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衛:瓢潑大雨中,先生就這樣“殺青”了!


前衛:瓢潑大雨中,先生就這樣“殺青”了!


前衛:瓢潑大雨中,先生就這樣“殺青”了!

一場瓢潑大雨,黃河大堤岌岌可危。

河南巡撫田文鏡,心思都在賑災上。面對幾次挽救於他生死危難、禍福旦夕的恩人,也是師爺鄔先生,卻怒不可遏,下了冷冷的逐客令。

在田文鏡看來,你再如何有能耐,曾經怎麼幫助過我,也不過一個師爺而已。我已然逢凶化吉,你追著我要薪水,分明有居功自傲的姿態,豈能容你!

這是早年間電視劇《雍正王朝》的一個片段。

眼看田文鏡是個沒有福德的小人,鄔先生正入下懷,在風雨中挽起一個小包袱,拖著殘疾的腿,匆匆離開河南。至此,鄔先生完成了《雍正王朝》影視劇的最後一個鏡頭,殺青而去!

等到雍正皇帝雨中私訪,問及鄔先生的蹤跡餓,田文鏡這才大吃一驚,方知這位先生背景如此特殊,卻已無法挽回。

現實中,田文鏡這樣的人比比皆是。小人得志,忘乎所以。遭遇危難,四處低三下四求人,滿口信誓旦旦承諾。一旦危機過後,便有高高在上,翻臉不認人,毫無誠信度。

可偏偏就是這樣的人,高官厚祿往上爬,大言不慚成楷模。

也正是這類混賬的東西把持權力,層出不窮,對上一味討好絕無二心,對下刻薄寡恩,只要結果,這才導致社會矛盾尖銳,道德導向敗壞。

鄔先生這樣的人,是大智者,也是大悲者。

與其說真實存在這樣的人,不如當作世人對美好世界中人性本源的嚮往與敬崇。

康熙年間,鄔思道因為大鬧考場,被剝奪考生資格,成為朝廷逃犯。

機緣巧合下,成為胤禛的幕僚,幫助四阿哥密謀奪位。

大功告成之時,鄔先生和雍正皇帝說了一番話,其中有一段是這樣說:“微臣雖說是有些才能,但是如今也已用的所剩不多了,而且微臣行的是陰謀之計,而皇上行的是光明正大之道,所用之人理應是光明正大之臣,微臣自是不可用。”

鄔先生此人,看似說這話是自保,避免遭胤禛暗殺。實際上說的卻是另一番至善道理。之所以幫助雍正奪嫡,是因為遍覽康熙子嗣,胤禛畢竟還是有帝王之才,可以為百姓做點好事善事。也就是鄔先生為天下蒼生所念,是大格局,大胸懷。

另外,什麼是光明正大?恰正是他自稱的“陰謀之計”,從天下蒼生萬民利益為出發點,才是光明的,偉大的,無私的。

完成這麼大的功業後急流勇退,既了卻了自己真才實學的實踐成果,又為天下蒼生萬民做了一個正確的選擇,比當代兩彈一星的功勳居功更偉。

作為胤禛的恩人,面對田文鏡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官油子一再羞辱,依然寵辱不驚,如此之士,聖人也!

風雨中蹣跚而去的鄔先生“殺青”了,現實中那些大德大智之人也越發稀少了,難道也“殺青”道別了?

如此一來,我們的生活到底充滿了看不見的陽光,還是看得見的霧霾重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