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到的不一定只有正義,還有被自家人踹進火坑的PS5

過去的一週裡,索尼和PS5被這個世界各種毒打。

自從19號PS5發佈會之後,許多PS4玩家的下一臺PS就不再是PS5了。


遲到的不一定只有正義,還有被自家人踹進火坑的PS5

如果只是索尼互動娛樂(SIE)的人在瘋狂自吹PS5,這件事情雖然已經是潛規則了,但其實還沒超出邏輯範疇。

這是PS5的首次的正式的登場。必須吹出氣勢來。

關鍵不在於氣不氣勢,而是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PS5的相關新特性和性能數據一出來,所有人的反應都一模一樣:

"就這?"

保密協議和信息封鎖的潮水褪去後,微軟趴在岸邊看著索尼在裸泳。

這種場面就像腰子配上夜裡猛,涼水遇上生石灰。而沸騰的是玩家。


遲到的不一定只有正義,還有被自家人踹進火坑的PS5

PS5的發佈會並沒有提太多玩家關心的問題,從頭到尾就是強調PS5搭載了SSD,成為了真正的Plash Speed。

這場發佈會本質上是GDC talk(遊戲開發人員會議訪談),一般來說是to B的。但索尼拿這個當作PS5首秀,這個操作不得不可謂秀到極致。

相比之下,微軟七年前為第八世代和大一統生態戰略白砸錢,現在到了2020年,為未來的新生態認真砸錢。人家擺明自己不會重蹈覆轍了。

結果PS5還沒等對面出手,自己在發佈會背後已經走了三步錯棋。而且這三步的結果都難以挽回。

1

首先聲明,PS和Xbox我個人都有,而且我一直是堅定的索系玩家。

繼續探討PS5如何輸了三步棋之前,我們先來前情回顧。

第六世代這些相對古早的我們不提,從第七世代簡單說起(PS3和Xbox 360)。

當時PS3和Xbox 360性能基本不相上下——PS3僅僅浮點數算力更強。但問題在於,採用了Cell處理器的PS3相較於集成三個Power PC核心的Xbox360而言,初版PS3還集成了全套的PS2硬件,方便向下兼容。


遲到的不一定只有正義,還有被自家人踹進火坑的PS5

這使得PS3定價更高,中間商過手後的售價也更高。

最重要的是,Xbox 360在2005年先PS3一年出來,在第七世代先入為主,壓著PS3半頭。

後來微軟在10年夏天推出Kinect也是棋高一著,索尼被動地在三個月後拿出了PS Move,更何況PS Move不論是噱頭還是其它領域的應用(譬如醫療、運動、日常使用),都遠不及Kinect。


遲到的不一定只有正義,還有被自家人踹進火坑的PS5

索尼算不上輸了,最終還是靠著Cell自研反殺了一波。

索尼沒吃什麼大虧,但PS2奠定的市場開始被微軟動搖,霸主地位已經不再。

那到了13、14年的時候,PS4是怎樣一轉攻勢的?

總結起來一句話:PS4的前期輿論盤贏了。

PS4和Xbox One的硬件規格基本一致,除了PS4的CPU頻率略勝Xbox One——這使得大多數第三方在PS4上的分辨率顯然也更高,SIE甚至在Facebook上直接騎Xbox One臉,說“大家為什麼要買一個720P的上世代主機”。


遲到的不一定只有正義,還有被自家人踹進火坑的PS5

而且索尼15年還有Ready at Dawn開發的《教團1886》,盡情展示PS4在有限的硬件基礎上能夠達到的畫面水準。

而Xbox One的失誤被索尼用得可相當順手,以至於前期Xbox One在輿論場上沒有迴旋餘地。

前期XB1的問題和硬件有關,更是在微軟的兩個使用政策上:

