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劍 謝建平 ‖ 疫情中有您初心的堅持

徵文啟事:見《四川省地方誌工作辦公室關於“疫情防控 四川在行動”的徵稿啟事》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截稿時間:疫情結束後十日左右

特別提示:徵文應為原創作品,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權,嚴禁抄襲剽竊,文責自負。同時,請勿一稿多投或投已在其他公眾平臺發過的文章。

審核通過後的作品,均在四川省情網“‘疫情防控 四川在行動’徵文展示”專欄及“方誌四川”頭條號發佈(關注“方誌四川”頭條號即可查看)。因微信平臺文章發佈數量所限(每天最多發佈8篇文章),擇部分徵文作品在“方誌四川”新媒體矩陣(微信公眾號、人民號、澎湃號、搜狐號、企鵝號)發佈;擇優在《巴蜀史志》雜誌發表,並收入正在編纂的《四川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實錄》一書。

疫情中有您初心的堅持

何 劍 謝建平

陳麗,女,漢族,1965年8月生,四川南充人,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九三學社社員,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四川省康復醫學會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四川省醫師協會體外生命支持分會常委,四川省醫學會重症醫學會專業委員會委員。

初心不變

人生態度方能保持始終如一

陳麗曾是心血管內科知名專家,同時擅長心臟介入手術,52歲到重症醫學科後,一刻沒有停止學習步伐,先後前往捷克斯洛伐克赫拉德茨—克拉洛韋大學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等進修學習。不足兩年時間,通過學習鑽研包括呼吸機、CRRT、PICCO、ECMO、漂浮導管、重症超聲、鎮靜鎮痛、營養、康復、抗菌素的使用、醫院感染防控等重症醫學相關知識,於2019年6月參加了在漢中舉行的中華醫學會重症醫學專科資質培訓,考試合格獲得重症醫師執業資格證5C證書,於2019年12月獲得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院管理研究所主辦的“細菌真菌感染培訓項目”(培元計劃)第十六期理論學習證書,因學習成績優秀獲得優秀學員稱號,現已成為重症醫學界同道認可的重症醫學專家。從醫30餘年,陳麗將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熱情投入到熱愛的醫學事業,用不變的初心不斷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面對重大事件,陳麗都能保持清醒頭腦和始終如一的態度,具備實際應對和處置安全事件能力,積極組織指揮科室人員快速、有效、有序地展開工作,對危重症能夠在第一時間作出正確處理,保護就醫患者及醫護人員生命安全,圓滿完成醫院各項指令性任務。

當湖北武漢出現新冠肺炎疫情時,作為重症醫學專家,專業與敏銳的思維讓陳麗立刻意識到這將是一場巨大戰役的開始,她立即停止休假,千里返回科室,連日連夜組織科室人員學習相關知識,組建科室應急醫護團隊,策劃應急預案,向醫院建言獻策。當醫院組建支援武漢醫療隊時,陳麗率先請命,並帶領全科醫務人員向醫院遞交請戰書,“若有戰,必有應,戰必勝”。

大年初一,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第一批援助湖北醫療隊正式出征,醫護人員在出發前寫下:“若有戰,必有應,戰必勝” !(圖片來源: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

陳麗帶領的重症醫學團隊在抗擊新冠病毒請戰書上寫道:我們是重症醫學科的戰士,曾經抗擊過“SARS”、世界首例“H5N6禽流感”,參加過汶川、雅安地震應急救援與災後重建,現在全國人民面對新冠病毒的肆虐,作為一支有經驗、上過戰場、打過硬仗的醫護戰隊,我們責無旁貸。我們主動向醫院黨政請戰,組成重症小分隊,上一線作戰,作出我們應有的奉獻。

大年初九,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第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奔赴戰場。重症醫學科科入黨積極分子李瓊華、安笑、蒲正蓉及其他重症醫護人員共10人加入援助隊伍(圖片來源: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

真心不負

做新冠肺炎危重症的守護者

作為醫院新冠肺炎危重症醫療救治組組長的陳麗,為挽救患者生命,不顧自己正處於肺部手術後的康復期,每日堅守在危重症患者身邊。 她每日堅持與省新冠專家團隊、國家新冠專家等進行溝通和會診,希望患者得到最好的醫療救治。 不論白天黑夜,24小時隨時關注患者病情變化,肺部病變的加重、氧合得不到改善、炎症指標的波動等,患者每一次的病情變化都牽動著她的心。 工作繁忙,壓力巨大,吃不下飯,睡不好覺,在家人、同事多方勸阻下依然堅守在患者床旁,陳麗表示: 為了患者能儘快康復與家人團聚,再苦再累都值得。

未來不懼

開展新技術拯救危重症患者

2020年2月20日,四川省首次採集的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血漿被用於救治一名在醫院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 這是四川省首次將新冠恢復期血漿用於患者救治,同時也是一次由省市兩級兩地開展、各部門上下聯動的救治工作。 這名新冠肺炎患者2月7日因病情加重轉入醫院,2月10日,陳麗迅速、有效地成立了一支新冠危重症醫護團隊接管患者,每日俯臥位通氣約12小時,最長達17小時,醫護人員時刻堅守在患者床旁。 陳麗帶領團隊不分晝夜密切觀察患者每項監測數據,及時調整治療支持方案,每日進行病例討論,實施最優方案。 同時,她十分重視患者心理干預和心理支持,積極鼓勵患者建立戰勝病魔的信心。 因醫院食堂的飯菜不合患者胃口,陳麗扮演廚師角色,早中晚親自為患者做飯。 從給患者餵飯到患者自己吃飯,她帶領醫護團隊一點一滴無間斷地付出。

自國家衛健委2月5日發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提出“可採用恢復期血漿治療”以來,陳麗就密切關注此療法的使用情況。該患者經省專家組會診評估後,決定儘早使用新冠恢復期血漿進行治療。陳麗一分鐘也沒有耽擱,積極籌備,綜合協調各環節無縫銜接,並帶領團隊自始至終、寸步不離,小心翼翼地監測著患者的生命體徵,實現了在最短時間、最快速度內完成一次血漿異地調配和臨床輸注。經初步療效觀察,取得一定臨床效果,該患者新冠核酸檢測轉陰,有階段性成效。

此外,陳麗帶領團隊首次將營養管理和康復引入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治療中,進行危重症患者的早期康復,使患者的脫機成功率、轉出率極大增加,也降低了患者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同時,在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中,陳麗帶領團隊開展多項新技術:利用重症超聲管理重症患者的容量;肺部超聲瞭解患者的肺水和實變情況;進行食管壓力監測;根據跨肺驅動壓調節呼吸機參數,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損傷;採用經皮氣切代替常規氣切,具有創傷小、併發症發生率低等優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