珂爾特與和服——蘇格蘭人眼中的日本-06


馬澄曄 譯

進度:每週一至週五一集。


(*珂爾特為蘇格蘭格子裙kilt的音譯)


珂爾特與和服




06


珂爾特與和服——蘇格蘭人眼中的日本-06


馬澄曄 譯


內容

介紹

珂爾特與和服

經過羅斯郡去日本

大而美麗的

可解讀的東方人

從東京到Toyohashi

凸出來的釘子

在日本期待那些未曾期待的

傳說與誤解

Hello是 Goodbye的開始

我們不能忘記的

三島由紀夫與日本的年輕一代


2

到達東京是大約晚上七點鐘,我緊接著就步行前往SHINJUKU(*某個區), 我知道在那裡我將找到便宜的住宿地,可後來所發生的,卻是我一分錢沒花,竟得到了極好的住宿和早餐。這讓小氣的蘇格蘭人都覺得的很划算(*英國人都知道蘇格蘭人很小氣)。

正當我站在麥當勞餐廳的外面,大口嚼著漢堡包並心裡想著有多少日本人知道麥當勞是一個蘇格蘭人的姓氏時,一個日本的年輕男人走過來,我以為他也就是18歲,可後來才知道他已經28了(日本人看起來很年輕)。他非常禮貌的問我:“對不起,您介意我跟您說話嗎?” 原來他是想找我練習他的英語,於是我禮貌的回答當然可以,我們極友好的聊了15分鐘,沒有什麼特別的東西值得記憶。

最後我提到我正在找個地方可以休息睡覺,我吃驚的聽到他說:“為什麼不住到我家,我太太會為您煮可口的晚餐。”

是不是我的耳朵在騙我? 或是關於日本的書讀得還不夠,“專家們”明明在書上說,日本人不會邀請一個陌生人到他們的家裡。在倫敦,我也遇到一個日本通,他警告我會碰到“文化休克”,同時還告訴我很難進入日本人的家。可是,可是現在,我的神經還沒有調整到我已經站在這個我夢想已久的國家的狀態,就這麼快,竟然有日本人請我到他家過夜了。

好吧! 我想我是這個世界上最幸運的人了,但是當現在我已經去過很多日本人家庭之後,我知道了其實幸運與此沒有關係。你可能一次兩次幸運,甚至五次六次的幸運,但決不會幾十次的幸運(* 幾十次被邀請到日本人家裡做客),所以我開始尋找另一個解釋。

接下來我的解釋將顯得很不合潮流了。

通常的解釋為什麼日本人不願意邀請外國人到他們的家裡,是因為日本人很在意別人怎麼看他們,他們會以他們簡陋的房屋為羞,甚至覺得尷尬,如果他們邀請一個外國朋友到家裡,他們會覺得他們的房子配不上那些外國朋友。

這樣解釋有點侮辱日本人了。每個國家都一些貧民窟,日本人也沒必要為他們的房屋而害羞,相反的,他們有很多理由為他們感到驕傲。當然東京也有很多很多像西方國家一樣的兔籠似的單元樓(*一般來說,英國稍微有點錢的人都住房子(house ),沒錢人才住單元樓(flat))。但那不是日本房屋的代表,就像在格拉斯哥(*蘇格蘭最大的城市)高聳的單元樓也不是蘇格蘭房屋的代表。


珂爾特與和服——蘇格蘭人眼中的日本-06


日本人可以意識到這一點(*西方人看不起他們的住房), 因為他們可以閱讀一些外國人寫的一些關於他們的文章,那些文章上通過比較西方住房的方式來貶低日本人的住房,讓人覺得好像所有的西方房屋都有中央供暖,雙層玻璃的窗子,極其現代化的廚房,但其實不是這樣。

不過,另一個角度來說,日本人不願意請你到他家又有什麼可奇怪的?誰願意請這樣一個人到他家,原來那傢伙到他家去是看他家的傢俱怎麼樣,之後批評說那房子的空間太小,小得不適合人類居住。

事實上不是日本人的房子的大小和內部的裝修使得日本人覺得不舒服,而是想到外國人對他們房子所採取的不友好的態度,這使得日本人不願意請外國人到他們家。日本人的這種想法來自於他們不斷地讀到那些對自己下筆毫不注意的外國人所發表的抱怨,那些人在日本居住良久,自認為對日本人的特點了如指掌。