一個是禁止二手;另一個是每24小時必須接入一次網絡以完成驗證。

從這兩個政策上,很容易能看出來微軟很怕:怕二手和租借市場導致自己的權利金收益少,更怕盜版的實體版遊戲、盜版藍光碟和破解主機。

實際使用之後你自然就知道這兩點有多噁心玩家。更何況國區早期的鎖區造就了一群國行勇士。

所以,你可以說是玩家自發地湧向PS4的懷抱,也可以說是微軟自己把人趕走了。

即使微軟在第八世代末期有性能更勝PS4 Pro的Xbox One X,依然難逃當前世代失敗的結局。


遲到的不一定只有正義,還有被自家人踹進火坑的PS5

殺人誅心,殺人誅心。

2

索尼的三部棋走出來,其實是比較讓人覺定匪夷所思的。而其中最致命的一步,就是高層對產品生產和發售時間的把控失當。

索尼互動娛樂(SIE)會長安德魯·豪斯的原計劃是:在19年的聖誕節左右發售PS5,提前步入第九世代。


遲到的不一定只有正義,還有被自家人踹進火坑的PS5

安德魯·豪斯

這招其實是學Xbox 360當年先入為主,預先搶佔市場高地打壓PS3。

結果他們起了大早趕了晚集。微軟和英偉達在18年搞了DX12下的RTX實時光追和DLSS,GC 2018上拿EA的《戰地風雲V》好好地秀了肌肉。


遲到的不一定只有正義,還有被自家人踹進火坑的PS5

《戰地風雲V》

英偉達有新的硬件/畫面技術選擇範疇,而同期AMD拿出了RDNA的發展路線圖——拿出成品的時間絕不是18年底。

索尼想19年出新機,可以啊,用Zen架構的CPU和Navi架構的GPU。以當時的情況來看,性能不一定比PS4 Pro強得多明顯。

用戶最誠實了。不見兔子不撒鷹,看不到顯著進步絕不會掏錢包。

那索尼就等研發吧。

而今年年初新冠病毒導致大量OEM(原始設備製造商,也就是代工廠)暫時性產能不足。這些OEM集中於我國廣東,以及東南亞的越南至馬來西亞一線。

正式發售之後兩週左右時間,PS4賣出去了210萬臺。索尼想要防止前期鋪貨短缺導致的潛在用戶流失,必須提前開始規劃並生產。

這需要大量時間。

即使沒有新冠肺炎疫情,索尼這樣的巨頭也應該預先留出空擋,防止供應鏈中間拉跨。

這也需要一定時間。

而且索尼為了智商數據好看,強行把硬件的標頻拉高——後面我們會說到這件事。這就導致了品控壓力增大,良品率降低,成品生產速度隨之降低,出貨率降低。

這還需要一定時間。

不過以目前來看,前兩週能不能賣出去210萬這個數字都很難說。


遲到的不一定只有正義,還有被自家人踹進火坑的PS5

誰來繼續守護姨父的笑?

平井一夫從12年起逐漸邊緣化,其實就是索尼間接發出的一種信號——

索尼高層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人事變動上,沒有規劃好PS5的發售時間,也沒有留出空檔。他們唯一的操作就是17年底讓安德魯·豪斯從SIE會長變為SIE原會長。

這個魔幻的時代永遠不缺背鍋俠。

3

硬件基礎,決定遊戲水平的上層建築。主機性能和遊戲性完全不衝突。

不是720P滿屏幕馬賽克才叫遊戲性。高性能高畫質一樣可以有。

但如果價格差不多性能也差不多,就會出現兩種情況——要麼是“差一點也足夠了”,要麼是“既然都買了,也不差這點錢”。

只不過,PS5和XSX這回從已知的資料來看,差得可有點多。

第七世代末期的時候,PS4的硬件不再像PS3一樣做自研,PS4公開招標底層硬件,最後選的AMD。

PS4玩的是低價平能的高性價比策略。

即便後來的Xbox One X性能更好,也不過是在追逐4K分辨率的第8.5世代扳回一局,並未一招反殺索尼。

所以索尼嚐到了甜頭,繼續沿用低價平能戰略,而且還先手拉起輿論戰線——這就是第二步錯棋。

2017年首次曝光PS5開發工具時,PS5的開發工具適配AMD的Jaguar架構,於是第三方都在抵制——因為Jaguar是PS4系列用的,當時Zen架構都出來了,Jaguar行將就木。


