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區留學生親述:“警察要求我摘下口罩”


疫區留學生親述:“警察要求我摘下口罩”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發佈的疫情地圖 (截至3月24日14點)


直到歐洲、美洲變成一片紅色,很多人才開始關注到這海外的160萬留學生。


他們真正走入國內網民的視線,是在上週,從一位叫做@豌豆公主病的日常 的微博引爆全網開始。


網上流傳著這位法國留學生與警察和工作人員的對話視頻。畫面中她質疑監測點服務不到位,不喝開水,要喝礦泉水,同時也在網上了發佈種種不滿言論等。


此言一出引起了諸多網友的質疑和憤怒。回還是不回已經不單單是個人的選擇——很多人說他們不應該回來,回國潮會引起疫情的境外輸入風險。


一時間,關於留學生回國、海外生活的話題備受矚目。


疫區留學生親述:“警察要求我摘下口罩”

微博上關於留學生話題的熱搜


可疫情發展的態勢,沒給留學生們留下太多的思考時間。走還是留?怎麼留?


我們採訪了幾位在意大利、英國、德國留學的同學,看他們在海外的真實情況究竟如何。


意大利市長說:都給我回家


3月8日凌晨,政府宣佈封鎖米蘭、威尼斯等重要城市。當天,意大利確診超過2萬例。


停課是從更早些時候開始的。2月底,在“重災區”威尼託大區生活的婷婷,就已經接到學校的停課通知。


相較於國內對於疫情的關注,婷婷說她身邊的意大利同學都認為停課停得突兀。


威尼託是這次疫情的重災區,意大利的首例死亡病例,就是一名78歲的威尼託男子。


死亡病例的出現和確診病例的激增,使得學校和各類公共場所都關閉了。


疫區留學生親述:“警察要求我摘下口罩”

截至3月24日 威尼託大區疫情狀況


在猶豫了一陣子後,婷婷還是打算留在這裡。當時意大利到中國的航班已經取消,輾轉回國又非常麻煩,路上感染的風險也很大。


所以即便學校停課,她也依舊沒有回國,留在意大利的中國朋友家中。


疫區留學生親述:“警察要求我摘下口罩”

威尼斯街頭(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封城政策下,威尼斯島內島外都已經被封鎖,不能出入。如果需要特殊情況出門,也需要隨身攜帶一份證明。


“這個證明可以提前下載打印好,填好個人信息。路上有時候會有警察過來詢問,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之類的,需要做登記。


本來最近正處意大利的狂歡節,天氣也非常好,但是從疫情爆發開始,路上的行人肉眼可見地變少。


疫區留學生親述:“警察要求我摘下口罩”

威尼斯街頭(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很多當地的同學還是覺得待在家裡很無聊,三天兩頭就想出門玩。也有很多市民出門跑步和遛狗。


“一開始,大家都覺得這只是臨時的措施,不會持續多久。”她說。


疫情開始嚴重猴,很多意大利市長都開始在各個渠道上發佈視頻,呼籲民眾儘量不要出門和聚集。那位上了微博熱搜的市長在視頻裡生氣地說:


我已經斷斷續續堅持跑步22多年了,我們城市裡常年跑步的也就20多個人,為什麼突然之間所有的市民都變成跑步愛好者了?


疫區留學生親述:“警察要求我摘下口罩”


很多意大利人顯然並不這麼想。“在路上走著,並沒有感受到大家的恐慌。”婷婷說。


“看到所有的中國留學生和華人戴了口罩。但是很多當地人,把新冠病毒當做是普通的流感,加上歐洲人對於戴口罩這件事跟我們有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不生病就不需要戴口罩,即便是生病了,身體好的人也可以自己扛過去。”


因為身處重災區,婷婷每天都在刷新聞。不斷激增的確診數量,讓她心驚肉跳。不過讓她欣慰的是,已經開始有一些人戴口罩了。


截止3月24日,意大利已經有超過6萬3千例確診病例。


疫區留學生親述:“警察要求我摘下口罩”

截圖來自央視新聞微博


中國駐意大利大使李軍華在回應意大利留學生關於疫情發展時間的研判時,說道:隨著嚴控措施逐步落實到位,意大利疫情會逐步得到控制。


“我看到新聞上說,有中國的專家來到意大利。

我相信我們在海外的留學生能做的,就是保護好自己,不讓家人擔心,然後放平心態,期待疫情拐點的出現。”婷婷說。


“信息過載中的我,已經平靜了”


