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醫,我驕傲!

1.坦率地說,碰到這樣的疫情,西方模式根本無法應對


坦率地說,碰到這樣的疫情,西方模式根本無法應對,只要看看澳大利亞和美國加州去年如何應對森林大火,看看美國如何應對2005年卡特里娜颶風災害,看看美國如何應對2009年H1N1病毒;


再比較一下,中國是如何應對2008年汶川地震和這次新冠病毒的,結論不言自明。


中國,中醫,我驕傲!


中國這次採取了果斷的應對措施,效果顯著,贏得了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理解和支持。


這次武漢迅速啟動十幾個方艙醫院,收治輕症患者,境外居然有人散佈謠言說這是“集中營”,但方艙醫院的患者開始練起廣場舞、八段錦、太極拳、廣播體操,把老外都看得眼花繚亂,而且隨著出院的人越來越多,所謂“集中營”的謠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① 美國應對這種大型傳染疾病的做法,大致就是政府發警示,提供一些便利,然後基本上是個人的責任。


我們不妨和美國應對2009年H1N1疫情做一個具體的比較。2009年3月底,在美國加州和墨西哥爆發了H1N1流感,美國反應的速度應該說不慢。


4月15日美國發現第一例樣本,

4月18日就報告世衛組織,

4月21日開始研發疫苗,

4月23日向公眾披露,

4月25日也就是美國發現第一例樣本後10天,世衛組織就宣佈H1N1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衛生公共事件”,級別逐步升高,到6月升至最高等級6級。

4月26日,美國政府也宣佈全國範圍內的公共衛生緊急情況,開始釋放應對疫情的國家戰略儲備。


但令人遺憾的是,美國的防控舉措總體上沒有產生多大效果,未能阻止疫情迅速蔓延,蔓延速度非常之快,三個月後,世衛組織就不再要求各國報送確切的數量,只能是統計多少算多少。


疫情爆發後的6個月,奧巴馬總統宣佈美國進入“全國緊急狀態”,但此時疫情傳播已完全失控,直到第二年春夏之交才被遏制住,最終根本沒有準確的疫情數據,美國疾控中心CDC只能通過模型推算美國的疫情狀況。


從2009年4月12日到2010年4月10日,這一年內,估計美國有6080萬例感染,也就是美國人口的五分之一受到感染。其中27.4萬例住院治療,12469例死亡,住院人群中死亡比例是4.5%。


如果將此和中國的情況比較,那麼就把這些數字乘以4,因為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4倍還多一點,這大概就等於兩億五千萬人感染,相當於至少是10個上海的人口被感染,110萬人住院,5萬人死亡。


此外,由於沒有采取任何手段阻止該疾病的國際傳播,到2012年底,H1N1疫情已傳染至全球214個國家和地區,導致全球高達284500人的死亡。


總之,無論用什麼標準看,美國對這次疫情的應對都是相當失敗的。其失敗的主要原因大概有這麼幾個:


一是,美國許多州的公共衛生資源無法應對這麼大規模的疫情,而聯邦政府的跨州協調能力嚴重不足。


二是,2008年美國剛剛爆發了戰後最嚴重的金融危機,企業倒閉,公司裁員,政府根本沒有財力來應對這樣的突發疫情。美國疫苗公司的生產也遠遠沒有達到原來設定的目標。


三是,美國政府和媒體都宣傳該疾病致死率低,導致許多民眾放鬆警惕。


第四,美國嚴重缺乏國際責任感。


那麼,美國應對這種大型傳染疾病的做法,用民間的講法,大致就是政府發警示,提供一些便利,然後基本上是個人的責任,自己採取防範措施,該去醫院就去醫院,醫生能不能救活全憑自己運氣,當然還要看財力,至於是否會蔓延到全球,那美國是不管的。

