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攻擊——一種全新的隱形戰爭方式


作者:鄭剛,中企海外風險管理專家、東方銳眼風險管理公司執行董事、“一帶一路”的研究者與踐行者

關鍵詞:經濟危機,戰爭經濟,金融戰爭

“美國獨一無二的軍事優勢只能由同樣佔據優勢地位的美元來維繫。”

——James Rickards

(美國國防部2009年金融戰演習的參與者,Currency war的作者)

經過2008年9月、10月、11月三次預備會議與長達數月的準備,由美國國防部發起,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1]具體主持的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金融戰爭演習於2009年3月17日至18日在應用物理實驗室下轄的戰爭分析實驗室舉行。

演習的基本情況

演習的背景:在全球金融危機下,如果美元在世界金融和貿易體系中的主導地位遭到其它國家攻擊,美國應該如何防禦?

演習的目的:一是模擬推演對手可能的攻擊方式;二是模擬推演各種地緣政治場景對世界金融的影響以及各國的應對策略;三是評估美元是否能否保持世界貨幣的地位,提升應對此類攻擊的防禦能力。

演習的設定:演習共設六個編隊,白色編隊為裁判組,參與者共五方:俄羅斯為一方,中國為一方,美國為一方,環太平洋其它國家或地區(日本、臺灣、韓國)為一方;歐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為一方。參與成員主要是來自美國軍方、情報機關、蘭德公司、投資銀行與對沖基金的代表。

演習的過程:整個演習以俄羅斯宣佈將黃金轉移到瑞士,與日本開展雙邊談判——在俄日能源合作中不再使用美元開始,並勸說中國加入其同盟,從而啟動針對美元全球主導貨幣地位的攻擊。演習過程中設定了各種地緣政治關鍵模擬場景,如朝鮮的崩潰,中國大陸和臺灣之間日益緊張的關係,俄羅斯天然氣價格操縱,敵對國家印製假美鈔破壞美元聲譽等。在攻擊手法方式上充分體現了金融攻擊的特性,即:

• 隱蔽性:廣泛使用中間人與影子公司(避免被監測和察覺意圖)

• 全球聯動:利用信息差與時間差開展佯動和發動多點攻擊

• 綜合性與關聯性:地緣衝突、全球災害、流行性疾病都被用來模擬對特定國家經濟前景、金融市場前景的影響。

演習的結果與結論

經過兩天的對抗演習,組織方得出直接結果:一是俄羅斯被美國聯合灰色編隊擊退,但俄羅斯小有斬獲;二是中國因為不作為仍然維持原有地位;三是美國損失最大。考慮到演習背景與各組人員的強弱,最終的評價:一是美國綜合實力最強,但仍存在很多漏洞;二是俄羅斯即便進攻失敗,但考慮到其資源,仍具有自給自足的能力;三是中國的情況存在不確定性, 一旦在這樣的金融戰爭中遭遇失敗,中國面臨社會動盪解體的可能性最大。

經過這次金融戰爭演習,美軍認為,在“9·11”事件之後,美軍為保衛美國的世界地位需要考慮的範圍越來越廣泛,而不是僅僅侷限於純粹的軍事領域;其次,在和平時期與熱戰前的經濟戰的意義將越來越大,因此,美軍需要更全面深入地認識經濟戰和動能戰的協調轉換規律,並建立一套更完整的統整機制與流程,以使之更好地相互配合。最後,美軍認為,美國應緊惕中國在不損害自己外匯儲備價值的情況下逐步拋售美元資產,從而加劇美國經濟的不穩定。

金融戰的主要攻擊方式

3

國家級主體的常見攻擊方式

國家級主體主要指受各國直接控制的央行與主權財富基金[2]。以美國為例,美國最為擔心的國家級金融攻擊主要是:

• 各主權經濟體大量拋售美元、美國國債

• 與其它國家簽訂貨幣互換協議(脫離美元體系)

