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哪吒》說開去:拿什麼拯救我們口中的“壞孩子”

7月26日,被稱為史上“最醜哪吒”的魔童降臨世間。在這個逢人必講顏值的看臉時代,哪吒絕對是例外中的例外。不為醜拒,卻為真義而瘋狂。

短短數日,《哪吒之魔童降世》席捲全國票房,根據其官方微博發佈的數據,截止8月3日21點36分52秒,總票房突破20億元,登頂中國動畫電影票房冠軍,無數影迷紛紛歡呼,國漫崛起,中國動畫的時代到來了。

《哪吒之魔童降世》不僅僅是一部優秀的國產動畫,它同樣拷問人性,充滿哲理。對於教育而言,李靖夫婦對哪吒的關愛,是哪吒後來能夠堅持下去,不拋棄不放棄的最大原因。

現實中,也充滿了像哪吒這樣的“魔童”,那麼你能做到李靖夫婦嗎?

從《哪吒》說開去:拿什麼拯救我們口中的“壞孩子”

“魔童”哪吒與“壞孩子”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天地靈氣所孕育的混元珠被元始天尊煉成靈珠和魔丸,原本元始天尊之意是將靈珠託生於哪吒,結果卻被申公豹施計調包,哪吒出生後成為了混世大魔王。

年幼的哪吒剛出生時就口吐真火,再成長一點就更是調皮搗蛋頑劣不堪,欺負百姓、設計逗人更是家常便飯,整個陳塘關的百姓都將其視為“妖怪”而避之不及。

這似乎正如現實之中我們口中的“壞孩子”。那麼,我們口中的所謂的“壞孩子”是怎樣的?

所謂的“壞孩子”,在教育實踐中又被稱為“問題學生”、“學業不良學生”等,主要指的是在思想行為、學業成績、與人相處等方面低於合格水平,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和缺陷的學生,日常表現就是學習態度不端正、沉溺於網絡、存在不良品行習慣、不能與人和諧相處、思想表現差等。

在影片中,除了有哪吒這樣的“壞孩子”,還有因為融合靈珠而生的龍王太子敖丙,他風度翩翩,本領高強,懲惡揚善,併為龍族崛起殫精竭慮,正視現實之中標準的“別人家的孩子”。

現實中,父母往往喜歡以“別人家的孩子”來對比自己的孩子,甚至教育孩子,“別人家的孩子”往往是聽話的、認真學習的。

哪吒與敖丙這兩個“壞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在影片初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是最後哪吒卻能夠為抗爭命運,而敖丙卻差點在申公豹的蠱惑下做了錯事。

作為“壞孩子”的哪吒究竟是如何實現逆襲的?

從《哪吒》說開去:拿什麼拯救我們口中的“壞孩子”

“壞孩子”到底怎麼來的?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金句,其中有一句卻是反派申公豹說的,“人心中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任你如何努力都無法搬動它”,這句話道盡的是申公豹以妖族修煉成仙卻依然被仙人群體歧視的無奈。

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往往喜歡給“壞孩子”汙名化,華東師範大學博士陳福俠的博士畢業論文《問題學生汙名研究》將“問題學生汙名”定義為:

對具有學業失敗和偏差行為的學生所產生的不正確、不公正的觀念、評價、態度和行為的過程,其間既包括了公眾對這類學生貼標籤、刻板印象、偏見和歧視等過程,也涉及了這類學生對公眾消極態度和行為的瞭解以及對自己所持有的消極觀念、態度和行為。”[1]

哪吒所謂的“魔童”,與其說是他的行為偏差導致的,倒不如說是世人強加在他身上的偏見。我們口中的“壞孩子”也不過是我們所給他們強行加上的標籤。

世人眼光與心態永遠是難以改變的,錯誤的邏輯推理也往往都存在,“人們在處理人際關係時,具有一種強烈的心理傾向,當一個人具備某種品質時,人們往往會推斷他具備另一些品質,這就是“以偏概全”的偏見。”[2]

影片中的哪吒曾經也想和別人一起踢毽子,卻被汙衊為“妖怪”而自暴自棄,也曾想打敗妖怪來獲得認可,卻被別人汙衊為搶人,這是這種周圍的偏差,讓他對生活越來越喪失信心。

從《哪吒》說開去:拿什麼拯救我們口中的“壞孩子”

如何拯救“壞孩子”

一、重塑自我意象,促進自我蛻變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幅描繪自己的精神藍圖,這可以被稱之為“心像”。

“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的看法,就是我們所說的“自我意象”。

這種心像或是自我意象都是在無意識之中,經過多年的積累逐漸形成的,如果周圍的人長期對孩子灌輸“你就是壞孩子”的印象,那麼孩子自然而然就會認為自己就是一個壞孩子。

影片中的哪吒一直被周圍的人視為妖怪,就連他自己都自暴自棄,而真正能夠讓他靜下心來潛心學習,是因為李靖騙哪吒他是靈珠轉世,要肩負起守衛世間的重任。善意的謊言,讓哪吒對自我的認知改變了。

所以,請給孩子一個機會,那就是先告訴他,他不是一個“壞孩子”,它可以成為“好孩子”。

二、包容錯誤,正確引導

羅洛·梅的《人的自我尋求》一書中這樣一段描述能夠給我們以一定的啟發:

“有許許多多的人都不是根據行動本身,而是根據該行動被接 受的程度來判斷其行動的價值……因此,我們傾向於成為生活中的表演者,而不是作為自我來生活和做出行動的人。”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或 許都經歷過被父母、教師或是其他成年人責罵,甚至往往會直接用“禁止性懲罰”。

然而事實上,孩子犯錯誤是極為正常的,但是與旁人看待孩子錯誤不同的是,父母要正確看待孩子的錯誤,面對錯誤,家長的包容和善待,到最後的正確引導,讓孩子走上正道,這是孩子能夠真正成長的關鍵。

從《哪吒》說開去:拿什麼拯救我們口中的“壞孩子”

三、獨立是孩子未來的命運

心理臍帶”是指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過分依賴。

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是其未來成長最為重要的力量,獨立是孩子未來的命運。“心理臍帶”的存在只可以有一時,卻不可以有一世。即父母或者孩子的教育者需要在適當時刻主動剪短孩子的“心理臍帶”。

當然,我們並非否認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良好關係是不應該的,在這裡,我們更明顯地指向於,“兒童的成長或者未來的成功必須按照成人的規劃才能實現”的這種認知是錯誤並應當被改變的。

成人應當充當兒童成長的引路人,而不是掌控者的角色。

“因為在他人的要求下獲得的潛能根本就不是力量。只有擺脫成人的束縛, 他才能使用自己的力量來發展作為一個人的自我或者去愛其他人。“[3]

正如影片中哪吒所說的那樣:

我的命,自己扛

詳細可看公粽號:顧言他說

[1]陳福俠:《問題學生汙名經歷研究》[D],華東師範大學2010年博士論文。

[2]《警惕給孩子“貼標籤效應”》[J],《思想政治課教學》,1996年5月。

[3]鄭蕊、周興國:《存在感與價值感:留守兒童的自我尋求》[J],《基礎教育》,2018年8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