如果民眾對美國政府或者美國醫院有任何不滿,可以打官司,當然勝訴可能性非常之低,昂貴的律師費還要自行支付。


比較中國與美國的應對態度和效果的差別,實際上就是兩種政治制度的差別。


美國所謂的民主制度,說到底是一種程序民主而已,只要政府做的不違反程序,就算完成任務,大不了下次選舉換一個政府。新政府上來之後還是這樣做,多數人也沒轍。整個國家的制度設計就是如此。


當然美國有一個本事,就是資本力量控制的美國主流媒體,擅長設置議題,轉移視線,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當然最終受到損害的是普通百姓,富人是不大會有危險的。


不少美國網友認為,這次美國媒體大肆炒作中國疫情,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轉移美國公眾對此時此刻美國政府應對國內流感乏力的關注。


② 中國黨政體制對整個民族的命運負責


中國的政治制度是實質民主導向的,中國黨政體制對整個民族的命運負責,對中華民族的延續負責,用經濟學話語來形容,更像是“無限責任”政府。


中華民族有“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文化傳承,中國共產黨擁有以人民生命安全高於一切的政治理念,強大的組織能力、動員能力和協調能力。


中國人民有強烈的家國情懷,眾志成城,共戰疫情。一聲令下,14億人可以都宅在家裡,把病毒“悶死”。中國軍隊有“誓死不退,永不屈服”的戰鬥精神。


中國模式特點是多管齊下、互相協作,從大批公立醫院及大量奮不顧身奔赴前線的醫護人員,到無數辛勤工作的基層工作者、志願者,從電力、電信、糧油、航空運輸等領域的大型央企,到華為、阿里、騰訊、京東等大型民企瞬間投入戰鬥。大家齊心協力打好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和總體戰。這樣的民族、這樣的政黨、這樣的人民、這樣的軍隊、這樣的模式是無以倫比的,也是不可戰勝的。


坦率的說,只有中國這樣的國家、這樣的政治制度,寧可犧牲一段時間的經濟下滑,也要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所以才有世衛組織總幹事的感嘆,到現在為止,中國把99%的發病率完全限制在境內,為國際社會共同解決疫情創造了一個寶貴的窗口期,也為世界防疫事業設立了新標杆。


在這個意義上,中國抗疫模式,就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際行動。這和美國那種美國優先、極端自私、以鄰為壑、我贏你輸的模式截然不同。從短期來看,中國模式意味著中國一國承擔更多的責任和代價。


中國,中醫,我驕傲!


2.傳染性疾病要更早重視


我讀過南非戰略分析家、名為邁克爾·鮑爾在英國《金融時報》上發表的一篇文章,標題是《政府還能做得更好嗎》,他對西方指責中國的抗疫舉措感到義憤填膺,他說:


請大家不要忘記40年前美國科學家詹姆斯·柯倫為首的團隊首次在舊金山發現艾滋病毒,1981年6月就發表文章提醒美國注意致命的傳染病,提醒國際社會注意致命的傳染病。


到1983年,法國病毒學家首次在世界上分離艾滋病病毒,但當時美國里根政府對此毫不在乎,甚至公開稱這種傳染病為“同性戀瘟疫”。


而當時美國已經有800多人死於艾滋病。一直到1985年9月17日,艾滋病已在美國造成12000人死亡,里根總統才第一次使用“艾滋病”這個詞。


所以,邁克爾·鮑爾說:“你能想象中國領導人在新冠肺炎爆發4年後才開始使用‘冠狀病毒’這個詞嗎?”


