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堵點、補斷點、解難點,武漢有序有力推進復工復產

通堵點、補斷點、解難點,武漢有序有力推進復工復產

通堵點、補斷點、解難點,武漢有序有力推進復工復產

3月16日,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總裝生產線恢復生產 記者周超 攝

長江日報-長江網訊 習近平總書記3月18日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會議指出要準確把握國內外疫情防控和經濟形勢的階段性變化,提高復工復產效率,有針對性地精準施策,打通“堵點”、補上“斷點”。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武漢市委提出,各級黨委政府要主動靠前服務,幫助企業解決相關需求,有序推動復工復產。

24日,記者走訪政府相關部門、若干企業和就業者,瞭解我市各行各業復工復產的舉措和進展,企業用工復工方面的進展和麵臨的難點,就業者當下生產生活方面的具體情形。接受採訪的人們紛紛表示,儘管困難不少,但是復工復產的步伐正積極穩妥有序地邁開,“一天一個樣子”。

通堵点、补断点、解难点,武汉有序有力推进复工复产

3月25日,在美的武漢工廠的生產車間,工人戴著口罩工作。記者任勇 攝

保障水、電、油、氣、通信,政府部門加緊為復工復產開道

據武漢市政府24日透露的情況,目前武漢市防疫形勢向好,城市運行的各個單位已提前根據形勢變化,對下一步需求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和方案的制定,其中包括繼續做好城市基礎運行保障,各類備料的準備,各類設施設備的檢測、調試以及運維保障。

具體到供水方面,目前全市每日供水量400萬噸,生產能力達到630萬噸,“留有一定的餘地”。電的每日需求是470萬千瓦時,而供應能力達到了1430萬千瓦時。汽油、柴油目前平均每日的銷量是760噸,存量達到約2萬噸。天然氣氣源充足,且做了應急預案,儲備量達到了2200噸,“能夠滿足居民的生產生活需要和企業復工需要”。

記者瞭解到,武漢幾個重要的經濟開發區,復工復產已大力鋪開。武漢經濟開發區(漢南區)3月9日成立了區主要領導掛帥,10餘家單位組成的領導小組,確保工作人員“進得來,住得下,行得暢”。該區出臺了18條措施,拿出20億元資金,全力扶持企業發展。目前該區已有247家規上工業企業開工。

截至24日,臨空港經濟開發區也已復工復產企業475家,其中337家為規上工業企業。區裡各街道正開展全面摸排,為每個企業建立問題清單,及時解決他們在用工、資金等方面的實際困難。

據介紹,東湖高新區也正在全力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尤其在金融方面,幾天前就向轄區內企業展開了調查,瞭解資金難題,並依據國家最新金融政策,正研究扶持辦法。

“有堵點就疏通,有斷點就補上,有難點就解決。”據瞭解,武漢將進一步優化機制,科學調度,創新服務,充分利用網絡和視頻無縫對接用戶,加大一線人員配備,確保城市運行保障工作穩中求優。一方面是基礎設施,最基本的水電氣、通訊設施要大力完善提高,另一方面要側重推動“便民優先,民生保障”,加強用戶訴求回應,在“邊復工”“邊建設”中邊改進服務。

通堵点、补断点、解难点,武汉有序有力推进复工复产

冠捷科技一線生產工人正在檢查生產線上的產品。記者張勇軍 攝

“每次提出問題,一般都在半天內給予反饋並解決”

復工復產面臨的用工、原材料供應、物流運輸等問題,企業與政府相關部門都在努力解決。

通堵点、补断点、解难点,武汉有序有力推进复工复产

武漢江漢七橋正式復工建設 記者任勇 攝

3月24日,由武漢市城投集團公司建設、中鐵大橋局施工的江漢七橋主橋正式復工,這座漢江上目前最寬的橋樑,是武漢市首個復工的橋樑工程。

中鐵大橋局江漢七橋項目部經理劉生奇介紹,目前項目返崗人員以湖北省內和武漢市為主,多是在當地組織包車送工人返崗,管理人員則大多靠自駕,項目部採用“點對點”包車方式組織省外工人返崗。目前人員已到崗157人,再過兩三天209人將全部到位。

目前,江漢七橋主橋正在進行主拱和橋面鋼樑架設,施工所需的鋼杆件春節前已通過水路運輸到漢,原材料供應可滿足需求。但劉生奇也表示,目前江漢七橋兩岸引橋復工尚需時日,一是引橋戰線長、點多面廣,且與主城區域交叉干擾較多,全封閉管理不易,還涉及管線遷改等作業;二是目前全市的商混站還在逐步復工中,引橋施工所需的混凝土預計下週可正常供應。因防疫要求,工人宿舍每間不超過3人,因此整個戰線全線的復工施工還需循序漸進。

