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的一個鎮,與河北省的一個縣重名,外地人表示被整暈菜了

中國地大物博,大大小小的城市算起來有600多個,甚至還有很多城市重名,如果說兩個名字相同的城市處於南轅北轍的地理方位,倒還算是降低了混淆的難度。如果說兩個城市名字相同,只是隔了一條河,你在河這邊,我在河那邊,守望相助,熟悉兩個地方的人還好,如果是外地人那更是傻傻分不清,直接暈菜了。

山東省的一個鎮,與河北省的一個縣重名,外地人表示被整暈菜了

​館陶,大家第一感覺是個河北的縣城,其實不僅河北有,山東聊城也有,並且是2個鄉鎮都叫這個名字。本身這三個地方距離就非常近,中間只隔了一條衛河,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狀況,還得從館陶的歷史中找原因。館陶名字來源於戰國時期的趙國因為有陶丘而得名,歷史綿延不絕,行政地域分分合合,河北館陶與山東冠縣再也分不清楚了,中間又出現了南館陶、北館陶,一會兒屬於山東,一會兒又被劃入河北,直到解放之後,才算是劃定清楚,北館陶併入山東聊城成為館陶鎮,南館陶鎮屬於河北就是現在的館陶縣和館陶鎮。

山東省的一個鎮,與河北省的一個縣重名,外地人表示被整暈菜了

河北館陶縣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縣,享有中國蛋雞之鄉、中國黃瓜之鄉、中國黑陶藝術之鄉、中國富鉻黑小麥種源基地、全​國優質黃瓜生產基地示範縣等眾多榮譽稱號。尤其是館陶的黑陶技藝全國文明,早在龍山文化時期,這裡就開始生產黑陶,歷經四千餘年的積澱,館陶黑陶的建造早已是爐火純青,甚至還一度被定為皇家官窯,據考證北京紫禁城的青磚就出自河北館陶。

山東省的一個鎮,與河北省的一個縣重名,外地人表示被整暈菜了

走進北館陶鎮,會有一點滄桑破敗的感覺,往日的輝煌早已不見蹤影,經濟發展不理想,也很少再回歸到大眾的視線之中,只是依稀通過當地遺留的眾多歷史文物古蹟中能夠讓人聯想到這裡曾經也是一個非常有歷史的地方,如果想要去品一下北館陶鎮的歷史,關帝廟遺址、文廟遺址會給你更多靈感。而南館陶,也就是現在的館陶鎮,是河北館陶縣的文化和經濟中心,目前各方面發展也都穩步向好。

山東省的一個鎮,與河北省的一個縣重名,外地人表示被整暈菜了

其實,三個館陶本就是同根生,自成一家,只不過後來因為歷史和區劃的變遷,才被四分五裂變成了現在的局面,如果想要去館陶的話,一定要搞清楚你是要去哪個館陶,不然可真的就跨錯了河,去錯了地兒,耽誤好大一番功夫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