具有諷刺意味的,一位美國作家在他的書的第一章告訴讀者,千萬不要用西方的標準來衡量日本和日本人,可是在緊接著的第二章,他卻用與西方房屋做比較的手法,竭力的嘲貶日本人的房屋。“很少有美國人會喜歡住在典型的日本房子裡,那房屋簡直建錯了年代”,“那房子不易加熱,不易降溫,不易清潔,卻很容易被燒燬。那房子小,限制人的行動,暗淡無光,有礙健康,缺乏隱私,昆蟲滋生,住在裡面絕對危險。”

這位作家聲稱他的觀點代表絕大部分美國人的想法,那就怪不得日本人不願意請外國人到自己家裡做客了。如果有人這麼評價蘇格蘭的房子,那我也肯定不會樂意請那人到家做客了。但更慘的是,很多日本人把所有的西方人都歸為一類,以為他們抱有相同的觀點,結果就導致所有的西方人被排除了享受被日本人邀請到家做客的快樂。

我最後一次去日本,是1984年12月,我參加了一個在日本人家裡舉行的聖誕聚會。男主人和他太太一個勁的道歉說:“日本人的房子實在太小,是不是?”我回答說,小是小了點,但是打掃得很乾淨而且佈置得很整齊。他們很是奇怪,因為他們沒有到過歐洲,所以沒的比較。他們的關於西方房子的概念全來自於那些“專家”寫的文章。而那些“專家”往往有一份可以供他們買一套非典型的西方房子的高薪的工作。再者說了,什麼又是典型的西方房子,什麼又是典型的日本房子呢?在東京市區,典型的日本房子是一回事,在農村,典型的日本房子又是另一回事。

在格拉斯哥,利物浦,還有倫敦的相當大的一些地方,劣等的房子所佔的百分比是如此得高,這些房子被視為典型那才對。

我反對那些批評日本房屋的人,不僅僅是包括他們評價日本房屋的內容,也包括他們忽略了提及西方房屋的內容。這導致了在日本人的腦子裡產生了一幅關於日本房屋和西方房屋的不公正的圖畫。是的,很多美國人住在比日本人大的房屋裡,但是很多美國人卻住在到處是老鼠的貧民窟裡,這種貧民窟在日本倒是沒有。英國也一樣,很多英國人住在比日本人大的房子裡,可是在大城市裡,也有很多人住在年久失修,牆紙脫落,一家人不得不擠到一個房間裡居住的房子裡。不僅如此,你可以看見在很多房子的牆上都被塗滿了巨大的亂七八糟的文字,有些地方,居民們不得不忍受各種各樣的騷擾,街燈灰暗一點的地方, 一到晚上還經常有強盜出沒。

在日本東京的一個盡是單元樓的住宅區,我和我的朋友TERUO KUROSHIMA 住在那裡,周圍的環境既整潔又幹淨,牆上沒有畫鴉,也沒有恣意破壞,搶劫那根本沒聽說過。

不考慮學生和美國的一些服務人員,在日本的主要外國人大都是商人或某一行的專家。這些人都是高收入者,他們有錢在各自的國家買豪華的房子,但他們不能作為那個國家的住房水平的代表。

在西方,工廠做工的工人,辦公室工作的工人,水電工,木匠,建築工人等等,他們去不了日本(* 沒錢沒時間),也沒有寫書或給報社寫文章去比較日本人的房子和他們自己的房子,如果他們寫了文章,那麼日本人可能就會知道西方房子的問題和居住環境的實情了,自然也就不會為他們房子的“短處”而感到害羞了。


珂爾特與和服——蘇格蘭人眼中的日本-06


如果我們談論日本的房屋,我們必須是指那些日本式的房屋。飽含日本的傳統特點和日本人的特徵的,而不是全世界都一個模樣的由鋼筋混凝土建成的高樓大廈。

為了做一個有效的比較,我們必須把同一類的房屋挑出來一一對應的進行比較。日本的現代化的單元樓和英國的單元樓是大致相同的;出租房和倫敦的出租房一樣,有相似的便利和麻煩;日本帶有花園的別墅和歐洲的別墅一樣,即舒服又漂亮。

日本人的習慣也和他們房子的大小有關。不像美國人或有些英國人,日本人一般不在家裡開派對,娛樂往往是在外面,所以他們的房子無需大到可以舉辦派對。他們要的是酒吧氣氛,所以他們下了班都到酒吧去輕鬆輕鬆。

日本人建造房屋是為了適合日本人而不是美國人。是的,那房子和傢俱比較小,但那是傳統的小。 但是,人們必須知道,日本人的個子比西方人小很多,特別是比起美國人就更小了,所以,房子建的大大的對他們又有什麼用呢?

