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鼓勵多子女II孩子是幸福的價值體現,與金錢無直接關係

近日,俞敏洪因鼓勵多生孩子而上熱搜,他在直播中公開表示,生孩子的成本並不高,第一個孩子用舊的東西,第二個孩子照樣用,身為中國父親兼新東方創始人,相必俞老師的這番話不會因為一時衝動而說出來的。

俞敏洪鼓勵多子女II孩子是幸福的價值體現,與金錢無直接關係


俞敏洪鼓勵多子女II孩子是幸福的價值體現,與金錢無直接關係

俞敏洪鼓勵多子女II孩子是幸福的價值體現,與金錢無直接關係

俞敏洪鼓勵多子女II孩子是幸福的價值體現,與金錢無直接關係

俞敏洪鼓勵多子女II孩子是幸福的價值體現,與金錢無直接關係

俞敏洪鼓勵多子女II孩子是幸福的價值體現,與金錢無直接關係

隨後網友紛紛跟帖表示:站著說話不腰疼,難道上培訓班也可以第一個孩子用了第二個孩子接著用?

就普通人來說,現在有兩個孩子的家庭,都直呼“累”,更別說是生四五個,現在有生育願望的人正在減少。即使二胎政策放開,出生人口也是不升反降的趨勢......

俞老師只不過是說了一些大部分名人或是網紅沒有說過的話而已,卻沒想到大家的反映這麼熱心。

俞敏洪鼓勵多子女II孩子是幸福的價值體現,與金錢無直接關係

俞敏洪鼓勵多子女II孩子是幸福的價值體現,與金錢無直接關係


瞭解新東方發展史的人就一定知道俞老師的成長史,俞敏洪是一個出生於非常普通的農村家庭裡,從小吃不飽,因為自己瘦弱矮小,經常遭受別人的欺負。

後來經過三次高考,最終才考入北京大學;俞老師曾在畢業典禮上說過這麼一句話:

”大家都獲得了優異的成績,我是班上落後的同學,但我想讓同學們放心,我絕不放棄,你們5年幹成的事情我幹10年,你們10年幹成的我幹20年,你們20年幹成的我幹40年,如果實在不行,我會保持心情愉快“。

是的,只有不肯放棄的人,才能最終得到屬於自己的那份榮耀那束亮光。

俞敏洪鼓勵多子女II孩子是幸福的價值體現,與金錢無直接關係

時至今日,走進俞老師的辦公室還能見到一幅掛在牆上的放大照片:

“在一片長著荒草的田地上,立著兩間已無人居住、搖搖欲墜的破瓦房——那是俞敏洪在江蘇的老家。”

別人的辦公室都是掛著名畫來彰顯自己的業史,而俞老師卻掛著這張滿是貧窮與落後的照片,拿他自己的話就是:

“拍下照片,為的是永遠記住過去,記住生命中那一段又一段孤獨、失敗與屈辱的日子。”

俞敏洪鼓勵多子女II孩子是幸福的價值體現,與金錢無直接關係

一個有著強大內心承受力的人,再多的困難也算是人生的種種體驗。

很喜歡俞老師的一段人生感悟:

“如果我當年落榜、留學失敗、被北大處罰後接受大家的勸說安靜地過日子,現在我可能是個農民,可能是個外語系副教授,也可能和很多人一樣過著單位、社會為你設計的被動生活。對此,俞老師認為,被動的生活一旦成為一種無意識的習慣,我們就會像磨上的驢一樣被各種各樣的事情牽著鼻子在原地轉圈子,也許是被牽得太久了忘了是被牽著鼻子在生活,有時候不被牽著還感覺不舒服。

至於生孩子,生一個、生兩個、或是生四五個,不同的思想不同的閱歷及不同的境界都會有著各不相同的意見。

一、選擇生一個孩子的現象。

有人說如果生了多個孩子,父母在養育中要承受更多困難,比如全家人都要治病,經濟是否能支撐;孩子是否能接受自身疾病,社會的現實,不抱怨父母、怨恨社會,勇敢面對人生等。


俞敏洪鼓勵多子女II孩子是幸福的價值體現,與金錢無直接關係

在我周圍也不乏有著這種類似的事件,孩子一點小問題就往醫院跑,上午跑一趟下午接著跑;老大生病了老二又跟著發燒;大兒子剛娶了老婆又為老二發愁;娶一個媳婦要掏掉家裡半個江山,更別說面對有兩個男孩的家庭了。

說到這我想加一句:中國人普遍存在著一個病根,那就是有苦生怕別人不知道,就像魯迅先生筆下的祥林嫂,逢人就嘮嘮叨叨訴說自己的不幸,而不是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不幸。

俞敏洪鼓勵多子女II孩子是幸福的價值體現,與金錢無直接關係

著名作家丁玲說過,“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祥林嫂是被族權、夫權、神權三條繩索絞死的。