從1月份泰國和日本相繼發生新冠病例開始,還在英國留學的Alice就一直在關注國內的情況,提醒家人買好口罩,注意清潔,不要亂跑。


兩個月後,事情就發生了反轉。從一開始自己刷數據焦急等待國內新聞公佈疫情的狀況,到最近父母反過來常常提醒她要注意安全。


疫區留學生親述:“警察要求我摘下口罩”

截至3月24日,英國疫情發展狀況 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疫情地圖


期間她接到了學校的通知,論文可能會延後,第三學期的課程全部轉為線上授課,但目前的課還沒停——直到上週英國政府宣佈,從3月20日開始全國停課


跟歐洲相比,英國的確診數字增長相對緩慢。截至3月21日晚,意大利確診人數已經飆升至5萬,英國只有5000多例,不過在檢測數量跟不上的情況下,Alice覺得目前的數字意義並不大。


不過近幾日病例的暴增,也開始讓很多本地人警惕起來。校內的聚會和活動一律取消。


疫區留學生親述:“警察要求我摘下口罩”

Tesco空空如也的貨架(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Tesco超市中,衛生紙和意麵整排貨架售空,想要從app上預約超市送貨,最早也只能預約到兩週以後


網購平臺Amazon上依舊可以買到口罩,但價格已今非昔比。


根據英國《鏡報》3月19日的報道,一名51歲的重症護理科護士,在值班48小時下班,後發現自己根本買不到食物。


於是她含淚請求大家停止購買超過實際所需數量的商品。


疫區留學生親述:“警察要求我摘下口罩”

截圖來自環球網微博


不過瘋狂採購的英國人,對於戴口罩這件事,卻有著屬於自己的倔強。


Alice說,路上遇到的多半的中國學生戴著口罩。非亞裔戴口罩的路人,迄今她只見過一位。


在考文垂這樣一個整體氛圍較為“peace”的城市,她遇到的大部分人都沒有對戴口罩表示恐懼或憤怒,也沒有遇見或聽說過附近有針對華裔或戴口罩的歧視行為。


同時令人欣慰的是,坐落於當地的華威大學和考文垂大學,在幾周之前就聯合發佈聲明,表示病毒不是種族歧視的藉口


疫區留學生親述:“警察要求我摘下口罩”


即便如此,Alice仍舊可以隔三差五在微信群中,看到同學們機場拼車的消息,還有一些朋友已經在疫情爆發前就回國了。


不過她並沒有回國的打算,一來感覺機場人流量大,反而會增添感染風險;二來回國後上網課有時差不方便,加之對學歷認證可能產生的影響,國內更新了回國隔離政策等因素,她便放棄了回國的想法。


“(從疫情開始爆發的這)兩個月裡,我參與了一些志願者自發組織的項目,也讀到了太多令人心碎的報道和故事;信息過載太久了,以至於現在歐洲疫情開始爆發,我已經(相對來說)歸於平靜了……


“戴不戴口罩這事兒,是個巨大的文化差異”


與Alice相比,同樣身處英國的Andrew卻準備趕緊回國。他最大的擔憂不是來自政府公佈的delay政策,而是來自當地人。


目前謝菲爾德所有的娛樂場所都已經關停,學校也已經停課。


疫區留學生親述:“警察要求我摘下口罩”

謝菲爾德火車站附近(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Andrew聽當地朋友說,針對這次疫情受影響的公司和個人,政府也發放了一定的經濟補償。


他說:“我最大的擔憂就是短期內英國的疫情能否得到控制。因為很多英國人根深蒂固的觀念,導致他們不願意戴口罩,根本無法徹底隔離。”


最近一次上課的時候,老師告訴他們,如果戴口罩能讓你們感到舒服,我完全不介意——即便是受過高等教育的教授,也只是覺得中國人戴口罩是求得心理安慰。這讓他下定了回國的決心。


“即便回國需要隔離14天,我也覺得這是更好的選擇。我們也願意自覺回國去自費接受隔離和觀察。


Andrew說自己身邊有三分之一的中國人選擇回國了,也聽新加坡的朋友說,政府建議他們回國,也打算回去。


為了防止航班取消,他買了兩趟航班,但3月31日的還是被取消了,他正期待4月份的航班可以順利起飛。


疫區留學生親述:“警察要求我摘下口罩”

謝菲爾德火車站(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除了回國與否的疑惑,戴不戴口罩,也成為了很多留學生在意的關鍵問題。因為一旦戴了,就要面臨被誤解為“生病”的風險。


