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場所戰疫“擺渡人”

戒毒場所戰疫“擺渡人” | 普法週刊

由縣軍在忙碌的工作中。蔡燕雲/攝

記 者|張曉娜

責 編|徐秋穎

通訊員|王 彥 蔡燕雲

正文共1500個字,預計閱讀需4分鐘▼

英國作家克萊兒·麥克福爾作品《擺渡人》講述的是主人公迪倫和自己的靈魂擺渡人崔斯坦面對生、死、愛的故事。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疫”中,廣東省三水強制隔離戒毒所也有這樣一個關於愛、忠、孝的故事。

故事主人公由縣軍因戒毒場所抗擊疫情需要,把生離死別的痛苦留在內心深處,甘當場所抗疫期間的“擺渡人”。

由縣軍,廣東省三水強制隔離戒毒所民警,中共黨員,2013年部隊轉業來所工作。在抗擊疫情期間,他聞令而動,告別病重的岳母,第一時間從成都返回駐地;他含淚堅守,沒有把外公離世的事告訴組織,獨自悲傷。他的故事,體現了黨員幹部、戒毒警察忠誠奉獻的品格。

甘當“擺渡人”


為落實落細防疫工作,按照所黨委工作部署,一分所計劃輪流安排分所民警負責帶潲水車、垃圾車、餐車、購物車工作,確保與院區民警的“無縫銜接”,保障院區封閉期間正常穩定的生活和戒治秩序。

一分所辦公室管理幹事由縣軍得知情況後,主動申請承擔帶早餐車的工作。他說:“我年紀相對較大,早晨起床早,可以保證按時接到早餐車,戒毒人員也能吃到熱騰騰的飯菜,其他同事可以多休息下。”

每天早晨6點,當人們還在甜美的夢鄉,他已經起床。第一個到辦公室準備好接車工作,第一個出現在一、四分所戒毒院區大門外。檢驗證件、查車、交接、消毒等一系列規定動作做完後,他聯繫院區執勤民警帶走早餐。“上午9點垃圾車誰帶?”“我來!”“下午14點潲水車誰帶?”“我來!”“有時戒毒人員的購物車也會按期送貨,誰來呢?”“我來!”他跟領導說,那麼多人跟不同的車很麻煩,乾脆我一個人來,能夠保證工作順利對接。他成了場所的“擺渡人”,一個人負責兩個分所的工作。

大多數人不願意接近潲水和垃圾,但由縣軍把帶潲水車和垃圾車這些又髒又累的活都攬了下來。他每天至少三次接車工作,每次都提早出現在院區大門前等候,不厭其煩,一絲不苟地進行各項檢查交接工作。除此之外,他每天還要忙於自己的報表、安全研判、遠程會見、所區路口輪值等工作。

只要有組織召喚,就有他挺身而出的身影。他是把困難留給自己,不計個人得失的新時代共產黨員。

含淚堅守戰“疫”


1月25日,由縣軍還在成都岳母家過春節,突然接到所黨委全部歸隊戰疫情的命令。他家住廣州花都,工作時每週回家一次,兩地分居,與家人聚少離多。本打算利用春節假期好好陪陪家人,尤其是陪陪患有癌症晚期的岳母,彌補自己作為丈夫、父親、女婿的愧疚。但疫情就是命令,所黨委已經吹響了“集結號”。作為一名轉業軍人、老黨員、戒毒人民警察,他清楚自身的職責和肩負的使命,毅然決然地買了高鐵票迅速返回。

當他整理好行囊,準備坐高鐵返回單位時,岳母的眼睛溼潤了。對於身患重病的岳母來說,這次離別可能是再見,也可能是再也見不到了。

2月21日,對於許多戰疫人來說是一個忙碌而普通的日子。但這一天,卻是由縣軍終生難忘的日子。

那天上午,還在防疫阻擊戰中忙碌的由縣軍接到了外公去世的消息。由縣軍從小在外公家長大,同外公一起生活的點點滴滴至今歷歷在目,他與老人家有著深厚的感情。

噩耗傳來,如晴天霹靂。當分所領導得知此事,關心地問他需不需要幫助,他婉言拒絕了。他說:“目前場所抗擊疫情是最吃勁的時候,自己身上還有很多工作,離開了可能別人一時半會兒銜接不上,給場所防疫工作帶來困難。自己的事是小事、自我調節去克服,單位的事才是大事。”他選擇含淚堅守,在夜深人靜時,獨自悲傷。

他用更多、更重的工作來化解親人生死離別的悲痛,用自己的辛勤工作為場所抗擊疫情貢獻力量,以此來告慰逝者。

在這場抗擊疫情中,每個人都是主角。

由縣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戒毒場所普通黨員幹警在抗疫期間的忠誠、奉獻與擔當!

民主與法制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