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慶:“隔離經濟”下城市物流發展的思路與對策建議

城市物流是城市經濟的支柱性、先導性產業,對於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保障供應鏈區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城市物流在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等不可抗力特定環境下,需建立一套與之相適應的物流體系。本文對“隔離經濟”這一特殊環境下的城市物流特點、面臨的挑戰等做了系統分析,並在此基礎上提出“隔離經濟”下城市物流發展的思路與對策建議。

一、“隔離經濟”下城市物流的特點

(一)健康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保障製造業供應鏈的生態健康,二是保障城市消費物流安全健康,三是保障城市應急物流高效協同健康。

(二)輸入性。“隔離經濟”下城市資源持續消耗,急需調動外部資源對城市的生產、生活以及應急物資及時輸入和補充。城市物流自給不足的供需關係決定了城市物流的流向由內外雙向流動變為外部輸入性為主。隔離時間越長,輸入性特徵越為明顯。

(三)指令性。“隔離經濟”打破了市場配置資源模式,城市物流活動表現為“一弱一強”的特性,即市場性持續削弱和計劃性不斷增強。在此狀態下,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對物流活動進行協調幹預,以降低隔離狀態對城市經濟和居民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物流活動也隨之由競爭性轉向為指令性。

(四)平臺性。“隔離經濟”倒逼政府和相關主管部門強化對市場的干預能力。必須建立城市物流指揮型、協同型、應急型、服務型等平臺,實現對城市物流活動的合理預測和科學調度,保障“隔離經濟”下經濟社會的平穩發展、度過困境。

二、“隔離經濟”下城市物流面臨的挑戰

(一)需求側主導下的“隔離經濟”,城市物流活動能動性大幅減弱。隨著“隔離經濟”對生產製造、進出口貿易和城市消費的影響,物流有效供給嚴重不足,脫離市場軌道。

(二)城市物流“高效、安全”的管理和技術受到嚴重衝擊和挑戰。因“隔離經濟”採取的園區關閉、交通管制、人員疏散等緊急措施導致城市內部和周邊區域物流網絡不暢、車輛通行受限、從業人員無法到崗,城市物流的時效性和安全性大幅降低。

(三)供應鏈金融體系脆弱,中小物流企業生存難以為繼。在“隔離經濟”下,物流金融有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危機。

三、城市物流發展的思路與對策建議

(一)調整城市物流系統規劃與佈局。國家層面依託國家物流樞紐在物流運行體系中的骨幹作用,重新進行合理佈局,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省市層面依託國家級示範物流園區,合理佈局物流園區、城市配送中心,構建綠色、高效的城市配送網絡體系。

(二)大力實施供應鏈戰略。發展製造業供應鏈,補齊產業鏈短板;發展城市消費供應鏈,加快形成高效、敏捷的城市供應鏈體系。以供應鏈提升城市產業鏈、價值鏈。

(三)整合優化城市物流信息系統。運用衛星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無線通信、無線射頻、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信息技術手段,整合物流企業、物流園區、物流節點、物流樞紐資源,構建城市物流信息服務平臺,提升輔助決策能力。

(四)加強城市物流中心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城市產業結構特點,建設完善佈局商貿型、加工型、倉儲型、配送型、應急型等不同類型的物流倉儲和配送中心,形成暢通完整的城市物流網絡。推動無人機、無人配送車、機器人、智能倉儲、自動分揀等智能裝備的應用,滿足應急物流和無接觸配送的需求。

(五)大力發展社區物流。合理制定社區物流規劃,整合社區物流資源,依託城市配送、快遞、即時物流等為社區居民提供生活物資採購和配送服務,依託智能快遞櫃、無人配送車、無人機等智能化裝備大力發展社區無接觸配送,解決社區末端配送“最後1米”的問題。

“隔離經濟”對城市物流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也帶來了新的機遇,應及時完善城市物流發展體系、加快物流基礎設施和網絡建設、提升物流科技水平,用現代化管理手段推進城市物流高質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