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6丨從三方面解讀費穆《小城之春》超越時代的創新美學意識

費穆的《小城之春》從1980年以來被認為是經典之作,但是在問世的1948年,可謂生不逢時,不僅沒有什麼票房收入,還被評論家們說是在大時代的洪流下專注於小情小調,

“根本忘記了時代”,說故事的敘事上顯得“那麼蒼白,那麼病態”

電影評論家黃建業說:“《小城之春》在中國電影史的際遇,有幾分似普魯斯特的《追憶逝水年華》,撥開了自身所處的時代迷霧,超前了當時的主流關注,讓觀眾耳聆陣陣既壓抑又華麗的感性獨語,如此真實地透露出一位知識分子的彷徨和苦悶。獨特的藝術形式和沉澱的文化省思,凌越超拔的藝術信念使它自足地構成一個極具韻致的小宇宙,數十年後在歷史塵封中,破繭而出,揚眉吐氣,啟迪了新世代。”

豆瓣8.6丨從三方面解讀費穆《小城之春》超越時代的創新美學意識

目前豆瓣得分8.6

2005年中國電影誕辰百年之際,由101位資深導演、影評人和文化工作者評選出100部最具代表性的中國電影,費穆《小城之春》又以最高分數榮登榜首。

下面我們就從影片情節敘事的推進、影片的意境氛圍營造和鏡頭的運用上來解讀《小城之春》所具有的超越時代的創新美學意識。

01

情節構成上:以玉紋獨白的方式來推進敘事進程,類似敘事學意義上的“內焦點敘事”

①影片的劇情如下,講述了一個以往戀人的到來對周玉紋的考驗:

戰後江南小城一對平常的夫妻,丈夫戴禮言體弱多病,妻子周玉紋每天在買菜做飯、煎藥、繡花中打發著無趣沉悶的時光。一天,戴禮言的舊時同窗章志忱來訪,可是章志忱恰好是周玉紋當年的初戀情人。對於章志忱的到來,周玉紋想象著他能重新給她帶來已經被尋常日子消耗殆盡的愛情,而這一邊的章志忱也對玉紋一直以來沒有忘懷。洞悉了事情真相的戴禮言拖著病體想要自殺來成全他們兩人,這一下讓章志忱和周玉紋悔恨不已,決定把往事畫上一個句號,章志忱離開了,好像一切都已經回到了原狀,但是玉紋和禮言都思緒萬千,他們登上小城的斷壁殘垣,極目四望,心裡大概是百感交集、思緒萬千。

豆瓣8.6丨從三方面解讀費穆《小城之春》超越時代的創新美學意識

“斑駁的古城牆,正是歷經五千年滄桑變遷的見證。”(語出餘秋雨)而小城,則是一個國家,一個時代的縮影。小城的春天,則是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希冀。

②影片用周玉紋獨白的方式來推進敘事進程

片子裡所有的事件都經過了她的心理上的再消解,她的心理折射讓觀眾覺得頗具生活本來的親切感,非常像是敘事學意義上的“內焦點敘事”。

第一人稱的“內焦點敘事”也稱作“內聚焦敘事”,是作者便於敘述事件,表達人物心曲而設定的有意選擇。對小說來說,只是作為焦點人物的敘事者一個人應該提供的信息。一切敘述都限制在這一作為焦點人物的敘述者的視野之內,敘述者講述、評論、交流的作用在作品中明顯地顯示出來。這樣的敘述視角方便從不同的層面把世態人情暴露出來。這也是魯迅小說中運用得最多的一種敘事模式類型。

豆瓣8.6丨從三方面解讀費穆《小城之春》超越時代的創新美學意識

周玉紋每天買菜都會路過這段斷壁殘垣,她經常會在這裡駐足

玉紋每天忙東忙西,但還是能看得出來她的生活很無趣也很沉悶,常常在斷城牆上呆上一段時間,和丈夫戴禮言也沒有什麼話說,戴禮言對家庭氛圍也無語,畢竟自己的病體拖累了這個家。

③導演對於周玉紋這個人物還是偏愛的,有時候也安排她以全知視角來進行獨白

比較典型的就是她知道了章志忱要來的消息後的那段獨白:

“誰知道會有一個人來,他從火車站來。他完全認識禮言的家……老黃第一次來告訴我,我還想不到是他……我不知道禮言也是他的朋友……我心裡有點慌,我保持著鎮靜,我想不會是他……他毫不知道我跟禮言結了婚。你為什麼來?你何必來?叫我怎麼見你?”