通堵点、补断点、解难点,武汉有序有力推进复工复产

武漢華星光電生產線有序復產 記者周超 攝

24日中午,眾維億方臨空港數據中心,IT運維主管聶培勇坐在監控室裡密切注視著各機房的運行情況。“我們春節期間一直有人留守,現在部分家在周邊的同事也開始陸續返回復工”。該數據中心負責人魏清吉表示,數據中心裡2326臺機櫃一直都保持著十分良好的工作狀態,不少互聯網公司客戶還進行了業務擴容。

位於東西湖區東山街的武漢太福製藥有限公司,自2月28日起就逐步復工,目前復工率已達到九成。公司總經理周治國介紹,復工之初,不少外地工人無法返漢,本地員工又出不了社區。“向街道求助後,他們很快協助我們辦理了員工返漢手續,還和上游供應企業對接,為原材料運送開闢綠色通道。每次提出問題,一般都在半天內給予反饋並解決。”

武漢旭東食品是一家經營炒貨企業,2月17日提出復工申請,19日收到區裡批覆。長青街工作人員隨即跟進,協助該企業集中辦理人員返漢申請表,並安排車輛點對點接送員工。旭東食品工程總監餘雄偉說,截至3月22日,公司產能已經恢復到往年同期的六成,員工上崗率達到70%以上,日產食品數量達6000件左右。

公司負責人說,武漢復工復產有序推進,“一天一個樣子”。

企業順利復工復產,極其依賴交通物流“最後一公里”,這方面的情況如何?

24日下午,長江日報記者來到位於黃陂區的武漢萃元冷鏈食品物流園探訪。這裡是湖北5個進鄂應急物資道路運輸中轉調運站之一,疫情期間物流園一直在轉運救援物資。負責人陳梅介紹,平常他們是早8點半到下午5點半工作,疫情期間園區24小時待命,將各類物資第一時間轉運出去。從2月份開始,員工就陸續返工了,一天都沒歇過,到目前八成員工已經返崗。

陳梅說,交通物流在這次打贏疫情阻擊戰過程中很給力,接下來在復工復產中也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通堵点、补断点、解难点,武汉有序有力推进复工复产

武漢快遞企業恢復運轉現場。記者趙歆 攝

“復工剛幾天,工作就堆成了山”

戴佳蕾是智聯招聘武漢分公司銷售部經理,兩個月來和多數武漢人一樣在家堅守。“‘金三銀四’是最旺的招聘季,因為疫情暫停了下來。我們正通過線上‘雲招聘’方式,為企業招攬吸納人才。”從3月開始,戴佳蕾帶領團隊與800多家武漢企業溝通招聘需求,為復工做準備。

戴佳蕾說,她和小夥伴們“居家辦公也會穿上正式的工作裝,讓自己感覺在職場的狀態”。

22日,蘇寧天天快遞的李發想剛從孝感雲夢老家返回武漢,就無縫對接投入工作,他說:“現在大家都想快一點收到包裹,我們也要趕快送。”

李發想拿到復工相關手續後,一到武漢就開始工作。“你看,大家買的都是日常生活用品。”指著正在消毒的包裹,李發想說,早點送大家就能早點開始用。如今他所在的站點到崗人數已超過半數,單日處理包裹數量近300件,“當天到的貨當天送都沒有問題。”

3月24日上午,在東西湖區七雄路,武漢市天然氣有限公司東西湖區市場負責人孫林來到武漢市旭東食品有限公司,瞭解企業復工復產後的用氣計劃、安全運營、企業需求情況。這是她走訪的第16家用氣大客戶。

為提前做好準備服務企業,她早在2月底就投入工作,還牽頭成立工作專班,每天跟蹤片區企業復工情況及用氣量信息,建立“一企一檔”復工用氣方案,將線上遠程實時溝通,和線下面對面摸排結合起來。

41歲的陳昊華是中原電子信息公司研發主管,於1月21日帶著一家人自駕回黃岡老家過年。“我的工作在老家無法完成,不是僅僅有電腦和網絡就行,還需要終端設備,必須要回到公司才能正式工作。”18日黃岡結束交通管控,陳昊華隨即與公司聯繫申請返漢,“復工剛幾天,工作就堆成了山”。

(長江日報記者張智 韓瑋 林坤 王謙 趙歆 章鴿 通訊員張敏 胡娟 胡杰 徐安奇 蘇守明 金睿 陳雪 統籌:邢帆 劉功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