遲到的不一定只有正義,還有被自家人踹進火坑的PS5

所以索尼不得已轉向Zen架構的CPU和Navi架構的GPU。

18年,AMD宣佈了RDNA的研發路線圖。索尼心橫,選擇了Navi架構的AMD Radeon RX 5700作為PS5的GPU。

當時PS5的輿論盤八字還沒一撇。SIE卻直接對外宣佈基於AMD Radeon RX 5700的定製GPU可以達到8T浮點算力以及4K分辨率。

其實以RX 5700的數據來看,PS5根本達不到這種水平的算力,開4K分辨率也僅僅是插值4K。

SIE這筆糊塗賬算得真妙。

而微軟這邊則後來者居上,完全佔據了主動權。


遲到的不一定只有正義,還有被自家人踹進火坑的PS5

Xbox部門老大菲爾·斯賓塞先是在GameAwards 2019頒獎典禮上宣佈了Xbox Series X的存在。後來陸陸續續和AMD放出了新機的參數。

Xbox Series X繼續沿用AMD的定製硬件,GPU 52CU,算力達到12TF,1.825GHz的頻率比PS5低,加上垂直通道保證散熱穩定。

XSX的CPU和索尼PS5一毛一樣,8核Zen架構CPU。但微軟標註的是3.8GHz的運行頻率,超線程的頻率是3.6GHz。

更何況微軟為XSX專門做了13TF的光追計算單元,遊戲開啟實時光追並不動用GPU圖形計算資源,這13TF的算力完全留給實時光追計算專用。

所以,XSX的實際顯示算力達到了25TF,光追性能足足高出PS5 44%。


遲到的不一定只有正義,還有被自家人踹進火坑的PS5

除了上面說的以外,微軟還為XSX準備了BC pack(區塊壓縮算法)、VRS(可變率渲染)、MS(網格著色)、RPM(快速封包計算)、SDR-HDR轉換和DirectML機械學習.XSX的API是DirectX 12 Ultimate,順便還支持DX12U的新功能SFS(採樣器反饋傳輸)。

說實話,這堆新技術我打字打出來都嫌累。

PS5拿什麼跟人家打?

是GPU實現硬件加速的實時光追,還是已經跟不上底層硬件的開發工具?

PS5的定製8核心Zen CPU頻率目前說是2GHz;PS5的GPU 有36個CU單元,頻率被拉到2.23GHz,簡直是個火辣寶貝。

不想重現當年360的死亡三紅,索尼只有被迫加錢選擇更燒錢的散熱方案這一條路。

PS5的CPU與GPU雖然分別封裝,但它是和Ryzen APU一樣的SmartShift統一功耗控制——這意味著兩者的運行頻率此消彼長。


遲到的不一定只有正義,還有被自家人踹進火坑的PS5

早就開始宣傳的3D音效是否是雞肋,我們更是不知道。這兩天杜比又跳出來錘索尼的3D音效就是噱頭,還不知道這瓜保不保甜。

看清PS5真面目的那些玩家看著索尼一頓操作猛如虎,然後笑著吐了口痰。

大家記住,在飽和的下沉市場裡,急著靠不成熟的產品開闢輿論戰線根本沒啥用。誰先開始裝誰死得快。

4

結果這還沒完,微軟又殺了個回馬槍。

最近幾天微軟宣佈Xbox Series X的GPU採用RDNA2.0架構,支持完全光追,並且高調錶示和AMD深度合作。

索尼的首席架構師馬克·瑟尼只能可憐巴巴地跟著表示:SIE也在和AMD合作研發畫面技術,PS5的GPU技術也會有一定升級,"以後大家用到A卡的畫面技術也有我們一份苦勞"。


遲到的不一定只有正義,還有被自家人踹進火坑的PS5

根據算力計算公式,我們簡單算一下:10.28TF(索尼宣佈的PS5的GPU算力)/7.92TF(公版RX 5700的理論算力)*1.725GHz(公版RX 5700的運行頻率)=2.230GHz。

用索尼自己扔出來的數據來看,PS5的GPU只可能基於RNDA1的RX 5700定製。CU單元數量不如微軟XSX,CU還有代差造成的性能差,再加上自己拉高頻率有可能撞溫度牆。

索尼來翻譯翻譯:什麼是升級?RDNA1.5?

用個RDNA1還可能撞溫度牆的GPU去跟人對線,屬實是沒膽也沒臉。

索尼自己也門清,對於光追的各項具體應用閉口不談,只說光追帶來了新的全局光照方式。

要命的是,即便PS5的GPU提了頻率,Xbox Series X和PS5在紙面上的顯卡算力差了18%。

這不是Xbox One和PS4性能差距的小打小鬧。

更何況XSX固定頻率,而PS5是可變頻。PS5開始嗷嗷跑2.23GHz沒問題,但它頂多是五分鐘真男人。


遲到的不一定只有正義,還有被自家人踹進火坑的PS5

PS5的實機運行性能說沒水分那是瞎話,真正跑起來很難達到10.28TF。

如果索尼選擇系統解禁硬件頻率鎖,唯一的結果就是PS5成為蟑螂下一個溫暖的家。

5

索尼的市場策劃和第一方自戕一刀,這是索尼的第三步臭棋。

我們姑且不談GK這回事(不瞭解的朋友可以自己搜索一下),現在大部分關注這方面的老玩家已經上過了《殺戮地帶2》虛假宣傳一回當了。

大家都聰明,網絡在進步。索尼的第一方想再這麼忽悠玩家,不可能成功。

用一句話概括:狼來兩次它就不好使了。

除此之外,Quantic Dreams的《暴雨》《超凡雙生》《底特律:成為人類》上Epic,Guerrilla Games的《地平線:零之曙光》上Steam,背刺一片索系玩家。


遲到的不一定只有正義,還有被自家人踹進火坑的PS5

大家心裡又糾結又懷疑:索尼今朝馬放南山,明天會不會再有第三方獨佔上PC?

