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自由的靈魂,是對生命最好的熱愛

《海上鋼琴師》|一顆自由的靈魂,是對生命最好的熱愛

《海上鋼琴師》是由意大利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所導演的最著名的時空三部曲之一。電影主要講述了天才鋼琴少年1900充滿傳奇而又悲情的一生,他的一生從未下船,但他的名字卻因他的鋼琴曲而聲名遠播。

1900出生後便被父母拋棄在弗吉尼亞號,而後被老船長丹尼所收留。丹尼雖然只是一個貧窮的輪船工人,但他卻給予了1900無微不至的關愛,他陪他瘋玩,陪他鬧,只要是他想要的,他都會盡全力去滿足他。

受著老船長和其他工人們的照顧,1900在船上度過了他出生以來最為快樂的童年時光,他讀書寫字,學習翫鬧,無憂無慮地生活著。直到丹尼死後,船長想把他送下船,但他卻像人間蒸發一般,消失得無影無蹤,船長找遍了他所有可能待過的地方,卻一無所獲。直到他又忽然出現,用鋼琴聲吸引了船上所有船客的目光。

《海上鋼琴師》|一顆自由的靈魂,是對生命最好的熱愛

他坐在凳子上,兩隻腳吊在空中,他的雙手在鋼琴上嫻熟地彈奏著,美妙的音符隨著他指尖的飛快躍動緩緩流出,大家都被這美妙的鋼琴聲聽呆了,包括船長。誰也不知道他忽然而來的鋼琴天賦是如何獲得的,但不重要了,鋼琴天才1900出現了。

可天才註定是孤獨的,1900超高的鋼琴天賦對於他來說既是幸,也是不幸,不幸的是他只能一個人承受站在高處的孤獨,他因為對於鋼琴的執念與超常規的付出,他的一生甚至沒有一段真正的愛情,但同時,他又是幸運的,他通過鋼琴結交了一個知心好友,邁圖斯,雖然沒有愛情,但他收穫了這世間最為真摯的友情,對於他來說,他的一生有鋼琴和好友已然足以。

這整部電影給人的感覺是非常孤獨的,無論是那可以深入人心的絕美鋼琴聲,還是那個讓1900唯一心動過的女孩,都給人一種孤獨的感覺

我們通過藉助藝術來尋找同感,在音樂聲中找尋內心那些共同的情感,我們把它稱為真善美,1900的鋼琴聲之所以美妙動人,除了他的技巧外,更多的是因為他內心的那一份純粹,那種從來不被世俗汙染,也從來不為了利益而讓自己的音樂離開自己的純粹。音樂就是他的生命,他將他的整個生命都用音樂表達出來了。

所以後來,他不肯下船,寧願和船一起被炸掉也不願走入俗世也就不難理解了。他的好友邁圖斯在勸說他無果的情況下放棄,用自己的理解成全了他靈魂的自由與完整。

對於1900來說,活著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怎樣活著。也許在常人無法理解,留得青山在,不在沒柴燒,但對於他來說,肉體的存在不是他所要追求的最終目的,反而是一顆自由的靈魂,他寧願犧牲肉體來成全自己自由的靈魂。

《海上鋼琴師》|一顆自由的靈魂,是對生命最好的熱愛

正如他在最後邁圖斯所說的那段話:

“這些城市,你唯一看不見的,是他的盡頭。拜託,讓我看看這些城市的盡頭,當我在舷梯上時,一切都很美完美,而我的大衣,也讓我很體面,看上去帥氣,而當時,我真心很想下船,但是那不是問題所在,阻擋我下船的,不是我看見的,而是我看不見的。在那些無限延伸的城市裡什麼都沒有,唯獨沒有盡頭。我看不見的,是這一切的盡頭,世界的盡頭。”

他無法選擇地上的任何一條路,他害怕自己無法像在船上一樣心無旁騖地彈奏只屬於自己的鋼琴曲,所以,他駕馭不了陸地那艘大船,但是幸運的是,他可以選擇將自己的舞臺設在這艘船上。

魯迅先生曾說過,“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從這一點來看,天才鋼琴師1900的消失對於這個世界來說,的確是一個悲劇,但對於他自身來說,卻是一個解脫,一種自由。選擇和船一起被炸燬,是他為自己彈奏的最後一曲絕美鋼琴曲,用肉體成全靈魂的完整。

這部電影之所以可以成為經典,我想,除了1900這個飽滿的人物之外,還有導演對於細節和環境的把控,大量地表現1900的內心世界,還有周邊景物和個人內心世界的完美結合,外加絕美的鋼琴曲,這些都讓人念念不忘。

也許電影的最後,我們耳邊會響起匈牙利詩人的詩歌:“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那是1900用生命彈奏的最華美的樂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