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創業者以為自己是諸葛亮,結果大部分最後都變成了馬謖!

在現實生活中,你可能聽說過這樣的故事:有個年輕人曾任職於某大公司,專業過硬,能力很強,辭職創業,結果以失敗告終,可能還欠下一堆債務。震驚之餘難免會有人替他們惋惜,能力這麼強怎麼會失敗呢?

在分析失敗原因時有人會說是運氣不好,也有人會說行情不好,但創業能否成功最關鍵的因素是創業者本身。概括而言:很多人以為自己是諸葛亮,其實大部分還只到達馬謖的級別。很多人以為有了大公司的經歷,對行業瞭解,自己有點專業優勢,再有點資源就可以對競爭者形成降維打擊了,結果真幹起來卻很難成功,其實古人早有先例,而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還在不斷重複上演。

一個馬謖就是很多創業失敗者的縮影,馬謖犯的那些人性錯誤可能很多人都犯過。不妨讓我們來分析看看。

容易驕傲,小有成績就沾沾自喜。

馬謖自幼熟讀兵書,初以荊州從事身份跟隨劉備入蜀,歷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嶲太守。隨後長年跟隨諸葛亮,可以說平臺很好,自身條件也不錯,但他卻是個容易驕傲的人。

赤壁之戰當晚,諸葛亮讓他通過遠方的廝殺聲中分析三江口的戰況,他直言曹操已敗,周瑜已勝,並且還猜出周瑜有意將曹操放出重圍,想借劉備之手殺死曹操,這樣東吳不僅可以獲得眼前的勝利,還可以將曹氏的仇恨轉移給劉備。說完諸葛亮隨即誇了一句說:“這營中怕是找不出第二個人能分析出這番道理”。剛誇完,馬謖立馬在內心中竊喜,露出驕傲的表情。

很多創業者以為自己是諸葛亮,結果大部分最後都變成了馬謖!

諸葛亮也看出了他心態,接著又說:“可惜你沒有道出我們真正可憂之處而過於喜悅了。”馬謖立馬又恭恭敬敬的請教。諸葛亮說:“曹操戰敗後數年來不敢東犯,而東吳從此實力大增,敵友是相互轉化的,周瑜戰後肯定想先取荊州再圖西川成天下霸業,我們現在最應該考慮的是如何對付即將變臉的東吳。”這番話之後馬謖這才又恭敬謙虛了起來,從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馬謖是個容易驕傲的人,是他人性中的弱點。

很多創業者以為自己是諸葛亮,結果大部分最後都變成了馬謖!

自大自私 好大喜功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神機妙算,領兵作戰時更是能事事料敵於先,而他平生唯一一次失算就是在馬謖身上,而就是這次失算卻把大軍和自己逼入絕境,逼得他不得不和司馬懿唱了一出空城計。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揮淚斬馬謖”的故事。

首次北伐期間,從戰局考慮需要一名將領率軍鎮守街亭,街亭是蜀軍糧道上的重要關口,一旦失守大軍都會陷入危機,正當諸葛亮思考讓誰駐防時,馬謖自告奮勇要守街亭,其實諸葛亮剛開始是有些猶豫的,但馬謖一再堅持,甚至願立軍令狀,諸葛亮這才同意,但同時他還派王平作為副將隨馬謖一同前去,王平為人沉穩,且有多年實戰經驗,諸葛亮派他做副將也是想讓他在關鍵時刻能提醒馬謖,在出發前諸葛亮還特意叮囑到達街亭後一定要在五路總口處下寨,並交代王平在營盤紮好後一定要把陣型圖畫好快馬送至大營給他過目。

很多創業者以為自己是諸葛亮,結果大部分最後都變成了馬謖!

照理說這樣千叮嚀萬囑咐之後,馬謖應該要提高重視,可一到街亭他立刻自大狂妄起來,改變了諸葛亮既定部署,提出要在街亭邊上的孤山上紮營,王平一再勸阻也聽不進去,這充分暴露了他自大的性格缺陷,表面上他很尊敬諸葛亮,可內心中卻更相信自己的判斷,再加上他本身還有點看不起王平,所以根本聽不進王平的建議。最終自己帶兩萬大軍在孤山上紮營,只給王平五千人馬駐紮在山下。

當然,他考慮在孤山上獨自紮營還有一個私心,那就是想獨自建功,不想給王平分功勞,因為如果兩人把大營紮在一起,如果守住了,那功勞要大家分,現在兵分兩路,王平兵少,他帶得兵多,自認為他肯定能成功,這樣就可以獨自建功。而最終結局卻是馬謖兵敗,街亭失守,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這個故事進一步顯示出馬謖自大自私,好大喜功,也聽不進別人建議。這些人性上的缺陷也是當今很多創業者容易犯的錯誤。

很多創業者以為自己是諸葛亮,結果大部分最後都變成了馬謖!

歷史總是充滿著教訓和智慧,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如果你也對歷史人物和故事感興趣,歡迎關注本號,後面會定期更新,讓我們一起從歷史中學習智慧,獲得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