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人类老家维龙加(国家公园环球行)

这里是人类老家维龙加(国家公园环球行)

维龙加是非洲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公园和世界遗产地,也是山地大猩猩的栖息地,为古人类研究提供了丰富且价值极高的资料,因此维龙加等国家公园也被称为人类的老家。

这里是人类老家维龙加(国家公园环球行)

这里是人类老家维龙加(国家公园环球行)

这里是人类老家维龙加(国家公园环球行)

这里是人类老家维龙加(国家公园环球行)

这里是人类老家维龙加(国家公园环球行)

维龙加是最古老的非洲,这里曾经是人类的老家;

维龙加是最年轻的非洲,最著名的物种是大猩猩。

这里是人类老家维龙加

主讲专家: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朱永杰

维龙加国家公园创建于1925年,位于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是非洲最早的保护区之一,1994年被列入世界濒危遗产名录。公园占地8090平方公里,大部分处于维龙加山脉的山地环境,海拔从塞姆利基河谷的680米到鲁文佐里山脉的5109米不等。公园里有尼拉贡戈和尼亚姆拉吉拉两座活火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使其成为多种生物的栖息地,在这座公园,最著名的物种是大猩猩和金丝猴。

阿伯丁的大公园群

维龙加国家公园位于阿伯丁裂谷,而阿伯丁裂谷是东非大裂谷的一部分。东非大裂谷在传统概念中特指从亚洲黎巴嫩的贝卡山谷一直延伸到非洲东南部的莫桑比克,全长约6000公里,是一条断断续续的地理断裂带。东非的大裂谷有两个分支,西部裂谷和东部裂谷。西部裂谷,也被称为阿伯丁裂谷,与非洲一些最高的山脉接壤,包括维龙加山脉、米通巴山脉和鲁文佐里山脉。它包含了一些裂谷湖泊,其中有世界上最深的坦噶尼喀湖,深度达1470米。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为生活在那里的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使其成为世界上陆地动物,特别是大型哺乳动物的家园。在东非大裂谷地区,有很多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除维龙加国家公园外,还有乌干达的鲁文佐里国家公园和伊丽莎白女王国家公园,卢旺达的火山国家公园、塞伦盖蒂国家公园、马赛马拉国家公园等。

根据人类学“走出非洲”理论的研究,人类在15万-20万年前就是从东非大裂谷的分支阿伯丁裂谷走出非洲的,逐渐演化成今天的样子,创造了灿烂的人类文明。这里的国家公园与保护区,如维龙加国家公园、鲁文佐里山脉、伊丽莎白女王国家公园、卢旺达火山、坦桑尼亚贡贝溪等一直是黑猩猩、大猩猩等的研究基地,为古人类研究提供了大量具有极高价值的资料,因此维龙加等国家公园也被称为人类的老家。

生物资源丰富多样

维龙加国家公园位于尼罗河流域,它的北部部分地区是热带草原和山地森林。国家公园的中心部分包括了爱德华湖的大约2/3,一直延伸到东部至乌干达的国境。湖的西岸是一条3-5公里宽的狭窄走廊,将国家公园的北部和南部连接起来。维龙加国家公园的南部有尼亚姆拉吉拉、尼拉贡戈和米肯诺火山,山坡上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维龙加国家公园的北部与乌干达的赛穆里基山和鲁文佐里山国家公园相邻,中部与伊丽莎白女王国家公园接壤。

阿伯丁裂谷的气候受到热带辐合带和厄尔尼诺-南方振荡运动的影响,3-5月中旬和9-11月是主要的雨季。爱德华湖周围热带草原是公园最干燥的区域,月降雨量平均为30-40毫米。北区每月平均降雨量可达220毫米,南区160毫米。海拔较低区域的平均温度为23-28℃,海拔较高区域为16-24℃,平均温度很少低于14℃。

维龙加的火山为这里的土地提供了丰富的矿物质,丰沛的降雨和利于储水的地形地貌让山区能够储存足够的淡水,使维龙加较低的山地区域总有较充沛的淡水供应。这里生长着很多动物们喜爱的植物,再加上高山、森林、草地、湖泊、河流等多样的生态系统,使这片区域成为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记录的动物和植物种类超过3000种,其中300多种是阿伯丁裂谷的特有种。

维龙加国家公园约有2000多种植物,公园的平原以湿地和草原为主,有莎草、节肢扁形草、马鞭草、木兰草、树皮刺等。

在公园南部海拔1800-2800米的山地森林,生长着25米高的月桂树和高山竹林。高山竹林生长于海拔2300-2600米的山区。海拔2600米以上的亚高山植被最主要是非洲红杉。在海拔3700米的地方覆盖了大量的苔藓。

截至2012年,维龙加国家公园的动物种类包括196种哺乳动物、706种鸟类、109种爬行动物和65种两栖动物。国家公园中的灵长类动物有山地大猩猩、普通黑猩猩、金丝猴、红尾猴、蓝猴、中非红疣猴、斑毛巨猿、橄榄狒狒和灰颊巨猿等。在国家公园的北区,有非洲豹、马蹄鼬、巨型穿山甲、树穿山甲、凤头豪猪、鳞尾松鼠、白尾鼠等。1901年才发现的霍加狓体重180-317千克,第一眼看上去像半个斑马与半个貘的组合,实际上它与长颈鹿是近亲,原来的长颈鹿就是这个样子。

