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魚絕食?雙手奉上最全處理方案!

海水魚絕食?雙手奉上最全處理方案!


在水族箱中飼養海水魚,在購買魚只之間經過目測健康狀態的觀察之後,恐怕最關心的就是它開不開口吃東西的問題。


一般來說,這些水族商店的新進魚只大約需要經過2天,或者一個星期的時間才會適應環境,並且接受食物。


這主要的原因則是:基本上在這些魚通過層層經銷商輾轉以“商品”的名義逐層銷售的時候,就可能為避免造成運輸途中包裝袋內的水質發生汙染問題而停食日久,加上每一個經手的經銷商的處理新魚的手法大都各有一套,所以這些措施實在可以說對於魚更多的是一種折磨;再加上運輸途中狹小的空間的包裝方式,這些新到的魚只可以說已經是元氣大傷了,需要時日才能得以恢復,所以“開口”的時間也就是需要在它們適應了環境以後。


活餌(例如:水蚤、豐年蝦等等)

冰凍餌(例如:豐年蝦、血蟲等等)

人工餌料(例如:顆粒、薄片等等)

一些買自菜市場的自己加工的新鮮海產餌料(例如:新鮮的蝦肉、貝肉等等)

新鮮的蔬菜類餌料(例如:菠菜、生菜、青菜等等新鮮蔬菜的葉子)。


海水魚絕食?雙手奉上最全處理方案!


雖然看起來品種繁多,但這些可以用的餌料還是有所侷限,畢竟大自然的天然餌料是無法模仿的。也因此,一些嗜好特定活餌的海水魚類,我們無法長期飼養,或者說需要花費很大量的照顧時間;例如:海馬、海龍、剃刀、管口魚等等,這類魚幾乎只吃很細小的活餌,而遊動能力以及搶食能力又並不強,於是在大多數海水水族箱“強勁的水流和過濾設備”備置的情況下,變得很矛盾,或者說很麻煩,因為要是投餵活餌的量要是不太大,恐怕還是先被環境中的其他混養魚類先吃掉;


而如果加大投餵量,除了考慮殘餘餌料造成的水質汙染之外,恐怕還得考慮因飽食而排洩的汙染問題,當然也有一個辦法可以解決,那就是單獨飼養,這無疑非常花費時間和飼養空間……而另一些鰈魚或棘鰈魚(或是其他科別的魚類)等等的一些品種只以某些特定的活珊瑚或海綿等天然生物為食物,除非飼養者能夠不停地願意耗費財力購買這些物種來當作它們的食物,否則也是很難飼育長久……所以說,並不是每一種自海洋中捕捉而來的海水魚都是能夠在水族箱裡長期飼養的,因為不接受食物的最終的歸宿還是死亡。


海水魚絕食?雙手奉上最全處理方案!


多數新魚在不接受食物的主要原因除了上面所說的狀態尚未恢復以及自身食物對象的問題之外,其餘可能的原因大致上還有下面這些:


海水魚絕食?雙手奉上最全處理方案!


在這些因素得以考慮到並做出相應針對措施之後,對一條新魚來說,哪怕是四種類型餌料中的任何一種,也許都是陌生的。這就需要引導進食的魚了。當新魚適應了新環境,也適應了飼養空間內混養魚類,此時同類的魚爭搶餌料對於它來說是一種行為上的刺激,它也會有一種試圖嘗試的慾望,這樣開口的問題也就可能迎刃而解了但是在日常餵食的過程當中,也需要考慮,一些魚會很“專一”的嗜好某一種很獨特的餌料,長期以往往往就會營養不良,所以最好能夠以多元化的餌料來進行餵食(也可以趁此機會嘗試將活餌、冰凍餌等的食性轉換為更為方便且汙染性較少、營養性又高的人工餌料),以增加擇餌的機會,並使得營養均衡;


再者,吃飽和過量餵食,只是飼養者的一念之差,也的確很難使得飼養環境中的每一隻魚都能夠進食均衡,但是殘餌更容易導致水質的汙染,畢竟即使再強勁的生物過濾裡的硝化細菌也是無法能夠直接分解掉這些有機物的;所以寧願選擇少吃多餐的餵食方式,也不應該一次投餵很大的量。


海水魚絕食?雙手奉上最全處理方案!


在餌料餵食正常,飼養魚只健康的前提下,過於肥胖的魚也並不一定代表就是健康的魚,所以也應該考慮短期的停食措施,畢竟魚只在大自然的海洋中也有找不到餌料的時候,況且在人工飼養的環境中,它們在短期沒有餌料投餵的情況下,也是可以從缸內的生物石、底床等等場所尋覓到其他萌發的細小微生物。


但這種停食措施只能是短期,根據水族展館的朋友介紹,基本上,在他們的超大型水槽中飼養的魚類,每星期至少是停食一天,而這短短的一天並不會影響到魚類的健康。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