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拆遷如何創造“拆二代”?未來高層拆遷能否複製奇蹟?

“拆二代”是根據“富二代”引申出來的一個新詞,大約出現在7-8年前,專指那些老城區或者城郊區域通過拆遷補償獲得大量存款或房產家庭的孩子,這批人享受到了國家棚戶區改造的巨大紅利,以一個江西的普通縣城為例,普通拆遷戶得到的補償財產少則兩套房或者一百多萬存款,多則幾千萬存款或者幾十套房產。

為何許多人能通過拆遷獲得如此之多的財富呢?首先要從國家的城鎮化建設和棚戶區改造說起,2014年國家印發《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明確了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城鎮化率要提升,那就只有擴大城區面積,提高核心城區人口密度,於是城市擴建、棚戶區改造如火如荼地開展。

前幾年拆遷如何創造“拆二代”?未來高層拆遷能否複製奇蹟?


棚戶區改造,是將原先老舊城區的棚戶區危房、矮房拆除,騰出土地建設統一規劃的高樓,以便在原有的土地上容納更多的居民;擴建城區面積,主要將原先城市周邊的村鎮徵收土地後出讓,統一讓開發商規劃建設。這兩項措施,本質都是通過現金或房子換取寶貴的城市土地。

以下是某個縣城2017年的拆遷補償標準(注:當時該縣城新城區的新房價格約每平方米4500元):

一補基價:城區拆遷房屋評估基準均價達到3972元/㎡;

二補係數:一層房屋按建築面積1.8倍補償,兩層房屋按兩層建築面積1.35倍補償;

三補土地:被徵收私有民房另有院子,2㎡空地折算1㎡磚混結構;

四補裝修:房屋構築物及附著物、房屋裝飾裝修等補償根據評估機構確定價值補償。

五補搬遷:一次性補償搬遷費10元/㎡;

六補過渡費:一次性按照建築面積60元/㎡發放安置補償費;

七獎簽約:在規定期限內簽訂徵收補償協議按評估價的25%給予獎勵;

八獎購房:在新城區購房給予20%現金獎勵;

九獎提前搬遷:在公告規定時間內提前完成搬遷交房的按400元/日獎勵,最高獎勵6000元/戶;

十獎整棟搬遷:整棟或劃片內所有被徵收戶在規定時限內簽約搬遷,獎勵4000元/戶。

大部分人都能享受到上述全部補償及獎勵,按照上述標準,如果在老城區擁有一套100平米的平房,則可獲得105.4萬元,在新城區購買2套同等面積的房子之後還能剩餘十多萬。有很多家庭通過單位分房、集資建房擁有多套老城區的房子,通過拆遷可以獲得三四百萬的存款,對於一個縣城家庭來說可是一筆鉅款。

縣郊的拆遷補償就更驚人了,縣城郊區大部分是農村,普遍一個家庭擁有一棟房子,另外還有田產、山林,單位補償價格雖然比城區低,可是單戶家庭的補償面積大了幾倍甚至幾十倍,不少縣郊的家庭通過拆遷獲得了幾百上千萬的補償款,迅速翻身。

前幾年拆遷如何創造“拆二代”?未來高層拆遷能否複製奇蹟?


為什麼政府願意補償這麼多錢去進行拆遷呢?先談談容積率,容積率是指地上建築面積和土地面積的比值,容積率越高說明住宅越密集,老城區原來普遍是矮房子,容積率很低,郊區更低得多,容積率連0.1都達不到,通過拆遷補償得到的土地用來建商住用房,容積率普遍在3左右,這就有很大的盈利空間,所以可以不計拆遷工程成本去開展拆遷。

近十幾年,我國各城市都建造了無數的高樓大廈,根據我國的建築設計規範要求:一般民用建築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但是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城市住宅實際壽命往往低於使用壽命,一般城市住宅的實際壽命為30-40年,當高層住宅的也變成“棚戶區”的時候,肯定又將面臨第二輪的拆遷大潮。這個時候還能造就大批的“拆二代”嗎?

最近十年新建的城市住宅,30層以上的房屋數量佔比超過70%,根據現有的房產證可以看到,該類房產每100平方米的建築面積對應的土地面積大約僅有4平方米,如果將30層樓拆了重建,並不能增加房屋數量,反而要耗費拆遷工程費、新建建築費、房屋裝修費,以現在四線城市或者一般縣城房產價格來計算的話,這些成本達到現有房產價值的70%以上,在三五十年後,房子折舊後的價值要低很多,房產的價值尚且不足以支付拆遷新建的工程成本,倘若想通過拆遷換同等面積的新房尚且不可得,更談何以此致富!

前幾年拆遷如何創造“拆二代”?未來高層拆遷能否複製奇蹟?


即使未來建築技術水平突飛猛進,建築商可以輕易建造100層甚至200層的超級高樓,那也無法大幅度提升土地的容積率,因為房屋建得越高,各棟樓的間距就越大,容積率超過4就會讓住戶感到很壓抑,所以現有30層房子的容積率基本上是極限。

前幾年拆遷如何創造“拆二代”?未來高層拆遷能否複製奇蹟?


隨著時間的推移,房屋的老化、折舊,這些高層房產的價值必然下降!國家已經三令五申房住不炒,可是依然有不少人堅信房產是保值增值的,通過貸款購買房子作為長期投資,可是這筆長期投資真的能夠增值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