中國領導人不到一個月就使用這個詞。他感嘆,如果美國政府能夠從一開始就注重艾滋病的防控,人類所蒙受的災難就會大大減輕。


眾所周知,截止2018年,全世界累計有7490多萬人感染了艾滋病毒,其中3200萬人死亡,他們已經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3. 希望我們整個社會都更加重視中醫


1987年4月15日,中國領導人鄧小平會見來訪華的坦桑尼亞前總統尼雷爾,我擔任翻譯,後來話題轉到了艾滋病。


鄧小平當時非常肯定地說“艾滋病,美國最多,吸毒是一個主要原因”,接著又說“我們現在在嘗試用中草藥來治療艾滋病”。尼雷爾聽後說,對我們坦桑尼亞來講,現在最大的疾病還不是艾滋病,而是瘧疾。


當時,尼雷爾的判斷也許是對的,但從今後發展情況看,他低估了艾滋病在非洲氾濫的可能性。


上世紀90年代,在博茨瓦納、南非、坦桑尼亞、莫桑比克、斯威士蘭等非洲國家,艾滋病當時已經成為當地的頭號殺手,一些國家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是艾滋病毒感染者。在斯威士蘭,棺材行業一度成為整個國家增長最快的產業。


那天,鄧小平還和尼雷爾總統探討了中非合作,用中西醫結合來治療瘧疾和艾滋病。鄧小平對他說,中國土地革命時,我們打仗缺醫少藥,治病很多都是靠中草藥。


我回憶這段往事想說明兩點:


一是,中國從最高領導人到普通民眾都認為傳染疾病是人類公敵,各國都要精誠合作,共同應對。人類歷史上經歷過天花、鼠疫、麻風、瘧疾等眾多瘟疫,沒有任何國家可以獨善其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人類社會的唯一正道。


二是,面對各種肆虐的病毒,我們要探索中醫藥治療和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醫、西醫各有所長,可以優勢互補。


這次抗疫過程中,中醫藥發揮了很好的療效,十分鼓舞人心。希望我們整個社會都更加重視中醫,更加重視中西醫結合,這條路一定走得通,而且應該是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的寶貴貢獻。


4. 疫情期間西方有一些不好的言論,不要理睬他們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公共衛生法律與政策中心主任霍奇,指責中國“封城”導致“侵犯人權”。還有美國學者呼籲關注中國採取隔離檢疫所謂的“陰暗面”。《紐約時報》甚至載文稱“新冠病毒危機暴露中國治理體系的‘失敗’”。


最後,連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夫人何晶女士也看不下去,她發聲質疑,“如果中國治理體系‘失敗’,那麼美國流感死亡案例這麼多,又暴露了什麼?”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CDC)截至今年1月25日的報告,估計從去年10月1日開始,也就是3個月不到的時間內,美國的流感已導致至少1900萬人感染、1萬人死亡,甚至其中至少包括68名兒童。


西方媒體這一輪鼓譟再次印證了我們經常提及的一個觀點,也就是在西方還有一些偏執狂,在他們眼中,中國怎麼做都是錯的,控制疫情是“違反人權”,疫情失控是“治理失敗”。


所以,我們的結論很簡單,不要理睬他們,就像魯迅先生當年所說,鄙視這樣的人,“連眼珠子也不轉過去”,我們該做什麼就做什麼。


5. 除非中國恢復生產,否則許多國家藥企的供應鏈、供應將很快耗盡


2003年非典爆發的時候,中國製造業只佔全球製造業的8%,今天卻佔到四分之一。如果中國製造業受到打擊,美國將深受其害。


今天的世界經濟早已是密切聯繫的一個整體,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美國《財富》雜誌不久前刊文感嘆,今天幾乎所有重要的電子消費產品都依賴中國。中國iPhone工廠復工推遲的報道,使蘋果市值跌掉270億美元。


湖北是全球汽車零配件供應的關鍵區域,因為疫情全球汽車產業掀起了一場停產危機,從日產到韓國現代都因為中國供應的零部件短缺而受重創。


德國近三分之一的企業遇到供貨問題,連美國的藥品供應也出現了危機,美國使用的抗生素大部分來自中國,胰島素、抗抑鬱藥物、血液稀釋劑等等,都直接或間接地依賴中國的供應鏈。


所以英國《金融時報》認為,除非中國恢復生產,否則許多國家藥企的供應鏈、供應將很快耗盡。


來源:健康時報(ID:jksb2013),綜合自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轉載請註明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