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觀音山雲霧繚繞適宜森林康養 景色宜人驚現“雙彩虹”

3月18日,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以下簡稱廣東觀音山)已恢復開放。遊客來廣東觀音山遊玩的驅動力,主要源自於廣東觀音山森林康養理念的魅力。那一片美麗的森林在陽光的沐浴下搖曳生姿,遠處的高山青翠雄奇,山上的原始森林鬱鬱蔥蔥,令人心曠神怡。

廣東觀音山雲霧繚繞適宜森林康養 景色宜人驚現“雙彩虹”

推出森林康養旅遊恰逢其時

2019年3月6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意見》。意見特別闡明:森林康養是以森林生態環境為基礎,以促進大眾健康為目的,利用森林生態資源、景觀資源、食藥資源和文化資源並與醫學、養生學有機融合,開展保健養生、康復療養、健康養老的服務活動。發展森林康養產業,是科學、合理利用林草資源,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有效途徑,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措施,是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戰略選擇,意義十分重大。

如今,廣東觀音山充分調動並利用包括自然風光、森林景觀、生態環境、水資源、寬敞場地在內的各項天然優勢,遵照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全面深化生態文明建設發展戰略要求,立足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及森林資源保護髮展區域的功能與定位,做出了“生態旅遊、綠色崛起、休閒康養”的經營模式調整,以森林為依託,著力發展康養產業,打造生態旅遊和森林康養經濟新生態,更好地保護森林生態環境,推動當地經濟發展。

廣東觀音山董事長黃淦波說:“觀音山提出發展康養生態旅遊的概念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絕對不是一時心血來潮,是經過深入調研、深思熟慮後做出的戰略決策。”

與廣州、深圳、香港、澳門、惠州等大型城市接壤的廣東觀音山,是經原國家林業局批准成立的全國首家民營國家級森林公園,園區規劃總面積18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99%以上,成為南粵遠近聞名的天然氧吧,被譽為南方的“城市之肺”。是集生態觀光、森林康養、娛樂健身於一體的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被稱為“南天聖地、百粵秘境”。

自1999年創建以來,廣東觀音山積極搶抓機遇,大力發展以“觀養、動養、文養、食養、療養”五養為主題的康養產業。以此為契機,廣東觀音山進一步深入挖掘生態、民俗、文化、旅遊、登高、祈福等康養資源,著力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推動森林生態資源保護進程,推動當地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廣東觀音山雲霧繚繞適宜森林康養 景色宜人驚現“雙彩虹”

發展森林康養旅遊獨具優勢

中共中央、國務院2019年2月18日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拓展粵港澳大灣區在教育、文化、旅遊、社會保障等領域的合作,共同打造公共服務優質、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廣東觀音山作為國家級森林公園,處在“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比較核心的位置上,其發展思路與規劃綱要的理念相吻合。

廣東觀音山歷史悠久、自然生態環境清幽,是嶺南的一道亮麗風景線,也是使東莞聲名遠播的一張美景名片。黃淦波說:“觀音山要科學發展,首先就要找準優勢、用好優勢。在認真審視自身的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的基礎上,更好地規劃和發展森林康養旅遊。”

“到名山大川旅遊是欣賞、是休閒,到東莞觀音山旅遊是‘心賞’、是‘休養’。這麼一片大森林能夠養眼養心、養生養性。”黃淦波說,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文化內涵等資源優勢,廣東觀音山在今後的發展中會著力打造以休閒度假、生態觀光、運動健身、保健康復等為重點的康養基地,以契合時代發展的要求。

廣東觀音山的“觀養”主要得益於森林廣袤、生態良好。站在觀音山高處,就可以觀賞森林美景,令人賞心悅目。觀音山公園內的水系——感恩湖及仙泉水庫的水質已達到一級飲用水標準。全景區森林物種豐富、林相優美、景觀性強,尤其是海拔550多米高的耀佛叢林非常適宜林中休憩、林下漫步、森林療養。

廣東觀音山在“食養”方面也獨具特色,“齋菜館”和“如意餐廳”都是“食養”的好去處。有些遊客就是衝著觀音山公園的“食養”概念而來的。水果冰淇淋、薯塔、椰青……這些美食構成了觀音山“食養”的風味基調,可以讓踏青遊玩的遊客在愜意中品出觀音山“食養”真正鮮美的味道和內涵。這些味道與內涵也是觀音山發展康養產業的重要源泉。