豆瓣8.6丨從三方面解讀費穆《小城之春》超越時代的創新美學意識

周玉紋年輕美麗,知道章志忱要來,心裡起了波瀾

④章志忱的到來是在戴家掀起了驚濤駭浪的,他的舉動在戴家兄妹和周玉紋之間是個不定時的炸彈

豆瓣8.6丨從三方面解讀費穆《小城之春》超越時代的創新美學意識

四個人之間的感情和心理活動都是在剋制內斂中推進

費穆先生曾經說過:“電影要抓住觀眾,必須使觀眾與劇中人的環境同化。為達到這種目的,我以為創造劇中的空氣是必要的。”

章志忱到來之前,周玉紋和戴禮言的生活彷彿是凝固了的,每天的進出,相對無言,玉紋的鬱鬱寡歡和愁腸百結,戴禮言應該是注意到了的,卻由於自己總是在臥病,索性也不管不問。

周玉紋在城牆裡每天“過著沒有變化的日子”,戴秀是禮言的妹妹,跟著玉紋走過幾次買菜回來的路,戴秀說:“沿著城牆走,有走不完的路。”

也因此,對於觀眾來說,對周玉紋的生活節奏和處境都充滿了同情,這也使得章志忱的某些行為似乎在觀眾這裡得到了某種程度的理解。

豆瓣8.6丨從三方面解讀費穆《小城之春》超越時代的創新美學意識

章志忱和戴禮言是舊時同學,但是精神面貌大不相同

02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費穆在影片中極力想要打造出道德與慾望的博弈

豆瓣8.6丨從三方面解讀費穆《小城之春》超越時代的創新美學意識

一行四人外出,玉紋和志忱心事重重

很多評價這部電影什麼地方打動了自己的時候,都直言是那種剋制和內斂的敘事氛圍的緩步推進。整部電影傳遞出個人道德和慾望作鬥爭的微妙的博弈,類似於

“近鄉情更怯”的感覺,在章志忱和周玉紋身上體現出來,“相見爭如不見,有情還似無情”

越是這樣,對章志忱有好感的少女戴秀也和哥哥一樣察覺了章志忱和周玉紋的原來存在的情感往事。再大的時代背景下,作為最渺小的分子的人的心理,反而是一種未知的東西,“糅合著苦悶、惶惑,甚至頹廢。”

費穆在影片的氛圍的展開上正是放大了“發乎情,止乎禮”的傳統文化的影響,讓整部片子顯得含蓄而唯美,情感的表現上和心理體驗上突出了“疏離而又痴纏,悖謬而又抒情”的剋制,讓人深深體會到了男女主人公的那種無奈之情:“求近之心,反成疏遠之意。”

豆瓣8.6丨從三方面解讀費穆《小城之春》超越時代的創新美學意識

對於戴禮言來說,自己有心成全周玉紋和章志忱,卻還是被傳統文化束縛,也比較糾結

有人評價說:“片中的戴禮言在代表舊式的中國傳統文化時,即有優良也有糟粕,而病重則表示在當時環境下的舊中國,已然呈現出病態,而自己卻不自知什麼病,只是一味地病重,卻又不曾倒下,這是傳統文化中的一種植根於大眾的尋根文化,無論年輕的章志忱多麼青春洋溢,卻也始終敵不過歷經歲月沉澱,悠久而燦爛的文化,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周玉紋最終選擇了戴禮言而非章志忱。”