這就搞得玩家社群內部人人自危——一旦全面放開,主機獨佔不夠多,表面上相較於PC的優勢只在零星的第一方獨佔、便捷性和性價比了。

一波為了獨佔買主機的玩家立刻消失了,另一波玩優越感的也消失了。

而他們對之後作品的發售區間控制與宣傳也實屬糟糕。

《對馬島之鬼》在前期宣傳中沒有放在PS4末期獨佔的C位,之前宣傳活動幾乎不見影子,只有兩個預告一個演示。臨發售了,索尼突然撈出來供著。

簡直是名副其實的對馬島之鬼。


遲到的不一定只有正義,還有被自家人踹進火坑的PS5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同時《最後生還者第二部》宣佈跳票,造成了《死亡擱淺》發售後到2020年初索系事實獨佔的真空期(畢竟《死亡擱淺》當時還算獨佔,再過幾個月也上Steam了)。

前者行為直接破壞《對馬島之鬼》銷售評估閾值,後者的結果則是把《最後生還者第二部》拖到了一個對索尼不利的輿論語境下。

索尼的高層是PS業務之殺手,Plash Speed之冥燈。

6

這場第九世代的"軍備競賽"拼的不僅是研發能力,也不是"你能向下兼容我也能",它真正考驗的是雙方公司的體量,落到實處就是需不需要賣掉to B業務和總部大樓來求生。

微軟連續組合拳做進攻,狠狠地報了當年SIE官方懟Xbox One分辨率不行的仇。


遲到的不一定只有正義,還有被自家人踹進火坑的PS5

第九世代索尼不會贏,但如果走新三步棋也不至於輸得滿地找牙。

第一步,做好用戶存留。索尼用戶的"執著"在《南方公園》裡都被吐槽過,用戶想轉變平臺勢必為自身帶來一定的成本問題。

索尼完全可以以討好用戶的方式保證留存;吃相再難看,不過就是增加你轉移平臺的成本——這麼做可太狗了,無疑對索尼的輿論情勢雪上加霜。

第二步,吸取下沉市場為數不多的新用戶。

電子遊戲本身就有門檻。有些人,包括我自己,覺得不用一臺酷炫狂拽的高端PC拉到最高畫質,任他什麼遊戲玩起來都不香。

但對於一個剛18歲的歐美精神小夥,玩遊戲就是主機插上盤就能開打《使命召喚》。

而宣傳和策劃部門的第一要務,或許是想辦法對這些玩家示好。

第三步,沿襲經典IP,打造新的頭部IP。

這個我就不用多解釋了。《神秘海域》的故事已經結束,《戰神》重啟之後還沒講完故事,《最後生還者第二部》和《GT賽車》新作已經在路上。


遲到的不一定只有正義,還有被自家人踹進火坑的PS5

假如新三步也走錯了,PS5幾乎唯一的優勢就是成本更低廉。這是SIE最後的突破口。

如果索尼不想和微軟撕臉皮,就要找一個價格和性能之間的平衡點,從PC這塊搶肉吃。

畢竟大家也知道,399美元(2800元人民幣左右)能買到的電腦,玩遊戲是什麼畫質和性能水平。

如果PS5的銷售評估顯示它在發售前期站不住腳,索尼的唯一出路只有和XSX打價格戰。

XSX的成本預計是454美元,這已經超過了主機299的常規價格了。

PS4 Pro和Xbox One X已經把價格分別拉到了399和499美元,玩家在逐步去適應這種"更高端"的價格。但面前有臺價格更低性能湊合的主機,大家還是很誠實地選這個。


遲到的不一定只有正義,還有被自家人踹進火坑的PS5

推特用戶@noobde的調查問卷,有37.5%的玩家會根據價格選擇新主機

以Xbox One X為例,GPU性能直逼英偉達GeForce GTX 1070。而Xbox One X發售時GTX 1070價格已經在400美元上下,即便批量生產也不會帶來多大的價格差。

也就是說,財大氣粗的微軟很可能已經在Xbox One X上蝕本賣貨,全靠遊戲權利金盈利。他們也不怕在XSX上繼續這麼搞。

而PS5賣399美元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依然有一戰之力。

如果PS5發售前期兵敗如山倒,索尼必然把價格從399美元進一步下拉至349甚至於299美元,那就是殺人誅心,PS5白死,最終結果只有一個——

微軟索尼一起昇天,

高端PC直接成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