廣東觀音山的“文養”是獨具特色和魅力的。“觀音山杯當代文學高峰論壇”“觀音山杯美麗中國海內外徵文”“中外作家交流營暨中外作家中國故事研討會”“東莞健康文化節”等等,都可以納入“文養”的範疇。

在建園之初,黃淦波便開始了不斷的創新摸索,試圖探求生態旅遊發展的新思路。幾經摸索,他選擇了文化立園戰略,大打文化牌,通過舉辦文化活動,搭建文化平臺,夯實沉澱文化,從而塑造具有觀音山特色的文化旅遊品牌。依託響噹噹的文化旅遊品牌,廣東觀音山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平衡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黃淦波說:“觀音山發展康養產業、打造康養基地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觀音山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物齊等各方面條件,尤其是在森林、地理、生態等方面具有不可複製的獨特優勢,是發展森林康養旅遊的理想之地。”

廣東觀音山雲霧繚繞適宜森林康養 景色宜人驚現“雙彩虹”

發揮優勢做活森林康養文章

多年來,廣東觀音山在堅守和建設、砥礪與奮進中續寫了保護生態環境的華章,為其做活森林康養文章打下了堅實基礎。

廣東觀音山始終以大力弘揚森林文化、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實現山川秀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己任,很好地實現了森林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提升,憑藉自身優勢和後天改造,成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從而被人們譽為“天然氧吧”和“嶺南第一福山”。

秉持“保護優先、適度開發、長久建設”的發展理念,廣東觀音山每年投入大量人力和財力對森林資源進行維護,改造林相、林木撫育、除蟲防火,對古樹名木建案立冊,對珍禽異獸棲息地設立特別保護區,對水源地圈定保護範圍,有效地保護和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

有耕耘,就有收穫。伴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廣東觀音山自身也在不斷壯大。從公園成立之初經歷艱難和坎坷,到遊客量逐年遞增,對推動當地第三產業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

廣東觀音山的創新發展模式為全國其他地區建設森林公園提供了寶貴經驗。廣東觀音山的生態文化發展理念順應了時代潮流,在當地工業化進程中起到了修復生態環境的作用,既符合國家提倡的綠色發展理念,又提升了公園的社會價值。

森林養育了人類,森林孕育了文明。森林給人類提供了無窮的寶藏,也滋潤著人類的心靈。沒有了森林,人們便會失去充滿詩意的生存空間。黃淦波以驚人的毅力和韌性,使山更青、水更藍。他也用實際行動做活了森林康養這篇大文章,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真正內涵。

廣東觀音山雲霧繚繞適宜森林康養 景色宜人驚現“雙彩虹”

提升康養功能帶動經濟發展

一個好的旅遊景區,必定會帶動周邊的經濟發展。談及廣東觀音山是如何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感人的事例有不少。當地有兩位老人在觀音山門樓附近開了一家紀念品專賣店,老人的日子過得十分愜意。他們說,打心眼裡感謝觀音山,感謝有這麼好的環境能讓他們把小店經營好,以安享晚年。

有一位來自湖北的東莞新市民在觀音山門樓附近開了一家小吃店,多年來守法經營,默默無聞地為遊客服務,過著平淡而充實的日子。他說,是觀音山的超高人氣“帶”活了他的家庭經濟。

廣東觀音山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和國家級風景區,這為觀音山所在的樟木頭鎮帶來了極大聲望。當地一位市民說:“正是有了觀音山這麼一片大森林,外地人才喜歡來樟木頭安居樂業,並吸引了一些當地人和外地人在觀音山周邊開店經營。觀音山是一塊福地,讓他們實現了夢想。”

有研究認為,在“健康中國”建設已成為我國核心發展理念的背景下,伴隨“健康中國2030康養規劃綱要”的落地,康養產業將在未來20年迎來重大發展機遇期。對於廣東觀音山來講,能進一步藉助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優勢,這是後發追趕、加速崛起的重大機遇。黃淦波說:“我們將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力爭建設全國知名的全域康養勝地。要提升康養經濟佔園區經濟總量的份額,使其成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

對於發展森林康養旅遊,黃淦波信心滿滿。他說:“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培育壯大以康養為核心的特色產業,促進其他產業深度融合,是觀音山打造康養產業的重點發力方向。在今後一個時期,觀音山將在厚植綠色本底、生態旅遊引領發展、跨界融合發展等方面下大功夫,夯實康養髮展之基,鋪就康養髮展之路。按照《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積極建設好人文灣區、休閒灣區,併為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增光添彩,以獨有的森林康養建設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相融合,與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相融合。”(原文載2020年3月25日《中國商報》,作者應傳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