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那些失敗的騷操作

日本由於戰爭資源稀缺,在二戰中為了節約資源,費盡心機造出來各種既節約資源又要有多用途、通用性的武器。97式手榴彈、大正十一式輕機槍(歪把子)、南部十四式手槍(王八盒子)等等無一不是在這種思路下製造出來的。

97式手榴彈“扔前磕一下”


日軍那些失敗的騷操作

《亮劍》裡山本特種部隊肩膀上掛著那兩顆就是97式手榴彈,當然手上拿的美軍的M3黃油槍是太扯了點

97式手榴彈在研製的時候考慮到要用擲彈筒發射,採用了延時引信和撞擊引信這兩種引信,目的是為了用擲彈筒發射出去後像炮彈一樣撞擊地面後才會爆炸,也就是說97式手榴彈光拔掉保險扔出去是不行的,還得現在一個硬的地方磕一下,使擊針擊發火帽點燃延期藥管再扔出去才能炸。

日軍那些失敗的騷操作


日軍那些失敗的騷操作

97式手榴彈跪姿狀態下指導使用的姿勢,磕鋼盔或者鞋幫子,情急之下估計磕腦門上也行。

在張藝謀導演的電影《金陵十三釵》中就有日軍使用97式手榴彈的特寫,日軍把手榴彈在鋼盔上磕了一下再扔了出去,動作看起來有種“專業的滑稽”。

日軍那些失敗的騷操作

《金陵十三釵》中鬼子在追擊佟大為飾演的狙擊手時投擲97式手榴彈就是在鋼盔上磕一下再扔。

而在《舉起手來》這部電影中,郭達飾演的人物在鬼子圍上來時拉了弦要與鬼子同歸於盡,結果沒響,然後一個鬼子用“MDZZ”的表情冷笑的看著郭達,然後奪下97式手雷在牆上磕了一下扔出去就爆炸了。

日軍那些失敗的騷操作

這樣設計的結果就是手榴彈的外形既影響了作為擲彈筒的使用,作為手榴彈又增加了繁瑣的程序,小鬼子真是“動了腦筋,走了邪路”。


英帕爾戰役的“活牛快線”


進入1944年,日軍在各條戰線上都陷入了對峙狀態,在太平洋上已經敗像無疑。大本營覺得這不行啊,要化被動為主動啊,於是在各條戰線上都發起了主動性的戰役進攻。在太平洋上發起了“阿”號作戰(あ號作戦),希望在美軍攻擊馬里納之際主動出擊打敗美軍“鬼畜”,在中國大陸發動了“一號作戰”,放咱們這兒就是大家熟知的“豫湘桂戰役”,在緬甸方面,則是“英帕爾戰役” (“烏”號作戰) 。

“英帕爾戰役”在戰役規劃上就充分體現了日軍的異想天開,位於印度境內的英帕爾當時可是盟軍在南亞最重要的軍事基地之一,有著包括流落到印度後改編的中國遠征軍在內的15萬人的兵力,而日軍計劃就靠三個師團加上“自由印度國民軍”在內的9萬多人在兩個月內從緬甸出發攻克英帕爾。

要知道印度和緬甸之間是寬闊的瀾滄江,還有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被原始叢林覆蓋的若開山脈,這個地方在今天都是人跡罕至的地方,在當時則根本無法通行車輛,這9萬多人在叢林中的輜重將會是巨大的困難。

日軍那些失敗的騷操作

這地方不放大到一定程度是看不到居住點標識的

面對幾乎無解的困難,日軍指揮官,第15軍的牟田口廉也中將提出了他的“操作思路”——徵發30,000頭的牛、羊(好像還有猴子)等動物來擔任補給物資運輸的工作,在物資缺乏時就地把牛羊宰殺後食用。但如此除了引起緬甸當地民眾的憤怒外,大大的降低了行軍的速度,而且這些沒有經過訓練的動物很容易走失,戰場上如果跑了1頭牛那麼日軍1箇中隊1星期的口糧彈藥就沒了,而大批動物也成了英國皇家空軍最明顯的攻擊目標。

在收到前線日軍部隊的要求補充糧食的電報後,牟田口的回覆如下:

日本人自古以來就是草食民族。你們被那麼茂密的叢林包圍,居然報告缺乏食物?這算怎麼回事!