我個人並不認同這個看法,周玉紋的選擇固然情非得已,但是對於章志忱來說,周玉紋的再一次放棄他,即便算是二次對他的情感傷害,他也是敬重和接受的,因為在這種大家都內斂地只在內心承認章志忱和周玉紋是情感上互相傾心的,戴禮言不是主動地放棄,是被動地想要離開人世,說是成全,也是一種情感上的較量,畢竟這是生命的代價。否則兩個人在片尾再登上城牆極目遠眺,就不會顯得是那麼落敗、那麼心事重重了。情感的修復,對於這夫妻二人來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豆瓣8.6丨從三方面解讀費穆《小城之春》超越時代的創新美學意識

費穆的《小城之春》所蘊含的影片的氛圍和格調,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再次肯定,也是發揚和繼承,像是一曲迴環往復的古詩詞,而非單純的情感紛爭,內容契合形式,而形式又為內容服務,從而延展出更深層次的人物命運歸宿與文化內涵的探討。

03

為了傳達傳統古老中國的在當時的“灰色情緒”,鏡頭調度上,用長鏡頭和慢動作構成無技巧之作品

費穆在氛圍打造上是達到了類似於中國山水畫一般的雅緻畫面,在鏡頭調度上,也圍繞這一要求,盡力用長鏡頭和慢動作來表現人的本身的狀態。就像巴金先生說寫作最高的境界就是沒有技巧地寫作,影片的無技巧也非常考驗導演的實際功力水準。

《小城之春》裡的長鏡頭用景深提醒觀眾的對畫面中人物情緒的關注和體會,緩慢而有變化,在較長的單鏡頭拍攝中突出人物本身,並傳達一種東方的人文意蘊和藝術感覺。我們可以體會一下這兩幅畫面的感覺:

豆瓣8.6丨從三方面解讀費穆《小城之春》超越時代的創新美學意識

周玉紋每天去買菜的畫面


豆瓣8.6丨從三方面解讀費穆《小城之春》超越時代的創新美學意識

周玉紋和章志忱“發乎情,止乎禮”的相伴而行

04 題外

田壯壯版的《小城之春》是對1948年版費穆執導的同名電影的致敬之作

豆瓣8.6丨從三方面解讀費穆《小城之春》超越時代的創新美學意識

田壯壯這一版電影與費穆1948年版本相比,畫面顏色變成彩色,空間延展許多,女主人公的獨白被隱去,故事內容和講述的手法也有一些不同,變得更為今天的觀眾所能接受。

影片伊始,便點題交代了年輕少婦周玉紋(胡靖帆出演)和丈夫戴禮言(吳軍出演)之間貌不合神也離的關係,玉紋對禮言只是在盡傳統道德倫理要求她盡的義務。同時,禮言的昔日好友、玉紋的舊時情人章志忱(辛柏青出演)正從上海趕往小城,雖然他的到訪令玉紋在情與禮之間搖擺不定,有了走出小城的心思,但因獨白不再,那更多是突兀而非滿足心中長久以來的期待。而小妹戴秀(盧思思飾)因為身邊原有一大幫和她一樣充滿朝氣活力的朋友,志忱對她的觸動以及她對志忱的愛,也打了些折扣。

相對於費穆的《小城之春》的藝術感覺而言,田壯壯這一版雖然也得到了“第59屆威尼斯電影節 聖馬可獎”,還有一些其他評獎項目的單項獎,但就像田壯壯所說的這是對費穆《小城之春》的致敬之作。

豆瓣8.6丨從三方面解讀費穆《小城之春》超越時代的創新美學意識

終其一生,費穆先生都在致力使電影創作恰如其分地展現出民族風範

費穆《小城之春》獲得如此好評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技術過人,更多使人折服的理由還是在於

“現代藝術的創作思想之故”,終其一生,他都在致力使電影創作恰如其分地展現出民族風範,這種創新美學意識根植於費穆先生的內心,我們才有這一版唯美含蓄的《小城之春》,這也無疑是我們今天應該珍視的藝術瑰寶。

-END-

我是易小星,歡迎各位喜歡閱讀和觀影的朋友們關注我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