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为何热衷“大屋顶”:再看西安火车站改造!

西安为何热衷“大屋顶”:再看西安火车站改造!

文=城记智库 聂海峰


在西安和北京你会发现:近现代许多重要的近现代建筑,无论高矮胖瘦都有「大屋顶」。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屋顶”元素极其重要,甚至被视为一种“民族符号”。作为千年古都,西安在中国历史的地位极其重要。所以,“仿唐大屋顶”带来的争议不可避免。


梳理“大屋顶”建筑,实际也在梳理中国现代建筑,也更能理解西安火车站的争议。


『城记“西安火车站”建筑』系列第三篇:

①西安火车站争议,该如何看待“仿唐大屋顶”?

②那些世界“最美火车站”,带给西安什么启示?


民国时期:西安的“大屋顶”建筑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但是,作为文明的载体和空间,建筑则折射出时代的特征和社会的特点。


这百余年来,中国多次“大变革”,建筑形式也随之变化。著名的圆明园,也有不少西洋建筑。1895 年甲午战争后,清廷上下积极提倡洋化,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洋风”日盛。类似上海、青岛、汉口等城市,形式更是大变。


即使如此,“中式大屋顶”仍是不二选择,包括二十世纪以来大量教堂以及具有教会背景的学校、医院等,也纷纷采用这种建筑形式。


西安为何热衷“大屋顶”:再看西安火车站改造!

1921 年落成的北京协和医学堂◎NEWS


西安为何热衷“大屋顶”:再看西安火车站改造!

1924年落成北京大学博雅塔等◎NEWS


在民国时期,亦大力推崇「中国固有之形式」。


1930 年前后,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直到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主持修造了中山陵等一大批政府机关和公共事业建筑,大多都采用了西式建筑结构加「大屋顶」的形式。


这其中,就包括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广州中山纪念堂等。当时,在南京等地声势浩大且波及北京,西安自然不例外。


西安为何热衷“大屋顶”:再看西安火车站改造!

1919年建成的南京大学北大楼◎NEWS


西安为何热衷“大屋顶”:再看西安火车站改造!

1929年建成的南京中山陵◎NEWS


当然,这还有一个背景:1932年3月5日,民国政府决定“长安为陪都,定名西京”。


这既迫于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也有以西安为依托加速开发大西北的意图。对“陪都西京”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是基本任务之一。1937年3月,确定分区方针;1941年,提出两套城市分区方案。


当时,西安现代化城市第一次加速,基建和市政等逐步铺开。作为历史古都,西安大量新建筑诞生,不少都延续了传统风貌。


比如1934年落成的西安站,主体建筑“国风十足”:大屋顶歇山式仿古宫殿型,琉璃瓦顶,雕梁画栋,中厅纵空,四周为二层环楼,楼上办公,楼下为售票室、行包房及候车厅。


西安为何热衷“大屋顶”:再看西安火车站改造!

1934年建成的西安火车站◎NEW


西安为何热衷“大屋顶”:再看西安火车站改造!

1927年建成的新城黄楼◎NEW


始建于1927年的新城黄楼,这座外表颇有时髦的民国建筑,如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安事变的八个旧址之一。


它,由一座歇山顶大殿式主厅及六个多角攒顶亭子式门厅组成。外表看,屋顶是中国传统古建筑歇山顶式结构,青砖黛瓦;屋身为西式风格,高大玻璃窗、圆形立柱以及拱门形制。


不过,当时这种风格有很多争议。梁思成就认为其在理论和设计建造方面都存在缺陷,“糜费侈大”,不适应当时中国贫弱的基本国情。


建国初期:民族形式的极致呈现


不过,1949年以后,苏联专家起到决定作用。五十年代初,大量苏联援华专家来到中国,对建筑形式意见明确:民族形式才是社会主义建筑,坚决与资产阶级现代主义建筑划清界限。


于此,《人民日报》发文要求,「必须批判和克服资本主义的设计思想,学习社会主义的设计思想,特别是向苏联专家学习」。


从1951年开始,以梁思成为首的北京建筑学界开展多次自我批判。然而,建设首都任务紧迫,大多数建筑师没有时间思考,沿用民国时期做法,在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上叠加斗拱和和「大屋顶」。


西安为何热衷“大屋顶”:再看西安火车站改造!

1959年建成的民族文化宫◎NEW


西安为何热衷“大屋顶”:再看西安火车站改造!

1959年建成的全国农业展览馆◎NEW


至此,「大屋顶」推广开来。据统计,北京大屋顶建筑面积从1952年5.1万平米,增加到1954年22万平米。但由于施工复杂、建造和维护成本普遍较高,逐渐引起高层不满。


恰此时,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1954 年,赫鲁晓夫彻底否定了斯大林时代的建筑审美。中国在意识形态上选择跟进,从1955 年2月开始开始清算“大屋顶”,一大批专家、领导都作了检讨。


西安,同样不例外。因为“中苏友好”期间,苏联援华156项重点工业建设项目,西安以17项成为接受项目最多的城市。


大项目必然带来大建设,这是西安现代大建设史上的第一波高峰。所以,城市建设体现着国家意志。作为历史文化古都,西安现代建筑形式走向何方,这与北京一样,面临着同样的背景。


这期间,西安诞生了不少“大屋顶”建筑。当然,也诞生了无数苏式建筑群。


西安为何热衷“大屋顶”:再看西安火车站改造!

建于1953年南院门的大礼堂◎NEW


西安为何热衷“大屋顶”:再看西安火车站改造!