维龙加国家公园与相邻的伊丽莎白女王国家公园意外组成了“狮子保护区”。专家认为,该地区是狮子的潜在栖息地,如果能够有效遏制偷猎,那里的大型狩猎物种可以得到恢复。斯米利基河为尼罗河鳄提供了栖息地。阿伯丁裂谷的特有鸟类有红喉白鹭、基武画眉、肩带斑鸠、山面斑鸠、富豪太阳鸟、鲁文佐里双领太阳鸟等。

建园历程异常艰难

20世纪20年代初,一些欧洲保护运动的支持者支持在当时由比利时管辖的刚果东北部建立保护区。1925年4月阿伯丁国家公园(也就是后来的维龙加国家公园)成为非洲第一个国家公园,它被设计为一个以科学研究为导向的自然保护区,目的是研究与保护野生动物和以狩猎采集为生的“原始的”非洲俾格米人。几乎与此同时,比利时政府在维龙加创建了公园。

1926年,比利时代表团首次前往阿伯丁国家公园,确定公园占地面积为500平方公里。1929年,阿伯丁国家公园开始扩大保护区域,范围包括维龙加山脉、鲁特舒鲁的部分地区和爱德华湖以南的平原,最初面积为2920.98平方公里,随后几年逐步扩大。在公园扩大的过程中,胡图族和图西族土著失去了传统的土地权,并被逐出保护区,这也造成了当地土著的不满,为以后的冲突埋下了隐患。

1934年,刚果国家公园协会成立,作为国家公园的管理机构。在20世纪30年代初至1961年期间,比利时科学家对阿伯丁国家公园进行了几次考察。20世纪50年代末,图西族牧民和他们的牛破坏了公园内的自然栖息地,威胁到了公园大猩猩的食物基地。为此,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独立后的1960年进行了土地改革,宣布土地为国家财产,这对当地人民非常不利,保护区内的非法狩猎活动增多。1969年,阿伯丁国家公园和维龙加国家公园合并为维龙加国家公园。1996年,这个国家公园被列入拉姆萨尔湿地名录。

保护管理面临危胁

自20世纪90年代初,卢旺达种族灭绝事件发生后,成千上万的难民逃往维龙加国家公园附近的基武地区。1994年,大约有85万难民居住在公园周围。每天多达4万人进入公园寻找柴火和食物,砍伐森林。此后,两次刚果战争进一步破坏了该地区的稳定。

1996-2003年,有80名公园工作人员被打死。2006年12月至2009年1月,保卫人民国民大会控制了维龙加国家公园的米凯诺地区,他们通过向当地人民征收费用,以及进行各种非法活动,为自己创造经济收入,如偷猎、非法捕鱼、伐木、生产和走私木炭,以及武装抢劫和绑架等。这样的情况一直到2019年都没有得到改善。公园内的反偷猎巡逻受阻,一些公园工作人员和野生动物被杀。

2005年,欧盟委员会建议刚果民主共和国政府与英国非政府组织非洲保护基金建立公私合作关系。后者自2010年起负责园区管理,约80%的管理费用由欧盟委员会补贴。公园保护工作在随后几年被军事化,政府军和公园管理人员配备了武器,以阻止武装叛乱团体和其他偷猎者在公园内活动。2010年,公园工作人员与叛乱民兵在非法定居点发生冲突。2017年8月,5名护林员在爱德华湖附近的一次民兵袭击中丧生。2018年4月,5名护林员和一名司机被杀。自武装冲突爆发开始以来,截至2018年4月已有175名公园护林员遇害。2018年5月,两名游客被绑架,他们随后被安全释放。从2018年6月31日到2019年2月,该公园一直不对游客开放。

2011年,英国索科国际公司获得了在维龙加国家公园周边和大部分地区开采原油的特许权。刚果民主共和国政府官员支持索科国际考察团成员的勘探活动,而公园管理部门反对。在紧张局势加剧的过程中,公园的首席执行官于2014年4月遭到不明人员的袭击。

自1960年独立以来的数十年间,刚果常年暴力不断,是全球战火最浓的区域之一。维龙加国家公园的护林员们在战火和硝烟中,一直坚持保护这片人类祖先出生的地方。2015年6月18日,公园的护林员摩罗迪和莫伯拉努姆维获得国家地理学会劳力士年度探索者奖章,以表彰他们勇敢且不懈的努力。

未来前景令人担忧

刚果民主共和国旧称为扎伊尔,是非洲第二大国家,首都为金沙萨,因此这个国家也被称为刚果(金),全国人口超过7100万。民主刚果原为比利时殖民地,当时称比属刚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刚果民族独立运动逐渐酝酿,1960年2月宣告独立。

在独立以后的数十年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全国有254个民族,分属班图、苏丹和尼洛特三大语系,班图语系各部族占全国人口的84%。每次选举几乎都会引发抗议和流血冲突。持续不断的社会动荡背后是庞大的人口、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国家治理体系,几乎没有像样的现代教育体系。

越来越多的人为了逃避战火,就像以前的大猩猩一样躲避到深山老林中,在这里,贫穷的人们只能依靠刀耕火种,在森林中开垦农田,种点粮食果腹;非法采伐森林、获得木材收益;用落后的手段采矿导致大片森林死亡,河水污染。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口寻找新的农田,砍伐森林,生态系统严重破坏,造成大量野生动物死亡。

让国际社会非常担忧的是,维龙加国家公园所在区域的几个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社会持续动荡,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稳定、老百姓的生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公园的自然保护在社会政治极不稳定的环境下,很难正常开展工作,本来就已经陷入濒危状态的大猩猩等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更令人担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