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以“綠”為底 繪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畫卷

清晨6點,東方泛起魚肚白,整座城市還“睡意惺忪”。在普洱中心城區一幢10層樓頂,網名為“茶城紅”的攝影愛好者已蹲守多時。他不住地調試手裡的相機,等待著一場天地姻緣的際會。清晨的陽光“喚醒”了在鋼筋水泥的森林中穿梭的城市人,一片片連綿的茶地逐漸顯現,被鍍上一層金黃,“茶城紅”按動快門,拍攝下了一幅幅“普洱綠”“普洱藍”,刷爆了他當天的朋友圈。

在普洱,像“茶城紅”一樣的“攝友”有很多,他們捕捉“普洱綠”與“普洱藍”的每一次驚豔亮相,也成為普洱這座城市空氣質量持續向好的見證者。

“在樓頂也有最美的‘藍’和‘綠’,很難得。”“茶城紅”告訴記者,只有在普洱,他才有這樣的好“運氣”,隨時邂逅“普洱藍”,並且天天都能在“綠海”中翱翔。

坐城觀山,推窗見綠,仰望藍天,俯掬清波……普洱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圍繞建設“生態宜居之城、健康養生之地、普洱茶文化之源”,構建綠色發展制度體系,加快推進生產體系、生活方式、生態環境綠色化,推動形成優美城鄉形態、健康生活方式、綠色消費的大格局,實現城市和諧宜居和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普洱:以“綠”為底 繪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畫卷

——綠色崛起 打造生態宜居之城——

普洱:以“綠”為底 繪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畫卷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普洱抓住建設“生態宜居之城”這一關鍵,從規劃引領、生態保護和環境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等方面入手,重塑城市空間佈局,為城市生態宜居開闢空間,描繪美好圖景。

開展“三線一單”編制工作,將8000人遷出生態功能區,建立自然保護區14個。在普洱市10區縣中,景東、鎮沅、孟連、西盟4個縣被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積極申報建設哀牢山—無量山國家公園,森林覆蓋率從2017年的69.4%提高到70%;率先完成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工作,90%以上的生態系統和80%以上的珍稀瀕危物種得到保護,形成多樣化生態環境系統;出臺相關實施意見,以高原特色現代農業、林產業、生物藥和大健康、文化旅遊、數字經濟為切入點和突破口,提升綠色發展能級,探索城市綠色發展新模式。

宜居之城需要精細化管理。普洱市一方面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城市交通微循環,提升停車、公廁等服務設施水平,城市功能得到了較大完善。全力加快綠化亮化工程建設,按照“一街一景、一路一特色”的原則進行提升,打造了一批靚麗的城市景觀亮點。另一方面強化衛生、交通等城市秩序的綜合治理,推進城市“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強力治理中心城區亂排油煙、汙水直排、城市噪聲、渣土漏撒等影響城市環境質量的問題,營造了整潔、有序、優美的城市環境。同時把城市周邊村莊納入城市建設管理,將城郊接合部、城中村等一併規劃建設,實現了與城市建設的同步協調和共同發展。

近年來,普洱市先後被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中國最美特色小鎮”“中國十佳綠色旅遊城市”“中國天然氧吧”“中國康養城市”。“生態立市、綠色發展”,讓環境優美、生活舒適的普洱更加“好在”,一步步地成為居者自在、聞者嚮往的生態宜居之城。

——綠色發展 建設健康養生之地——

普洱:以“綠”為底 繪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畫卷

如果說“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是普洱人的生態福利,那麼發展大健康產業,深度推進文旅融合則讓“健康養生”在普洱觸手可及。普洱市委、市政府將普洱當作一個大景區進行規劃打造,支持全域旅遊和大健康產業多規合一,構建以休閒度假康體養生為核心內容的“一心兩軸三區兩點”文化旅遊空間佈局,全方位打造“民族文化萬花筒、自然景觀大觀園、健康生活目的地”。