• 其它能夠打擊市場對美元信心的各類活動

美國有能力或更有可能對其它主權經濟體發動的攻擊:

• 量化寬鬆[3]

• 誘導和製造地區衝突

• 利用公共衛生事件製造恐慌情緒

• 施加政治壓力

• 藉助國際組織調低目標國信用評級

美國發動金融戰的目的:

• 維持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地位,獲得鑄幣稅[4]

• 打擊敵對經濟體的金融體系,使得資金流出該經濟體

• 阻止或限制該經濟體挽救危機的努力,造成實體經濟大量失血,造成大面積投資貿易條件惡化、大規模企業破產,大量人員失業,進而誘發政治、社會的不穩定

• 製造目標國民眾對政府乃至軍事行動的不信任,為可能的陸、海、空、天作戰揭開序幕

鑑於國際條約的約束與國家主體行為的可監測性,除非戰時或明確敵對狀態,由一國直接向另一國發動的國家級金融攻擊是較為少見的。

非國家主體的攻擊方式

所謂的非國家主體主要指各類對沖基金[5]。它的攻擊對象主要針對特定的企業、行業,直接針對國家級目標的攻擊相對較少,對唯一對國家級目標有成功攻擊記錄的就是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對東南亞國家以及英國英鎊的攻擊。但是隨著金融衍生工具的飛速發展,對沖基金所能調動的資金規模空前增加,對特定國家中部分企業、行業的攻擊與對該經濟體本身的攻擊界限已不是那麼明確,而且,如果能在某國部分企業、行業撕開口子,往往也就會進一步動搖該國整體經濟的穩定性,揭開對這個國家全面攻擊的序幕。

由於美國擁有世界上最成熟的金融體系,擁有數量眾多、具備強大情報收集研判能力與資金調動能力的對沖基金機構,控制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多數國際主流傳媒也位於美國,因此,有能力對其它主權經濟體發動攻擊的對沖基金也大多位於美國。

常規攻擊流程——以對某國股市的做空[6]為例:

• 研究目標國重點行業的特點,監管層的控制措施、股民心理與股市信息傳播路線圖,以及整體政治、經濟、社會的穩定性

• 研究該經濟體重點行業企業的弱點,判斷其市面價值與實際價值之間的泡沫空間

• 通過公開渠道與非公開渠道(如地下錢莊)使熱錢加速進入這一行業相關企業,進一步拉高股價

• 提前佈局,做好對沖準備

• 當股價達到虛高點,通過中間人與影子公司隱蔽拋售部分股票

• 利用研究機構、新聞媒體發佈重大利空消息,如不利於企業的研究報告、財務造假信息、高管重大負面新聞、行業性醜聞(如國內曾經披露出的瘦肉精事件、白酒塑化劑事件等),造成股民恐慌,形成拋售

• 通過境外機構散佈對目標國整個監管體系的置疑,受其影響的NGO、媒體跟進,引發對更多行業、更多企業股價的置疑,形成暴跌預期

• 提前預見、利用可能的地緣政治衝突與社會群體事件,通過戰略傳播手段,製造對目標國經濟前景的整體看空,誘導內外部資金大面積流出該國

• 當該國股價、匯率跌到最低谷時,重新入市,一舉控制該國經濟命脈

值得提出的是做空者的行為從來都不是簡單地無中生有,所謂蒼蠅不叮無縫的蛋,被做空一方往往存在重大問題和危機,做空者所做的就是通過情報研判發現這些問題與危機,結合戰略傳播手段把這種危機進行誇大,加速引爆,或順詳敵意、周密佈局使之進一步泡沫化,最後自動引爆。換言之,如果說被做空一方是個病人的話,做空者就是一個在關鍵時刻有意引發病情惡化甚或成為不治之症的催化者。金融攻擊所選擇的目標特點,加之其操縱手段的隱蔽與巧妙,使得很多人對它的認識往往趨於模糊,認為最終危機的爆發完全是因為被攻擊方本身的問題,而忽視了做空攻擊方在其中起到的作用。總的來說,金融攻擊一般具有如下特點:

1、金融攻擊是一種不對稱作戰。

針對國家的惡意做空行為往往多由對沖基金等非國家主體揭開序幕,首先通過攻擊特定公司、骨幹產業動搖對目標國家經濟前景的預期,接下來國家主體才會逐步參與,其作用往往更多體現為對目標國施加政治與外交壓力、製造和利用地緣政治衝突,給目標國的危機進一步雪上加霜,往往無須冒與之真正開戰的危險;但金融攻擊一旦成功,有可能使一個國家整體陷入破產,實體經濟倒退,社會發生動亂,產生的效果不啻於一場真正的戰爭。

2、金融戰是一種隱型作戰。

金融攻擊的實質就是利用信息不對稱、時間空間差造成恐慌心理,因此從目標篩選,點對點地情報調研再到負面信息散播,對沖基金行動的隱蔽性往往貫穿全過程,其具體手法包括使用掩護公司、代理人進行交易;聲東擊西,徉動誘敵等,包括對沖基金與本國政府的信息溝通也往往以一種心照不宣的不公開方式進行。

3、金融攻擊一旦發動之後,具有典型自組織性的特點。

對沖基金在發動攻擊前往往會精心策劃,但一旦負面信息披露,證劵市場逐利避害的規律會使得絕大多數利益相關者沿著做空者設定的道路如滾雪球一般發酵,具有“發射後不用管”的特點。

4、金融攻擊的發動者往往會跟國際主流評級機構、國際媒體、智庫與研究機構建立自覺不自覺的同盟,相互借勢,因勢利導。

5、針對國家的金融攻擊,一般選擇利用某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新舊機制轉換階段發動攻擊,這個時期該國金融監管的手段、經驗都相對有限,屬於相對混亂期。

6、針對國家的金融攻擊,一般選擇利用某國主要貨幣開始走向海外的階段,這時該國貨幣出於對等原則,往往也會開放一定窗口給境外資金進入本國。

7、國家主體往往潛伏在非國家主體之後,非國家主體揭開攻擊的序幕,國家主體適時予以配合。


[1]約翰• 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Applied Physics Laboratory,簡稱APL)是位於美國馬里蘭州霍華德郡的一個非營利大學附屬研究中心,員工4500人。應用物理實驗室是美國的其中一家國防合約商,是美國國防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等美國政府機關的技術提供單位。應用物理實驗室是一個技術研究和開發單位,而不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學術單位,主要從事民用和軍用太空計劃研究,包括導彈、防空及對國家安全的分析等。其主要職責是為美國國防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其他政府機構提供技術資源。

[2]主權財富基金,是指一國政府利用外匯儲備資產與國家財政盈餘創立的、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投資以提升本國經濟和居民福利的金融投資工具,是現代國家資本主義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

[3]量化寬鬆是一種貨幣政策,主要是指中央銀行在實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後,通過購買國債等中長期債券,增加基礎貨幣供給,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資金的干預方式,以鼓勵開支和借貸,也被簡化地形容為間接增印鈔票。

[4]鑄幣稅是指貨幣面值與製造貨幣所需成本之間的差額,是政府通過印製貨幣從實際財富創造者身上無償獲得的收入。

[5]對沖基金指採用對沖交易手段(如賣空、互換交易、現貨與期貨的對沖、基礎證券與衍生證券的對沖等)的基金,也稱避險基金或套利基金。由於潛在風險較大,因此對沖基金被界定為私募基金的一種,而不是公募的共同基金。

[6]做空是股票、期貨等市場的一種操作模式,指預期未來行情下跌,將手中股票按目前價格賣出,待行情跌後買進,獲利差價利潤,與做多相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