最終,9萬日軍在原始叢林中失去彈藥輜重後完全崩潰,第31師團長佐藤幸德居然主動違抗牟田口司令官的命令撤退,這種情況在日軍中非常罕見。在陣亡的70,000多人當中,其中戰死32,000餘人,其餘都是在叢林中因飢餓和疾病而死,至今密林中還到處都有日本人的累累白骨。

日軍那些失敗的騷操作

“七七事變”中任侵華日軍中國駐屯軍步兵旅團第一聯隊聯隊長的牟田口廉也(左二),當時正是他 率部向中國軍隊打了第一槍。

戰後牟田口廉也積極為自己在英帕爾戰役中的責任開脫, 一旦聽到有英帕爾作戰戰死者家屬來訪,牟田口要麼託病不見,要麼提前溜走。 他還在東京開了一家名為 “ジンギスカンハウス(成吉思汗)” 的料理屋,真不知道他死後是怎麼在地獄裡見那些當年餓死在緬甸叢林裡的部下的。


小炸彈卻擊沉了“大軍艦”


1941年12月10日,就在“珍珠港事件”剛剛過去兩天,一支由3艘輕巡洋艦、6艘驅逐艦、2艘巡邏艇和2艘運輸船組成的日本艦隊,載著450名海軍陸戰隊員的艦隊來到了威克島附近海面,準備登陸這個只有500多美軍防守的小島。

日軍那些失敗的騷操作

威克島的位置

當時威克島上只有6門五英寸口徑的大炮,原本12架F4F“野貓”戰鬥機在前幾天的空襲中被炸得只剩下了4架,而日軍方面僅“天龍”號一艘巡洋艦就有4門5.5英寸口徑的大炮,雙方火力可謂天差地別。

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在登陸時日軍多艘戰艦被擊中:旗艦“夕張”號連中幾炮落荒而逃,護送兩艘運兵船到海灘的“疾風”號驅逐艦被擊中彈艙後殉爆瞬間斷成了兩截,接著“追風”號驅逐艦以及1艘運兵船、1艘驅逐艦相繼被擊中起火,海面上的日艦亂成一團。

在陸軍小夥子們發揚“每一炮打沉一艘軍艦”的精神後,海軍陸戰隊的飛行員們也開著僅剩的4架“野貓”來刷戰績了,每架攜帶著4枚100磅炸彈去追擊逃跑的日艦,“天龍”號、“龍田”號輕巡洋艦相繼中彈起火。

日軍那些失敗的騷操作

“如月”號驅逐艦, 睦月型驅逐艦第二艘

好運氣始終站在了美國人這一邊,埃爾羅德上尉的飛機投擲出的一顆100磅(45公斤)的炸彈,擊中了“如月”號驅逐艦的後甲板。本來這麼大點兒的炸彈最多也就把一艘排水量1000多噸的驅逐艦炸個洞,這次卻引爆了“如月”號的深水炸彈艙,該艦隨即爆炸沉沒,無人生還。埃爾羅德上尉也成為二戰第一個擊沉日軍戰艦的美國人。

日軍那些失敗的騷操作

Major Henry T. Elrod, U.S.Marine Corps, WWII, Medal of Honor, Wake Island (1905-1941)

海軍馬鹿在付出2艘驅逐艦被擊沉,500多名官兵傷亡的巨大代價後,灰溜溜的逃走了,第一次威克島進攻日軍失利。

山本五十六得知威克島的慘敗後勃然大怒,立即電令從珍珠港凱旋、正在回國途中的南雲海軍中將派部隊增援。隨後一支擁用 “蒼龍”號和“飛龍”號2艘航空母艦,4艘重巡洋艦以及其他艦隻的龐大艦隊帶領著1500名海軍陸戰隊員於12月22日再次進攻威克島,美軍在英勇抵抗,彈盡糧絕後於12月23日13:30 放下了抵抗,而美國海軍的支援艦隊因為種種原因非常令人遺憾的還在600海里之外。整個威克島戰役日軍陣亡800多人, 美軍171人戰死,日軍付出的代價要遠遠高於偷襲珍珠港。

Major Henry T. Elrod上尉在12月23日日軍的第二波進攻中,在海灘上參與防守任務時不幸被擊中後重傷不治而亡,年僅36歲,戰後他被授予了榮譽勳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