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小飯盒,裝著滿滿回憶

飯盒,不是一件普通的器具,它凝聚著一個時代的美好回憶。


我從小長在東北的小縣城,學齡前的時候,每天傍晚都看著家裡的大人們陸續下班放學。每個人到家裡第一件事,就是從包裡拿出飯盒,清洗,而我做的“工作”通常是把飯盒挨個打開,看誰的飯盒裡還有剩飯,就不管涼的熱的,拿勺子挖上一口,津津有味地大吃大嚼。那時,用飯盒吃飯,在一個孩子的眼中,就是“長成大人”的樣子。

一個小小飯盒,裝著滿滿回憶

眨眼,我上學了,學校離家很近,中午不用帶飯。可是看到家遠的同學們每天把飯盒在班裡的爐子上高高摞起,飯盒裡滋滋地飄出各種香氣,便鬧著家人說自己也要帶飯。當時帶飯用的都是鋁飯盒,第一次帶飯那天,激動得一上午都沒上好課,就等著中午放學能抱著飯盒吃飯。那頓飯真難忘啊,至今我都還記得,大米飯,雞蛋羹,還有幾根蘿蔔鹹菜。

一個小小飯盒,裝著滿滿回憶

那時候,爺爺奶奶總擔心我在學校吃不好,無奈我又堅持帶飯,於是他們就想出了一個折中的法子,每中午飯點的時候,奶奶把剛做好的飯裝進飯盒,用棉墊包好,爺爺就一路小跑到我學校。等我打開飯盒的時候,飯都還是燙的,有時候,我和同學嘻嘻哈哈一頓飯快吃完的時候,猛一抬頭,還會發現,爺爺就站在窗外看著我吃。如今,爺爺奶奶和我童年的時光一起,走遠了⋯⋯


一個小小飯盒,裝著滿滿回憶

上個世紀60年代鋁製老飯盒 葵樹牌 大號鋁飯盒

高三課業緊張,緊張到下午放學到到晚課正式開始的一個半小時都捨不得錯過,帶飯比回奶奶家吃飯節約時間,我就每天中午帶上晚飯,吃飯後接著複習功課。高三晚課結束九點半,沿著漆黑的縣城小路騎車回家,一路聽著勺子打飯盒的聲音為自己壯膽。那會兒,一個偏遠縣城裡的小姑娘伴著飯盒叮哩咣啷的聲音走夜路,內心深處描繪過多少未來的美好圖景,暗暗發過多少勵志的誓言,恐怕自己這輩子都不會忘記。

一個小小飯盒,裝著滿滿回憶


大學讀的是武漢大學,每天學生們揹著飯盒在諾大的校園裡四處遷徙是武大的一道風景。武大校園很大,食堂很多,學生們一天上課要像小鳥一樣在各個距離不近的教學樓間飛來飛去,通常趕上哪個食堂就在哪吃了。還記得大學畢業的時候,用了4年的床單被子被扯了寫條幅了,書到跳蚤市場賣了,兩個飯盒卻被我拿走了,還開玩笑說,不能丟了“飯碗”。遺憾的是,隨著我當兵輾轉晉西北的黃土高原和新疆羅布泊腹地以及北京各地,那兩個飯盒也終於不知遺失在何處。

一個小小飯盒,裝著滿滿回憶


在部隊,吃各種食堂,從此告別了飯盒。如今,各種外賣、各種一次性餐具的興起,讓孩子們漸漸地不知飯盒為何物。每天中午,我和年輕的小姐妹一樣手機下單點外賣,吃完剩飯剩湯連同一次性餐具統統裝進垃圾袋一扔了之,方便了、乾淨了、舒服了,可總是覺得彷彿有什麼說不出來的東西也跟著被“丟掉了”。

一個小小飯盒,裝著滿滿回憶


“民以食為天”,“家庭以煙火為貴”,吃,不應該僅僅為了果腹,也不應僅僅是為了“快朵頤”,之於人類群體,吃是與自然交換能量的過程,之於個體本身,是與一個家庭成員間交換情感的過程。我們思念一個家,是從思念家中的口味開始的,我們懷念一段歲月,是從懷念那個時代的吃食開始的。承載家中飯菜口味的小小飯盒,不應該在我們的生活中消失,不應該被快節奏的“一次性”取代。

一個小小飯盒,裝著滿滿回憶

真希望飯盒再次回到我們的生活中,希望每一箇中午,大家能端著盛滿自家飯菜的飯盒一起聚餐⋯⋯


是新朋友嗎?記得先點“言值公社”關注我哦~

本文為言值公社原創文章,轉發註明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