀……"

這一次,輪到良多淚流滿面。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根據阿德勒心理學說,決定我們是否幸福的,不是"遭遇本身",而是我們自身賦予遭遇的意義。這不是說遭遇大的災害或者幼年受虐待之類的事件對人格形成毫無影響,相反,影響會很大。但關鍵是,經歷本身不會決定什麼,我們給過去賦予了什麼樣的意義,這直接決定了我們的生活。人生不是別人賦予的,而是由自己選擇的。

人生,取決於當下。

如果自己勇敢一點,上進一點,那麼完全可以做個快樂的走自己路的良多。最重要的,記掛著哥哥的父親母親內心深處,也是含蓄深沉的愛著自己的。

03 盡孝趁早莫遲疑

曾經的一家之主,說一不二的父親去世了,他反覆和良多相約,一起去看一場足球賽吧!

然而,沒有機會了。

曾經的嘮叨細心的母親,盼望著良多也買個車子回家,帶著她四處轉轉,車子後來買了,母親,卻也不在了……

豆瓣8.8分|《步履不停》人生取決當下,卻要步履不停

年輕人啊,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啊!

作為一名大導演,為什麼要創作這麼一個平凡的家庭故事作品呢?

導演是枝裕和接受採訪時如是說:"因為我想要寫一個什麼事都沒有發生的故事,一個沒有事發生,卻很有趣的故事。大家的人生中,並不會發生什麼了不起的大事件,但是日常生活卻包含著從容的人生感悟。這次的電影,我想要描寫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悲劇、歡笑和殘酷,這本身,就是一個有趣的事情啊。"

人生,就是不斷地失去,時間,終將帶我們找到諒解的出口。

親情路上,步履不停,總有那麼一點來不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