“養在普洱”,旅遊與醫療、體育、生物保健等相關產業不斷融合,融創、東軟等企業與普洱在醫療健康、康養度假、健康大數據平臺建設等領域開展合作,百里普洱茶道、茶馬古城旅遊小鎮等項目正如火如荼地加快建設,著力構建“大健康+全域旅遊+康養+特色小鎮”鏈條,打造出景谷芒卡熙康·雲舍健康度假酒店、倚象山茶旅汽車旅遊營地等一系列養身、養心、養神的精品旅遊產品。“中國普洱茶節”“端午百草根節”等節慶,向遊客傳遞著普洱茶飲文化、食療藥膳、藥源同飲文化。同時,普洱正積極構建中部思茅—寧洱茶文化休閒養生區、北部景東—景谷—鎮沅山水生態休閒養生區、西南部瀾滄—孟連—西盟“綠三角”原生態休閒養生區。

近年來,普洱市重點開發優質特色天然藥用資源,促進普洱特有藥用資源的本土化開發和產業化發展,支持大唐漢方、淞茂等企業做大做強,打造生物醫藥品牌,基本形成一條從種植、初加工到成品藥的產業集群。美麗鄉村和景區景點建設也取得了新突破。茶葉、咖啡、石斛等特色莊園不斷髮展,形成了集康養文化、民族風情、山水田園、高端民宿為一體的旅遊特色產品。

鋼筋水泥的叢林需要綠意的點綴,城市的美好生活少不了詩意的棲居。普洱,正向著集文化旅遊、養生養老為一體的國際性旅遊休閒度假養生基地大步邁進,以更多優質文旅大健康產品供給,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綠色傳承 守護普洱茶文化之源 ——

普洱:以“綠”為底 繪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畫卷

普洱因茶而興、因茶而名。茶,是普洱的根、普洱的魂、普洱的歷史和記憶。只有做好“茶文章”,守護好普洱茶文化之源,普洱才能實現城市和諧宜居、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普洱市主動服務和融入“千億雲茶產業”戰略,著力推進“普洱茶文化之源”建設,以建設綠色、生態、有機農產品基地為方向,建立普洱市茶產業發展標準化體系,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

對此,普洱在抓標準、抓品牌、抓融資、抓莊園、抓整合、抓“互聯網+”上狠下功夫,建成了一批生態有機茶園,培育了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搭建了一批產業服務平臺,推出了一批有標識、有標準、有檢測、有監控,可識別、可查詢、可追溯、可信任的“四有四可”名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同時,以信息化帶動產業化、標準化、品牌化,通過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多種信息化技術相結合,高山茶園專業合作社、龍生茶業公司、原生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等實現可視化安防預警、土壤環境實時監測、數據分析智能聯動、安全生產追溯管理;普洱茶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使用區塊鏈技術,通過NFC芯片將普洱茶餅獨特的紋路特徵記錄與數字“身份證”匹配,為每一餅普洱茶配上身份標識,從源頭上確保茶餅實物與數字信息的唯一對應關係,實現每一餅茶葉從茶餅壓制、成品包裝、倉儲入庫、銷售流通等環節的全程可追溯;鼓勵企業與國內外知名的電子交易機構合作,支持有實力企業自主創建電子銷售網絡,現有150餘家企業註冊開店,上線產品達1948個,“互聯網+”成為普洱走向世界的新“茶馬古道”。

瀾滄景邁山,保留著世界上最大的人工種植千年萬畝古茶林,同時,地下也埋藏著儲量達22億噸的鐵礦。普洱市委、市政府慎重研究後決定,以保護古茶林生態資源和民生福祉為重,放棄開採鐵礦。目前,景邁山古茶林已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公佈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景邁山茶林文化景觀成功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當城市融入大自然,藍天白雲日日得見,綠水青山成為窗外平常風景,健康養生觸手可及,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幸福,才能溫暖每個人的心。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建設“生態宜居之城、健康養生之地、普洱茶文化之源”,普洱將以披荊斬棘的決心和魄力,用生態畫筆,繪就著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清新的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新畫卷。

撰 文丨普洱日報融媒體記者 王博喜莉

編 輯丨李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