上週,南安普頓就發生了一起英國的青少年針對戴口罩的中國留學生的欺凌事件。


但對於戴口罩被誤解這件事,Andrew有自己的看法。他戴著口罩出門去超市的時候,也會碰到很多外國人衝他善意微笑。


其實一些英國人其實對戴口罩這件事比較寬容,我想是因為這些人對各方面的資訊都有所瞭解,明白我們戴口罩的想法。”


“不過也有一些人會衝戴口罩的人惡語相向,或者像我的老師一樣覺得沒有用。這算是一個巨大的文化差異吧。英國人的思維方式、社會模式跟中國還是不一樣。”


3月末正是櫻花盛開的季節。Andrew跟朋友在深夜“全副武裝”,戴上護目鏡、手套和口罩,出門去看了學校裡的櫻花。


“春天到了,應該很美的,”他說,“可惜無緣了。”


沒有隔離,沒有登記,沒有體溫檢測


小江已經在德國學習和生活了四年半。


在這次疫情中,他所在的薩克森-安哈爾特(Sachsen-Anhalt)是德國最後一個成為新冠肺炎感染疫區的州。隨著5個確診病例的發現,薩克森安哈爾特下令停課至5月31日。


但是除了停課,政府呼籲,大街小巷依舊一片祥和。


疫區留學生親述:“警察要求我摘下口罩”

德國衛生部(Ministry of Health) 發佈的宣傳短片


沒有隔離、沒有查體溫、沒有登記,所有的道路都暢通無阻

。”他說。


跟德國國內的路況相比,想要回國的路充滿艱難險阻。


他本來打算這個春節飛回國內跟女友見面,正好趕上國內疫情爆發,就放棄了。


後來等國內好起來,假期也所剩無幾了,正準備考試的時候,疫情就爆發了,課程和考試都取消了。


另外,機票價格也是阻止他回國的重要原因。直飛的根本買不到,轉機也至少上萬,對他來說太貴了。十多個小時的路程,也難保不被感染。


所以目前他決定還是留在德國。


留下,面臨的還是兩個問題:

食品儲備量是否足夠,以及感染的風險


疫區留學生親述:“警察要求我摘下口罩”

小江儲存的食物(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目前超市的供貨量還是充足的,口罩也能買得到。不過意麵和衛生紙常常被搶空。口罩也還買得到,0.8歐一個。

不過很多口罩都在這邊疫情爆發前,被中國人買了寄回國內了。


疫區留學生親述:“警察要求我摘下口罩”

超市貨架上的意麵幾乎被買空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雖然病例依舊每天以驚人的速度增長,街上的人卻並沒有減少。遛狗、帶孩子、出來跑步的比比皆是,也並沒有人戴口罩。


有天小江的朋友戴著口罩去了超市,警察走過來警告了他,理由是:沒有生病就不需要戴口罩,不要給大家制造恐慌。


“在德國生活的幾年裡,看到很多德國人跟我們不同的地方。尤其在疫情中,我們覺得很正常的、保護自己的事,在外國人看來就會製造恐慌。”


“雖然外國人不戴口罩在我看來,確實不利於防範,但是人在他鄉,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只能入鄉隨俗或折中——儘量不出門。”


“我們當然希望既保護自己,也不製造恐慌。無論是回國,還是留在德國。”


目前全球疫情形式嚴峻而複雜,每個國家針對疫情的政策又不盡相同,而每個留學生所處的求學階段也不一樣,

所以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去做出回國還是留下,如何在當地“求生”的選擇,都是非常困難的


疫區留學生親述:“警察要求我摘下口罩”


每一種選擇都有風險,而這些風險關乎著他們的學業、簽證,甚至生命安全。


網絡上流行一種說法,新冠肺炎疫情,中國人打上半場,外國人打下半場,海外華人(包括留學生)打全場


這160萬的海外留學生就是在近乎孤立無援的狀態下繼續疫情“戰鬥”的,就像“夾心”餅乾一樣,在回不回,留不留,怎麼留的抉擇上,處處為難。


文章開頭出現的情況,實屬個別極端案例。批判不可避免,但也不能因此讓所有的留學生買單。


也希望正在海外的留學生們,若回國便遵守規定,留守海外也要保護好自己。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正如沒有一個春日不會到來。


特別緻謝/受訪嘉賓:婷婷 Alice Andrew 小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