俞敏洪鼓勵多子女II孩子是幸福的價值體現,與金錢無直接關係

現在的我們統統比祥林嫂活得幸福,心思卻又和祥林嫂一樣孤獨,在茫茫中尋找同情與依靠。

如果人活著就是為了享受,生孩子是為讓他吃上名牌奶粉,穿名牌服裝,上最好的培訓班,進入最好的學校,過上貴族般的生活,那隻好建議這類人生一個孩子好了。

其實一心為自己為孩子而奮鬥的父母,沒有足夠的時間,受事業或是周圍環境的影響而身不由已,只能生一個孩子,這是有責任和現實擔當的父母,依然是好父母的表率。

俞敏洪鼓勵多子女II孩子是幸福的價值體現,與金錢無直接關係

所謂孩子不在於多而在於精。

二、選擇生兩個孩子的現象。

有人說有著先天性精神疾病或其他生理性遺傳疾病的家庭,建議少生,最好不生,因為養育孩子,除了生還需要創造溫馨環境並給予安全感,如果人格發展成畸形的家庭、也不適合生孩子。

那我想問,一個人在行動上要有所約束,難道在心靈上也要揹負著這麼落後而沉重的枷索嗎?

現在科學如此發達,婚前做個常規檢查,是對婚姻對父母對家庭的負責。誰都希望有個建康幸福美滿的家庭,這一定是建立在自身之上而不是建立在僥倖之上。

感情上的事情是道不盡的神秘,夫妻感情不和諧找孩子發洩是人格不健全不成熟的表現,即然不理性那就應該多學習如何做好爸爸好媽媽,而不應該把情緒隨便發到別人身上。

是的,太孤單會讓人產生各種幻覺,當無法滿足自己的時候便想找個東西來發洩,所以打遊戲是現代孩子接觸最多的業餘活動。

家中一個孩子太孤單,把孩子帶到這個世上是不忍心看著孩子在自己年老體衰時一個人奔走於城市的角落,多生一個孩子,挺好。

俞敏洪鼓勵多子女II孩子是幸福的價值體現,與金錢無直接關係

兩個人從小在家有個伴,在外有個照應,遇事有伴商量,對孩子對家庭都是道不盡的福音。

三歲前的孩子長的挺快,老大穿過的衣服,老二穿,豐富的物資再利用,沒什麼不好,心中有愛,有計劃地生活是中華民族獨有的傳統美德。


三、選擇生四五個孩子的現象。

人的一生誰者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只是有的人在不斷摸索中找到了合理性,正確性,從而過上了美好的生活。

俞敏洪老師也許從不會想到自己會有今天的財富和成就,也不曾想到兩個孩子在自己的精心教育下得以健康的發展,所以才會道出現代許多人不願說的話吧。

古代燕國的竇燕山,生了五個兒子:儀、儼、侃、爾、僖。由於孩子頗多,從小便按照古禮進行,家中男不亂入,女不亂出,男耕女織,和睦孝順,由於教子有方,最終五子聯科。大兒子做到禮部尚書,二兒子做到禮部侍郎,其餘三子也都做了官。

俞敏洪鼓勵多子女II孩子是幸福的價值體現,與金錢無直接關係

當時的宰相馮道贈詩:燕山竇十郎,教子以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俞敏洪鼓勵多子女II孩子是幸福的價值體現,與金錢無直接關係

還有大家熟悉的刑事鑑識專家李昌鈺,他有十幾兄弟姐妹,由於家道中落,全靠母親一人撐起家中的生活,據李博士回憶,母親王淑貞最經常對孩子們說的話是:

1>“待人要好,做事要專心,少說話,多做事。”

2>“做人要刻苦、堅強、善良。”

俞敏洪鼓勵多子女II孩子是幸福的價值體現,與金錢無直接關係

教育的目的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極力喚醒和鼓舞。

最終在王淑貞精心的培養下,13個孩子全成了博士,遍佈著各行各業。


做父母的教育子女,即要善於找準方法去教育孩子,更需要在教育的路上有著持之以恆的心態。

孩子是否成為國家的棟樑、家中的驕傲,和物質一定是沒有必然的關係,和父母的為人處事密不可分。

曾國藩用他的一生總結出了一句名言:“少年經不得順境,中年經不得閒境,晚年經不得逆境。”

俞敏洪鼓勵多子女II孩子是幸福的價值體現,與金錢無直接關係

一個人少年時不怕困苦,無論逆境或是順境都能以一種獨有的心態去面對,去克服,中年了就會有著充實而富有的精力去做自己的事業走向上美好的生活,最後有計劃的安享晚年,他的一生就是幸福的。

活著活著只有當離開人世的那一刻方知自己的人生是否幸福如意。

人人都有生孩子的權利,孩子同樣有來到這個世界的權利。

俞敏洪鼓勵多子女II孩子是幸福的價值體現,與金錢無直接關係

如果生孩子是希望用金錢找教育,對於孩子來說,一定是不幸福的。因為他得不到被愛。

如果生孩子是為了這個世界多一個健康的生命,是希望孩子做一個快樂、正直、獨立勇敢的人,既使他沒有豐富的物質條件,他依然會幸福有愛,因為他從小就學會了愛的能力,長大同樣會有愛自己愛別人、愛國家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