建于1954年北门的陕西建工大楼◎NEW


这里,我们必须提及洪青先生。西安当时很多知名的建筑,都与洪青先生有直接关系。


五十年代初,从欧洲留洋归来的洪青先生,在北京、上海和西安之间做了决定:到西安来。多年后洪青之子——洪涛问父亲,当时为何来西安?父亲则答:“喜欢唐诗,喜欢长安文化,想要看看千年帝都的模样。”


当时,他就提出抢修古建筑理念——“整旧如旧”。四十年后,“整旧如旧”已经成了国际文物遗产保护的首要原则,其见识可谓超前。


当时北京“民族形式”大争议,同样发生在西安身上。不过,从所掌握的历史资料上来看,洪青先生经常挑战苏联专家。


西安为何热衷“大屋顶”:再看西安火车站改造!

西安为何热衷“大屋顶”:再看西安火车站改造!

建于1953年人民大厦◎NEW


比如著名的人民大厦,洪青先生最初设计中全部采用圆穹顶的仿欧式。但主楼圆穹顶浇筑完毕后,受当时“民族形式”之风盛行影响,才改建为今日模样:将中式的重檐攒尖、方形藻井和西式的穹顶、拱廊融为一体。


至此,作为古都的北京和西安,到底该盖什么建筑风格的房子,答案实际上已揭晓。


在北京,为庆祝建国十周年推动的「十大建筑」,高层明确指示重大建筑仍采用「民族形式」。目前,民族文化宫等仍是北京人最喜爱的建筑。


西安为何热衷“大屋顶”:再看西安火车站改造!

建成于1956年西安交通大学◎NEW


西安为何热衷“大屋顶”:再看西安火车站改造!

建于1950年代的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NEW


对于西安来说,那些“大屋顶”建筑依旧是西安的重要坐标。包括西安交通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等众多学府、西安东西工业区的坡屋顶建筑等。


这也说明,“大屋顶”建筑与古都风貌较为贴合,长期以来也得到人民认可


回潮之变:北京与西安的变化


1993年,北京市委领导提出“夺回古都风貌”,此后新建或改建了一批大屋顶式建筑。


提出这句口号的,是前北京市长陈希同。他认为:“古都风貌今何在?多是‘豆腐块’‘麻将牌’,如果再不抓就不行了,新建筑要尽量体现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


为解决“豆腐块”、“麻将牌”,有关部门特地组织“建筑顶部设计效果研究小组”。根据研究,要想体现民族传统地方特色,楼顶就得加盖小亭子。


一时间北京建筑纷纷“戴帽子”,比如城乡贸易中心、妇联大楼、交通部大楼、中粮大厦。


西安为何热衷“大屋顶”:再看西安火车站改造!

建成于1990年代的交通部大楼◎NEW


西安为何热衷“大屋顶”:再看西安火车站改造!

建于1990年代北京城乡贸易中心◎NEW


最登峰造极的,就是北京西站。1989年,北京西站建设正式开展,总设计师是朱嘉禄,陈希同明确要求必须体现“民族气息”。


对此,朱嘉禄在西站两侧各加了一座钟楼。陈希同对方案不满意,朱嘉禄在楼顶加了个小亭子。陈希同还是不满意,最后这个亭子变成一个高达30米,重达1800吨的大屋顶。造价8000万,占西站总投资的4%。


北京西站,开通运营时曾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现代化铁道客运站之一。由北京市和原铁道部共同出资,总投资65亿,主建筑群建筑面积50多万平米。曾经历两次搁置:第一次在七十年代,因政治原因;第二次在八十年代初,因为建设费用。


公开说法,北京西站利用地铁穿过中轴线形成结构布局,借鉴中国“关”、“城门楼”形象,组合现代钢结构与传统门楼。


西安为何热衷“大屋顶”:再看西安火车站改造!

建成于1996年的北京西站◎NEW


与此同时,作为“周秦汉唐”故都的西安,在与历史融合的建筑形式上,走出与北京不同的路线:因为一个人——张锦秋。


可以说,中国帝国最巅峰在唐。目前,西安城市格局、多个世界文化遗产,都与唐有关。早期高速发展,中国历史遗存和文物保护并不尽人意,何况现代城市风貌?所幸,西安“择唐”。


最具影响力的就是陕西历史博物馆,作为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世界一流博物馆。


西安为何热衷“大屋顶”:再看西安火车站改造!

建成于1991年的陕西历史博物馆◎NEW


西安为何热衷“大屋顶”:再看西安火车站改造!

建成于2000年代的大唐不夜城◎NEW


此前,大雁塔东南方向的“三唐工程”,已蜚声国际。但因规模较小,很多市民并不太了解。


陕西历史博物馆之后,“新唐风”成为西安文化建筑“灵魂”,成为古都无法绕开的关键词和城市印记。这一次古今结合的创新,形成升级效应。在西安有多个整体开发片区,让西安找回了“唐”的感觉。


可以看到,以世界文化遗产——唐大雁塔为圆心,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和曲江池遗址公园,构成了极佳的城市界面。唐大明宫遗址,亦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西安为何热衷“大屋顶”:再看西安火车站改造!

建成于1990年代的永宁门外建筑◎NEW


西安为何热衷“大屋顶”:再看西安火车站改造!

建成于2000年初期的西大街◎NEW


西安,世界知名的大遗址之城,文化和建筑风格要传承。若不采用传统“屋顶”建筑,那应该是什么模样?现代、国际、玻璃盒子?


应该说,西安“大屋顶”建筑规模已远超北京。


就比如说,一条西大街,几乎都是“大屋顶建筑”;就比如说,城西大兴新区的开发,“汉风”为主、屋顶为先;还比如说,当下西安及陕西主要政府机构,也全是“大屋顶”建筑形式……


这其中,确实有不少良莠不齐之作。但是,大众看感觉,设计做专业,上层在拍板。那么,“西安火车站”到底要有什么建筑风格?


文=聂海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