日本是一個小而多山,人口眾多,建築面積十分有限的國家,這促使日本人不得不創造一些體積小卻精緻的房子。 美國人生活在一個面積巨大的國家,因為自然條件的允許,他們可以建造許多體積很大的房子。正因為自然條件的不一樣,所以日本人對自己的房子根本不會覺得狹小,更不會得美國人住日本房子時所患的幽閉恐怖症。

日本人的房屋設計不是一個設計大師一個通宵所創作的,而是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自然產生的。和任何一個地方一樣,它的設計和建築結構都是社會條件,生活方式,民間習俗,以及自然氣候等綜合作用的結果。地震的時候,一間木頭蓋的房子砸在頭上比起一間用石頭蓋的房子砸在頭上要安全的多。在溼熱難耐的夏天,移開一個用紙糊的滑動門,可以讓涼風徐徐的穿過房子而使房間降溫。

在某些方面,日本人的房子比西方人的房子更乾淨,比如說,日本人進屋前要脫鞋,把鞋子留在門廊外,而我們西方人穿著鞋子進屋,把街上沾染的髒東西都帶到了自己家的地毯上。日本人的家裡很少見到狗和貓,那自然就少了長在它們身上的蝨子。在好一點的日本房屋裡,廁所和浴室是分開的,而我們則是把馬桶和浴缸擺在同一個小房間裡。

日本人的房屋裡,房間之間是用可移動的門來隔開的。這些門可以被移走,這樣就可以把兩間房合併為一間,因此空間就會變的很大了。因為房間裡傢俱不多,所以保持清潔就很容易。比方說,我們西方人需要清理床底下的灰塵,但是日本人沒這必要,因為日本人睡在地板上,早晨起來將被褥一折,放進壁櫥就完事了。說句題外話,房子並不只是物質的東西,裡面也帶有居住者的很多感情和喜好。


珂爾特與和服——蘇格蘭人眼中的日本-06


日本房子兩邊的移動門可以被移走,所以在夏天通風很方便。進一步說,兩邊的移動門打開,居住者可以經常看到美麗的花園,這樣,整個木結構的房屋就和美麗的花園和諧的連在一起,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有些人一定會覺得那些可移動的玻璃門,半透明的紙糊的門比那些裝雙層玻璃的門窗來的有吸引力。圍坐在日本式火盆或帶有暖爐的小桌周圍,比起用鐵片做的中央供暖系統來得更有暖暖的家庭氣氛。

這種態度在蘇格蘭你也可以發現,很多人寧願燒煤或燒木頭來取暖,因為這比其它任何取暖系統更來的喜氣洋洋,儘管這需要挺長時間來點燃,第二天一早還得清除灰炭。

顯而易見,美國人關於什麼是舒適的房子的觀點和日本人關於什麼是舒適的房子的想法是不一樣的。

GO NI IREBA

GO NI SHITA GAE(*日本諺語)

(當你在羅馬,就要按羅馬人的思維方式來做事。)

生活在另一個國家,尤其是一個遠東的國家,適應一個全新的生活方式,那是一種挑戰。

我穿越了半個地球,不是到那裡住蘇格蘭的房子,我住在日本人的房子裡,我接受它,並且享受它特有的魅力,即使我發現日本人的房子住起來真的不舒服,那我寧願認為問題不在日本人的房子,而在於我是一個外國人,我還沒有適應它。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為什麼日本人不願意邀請外國人到他們家做客。那無關於日本人的房子,而是日本人獨特的思想,很多外國人對此很難適應。

日本人的思想是多種文化影響的結果,每一種文化都有他深遠的根源。

有很多外國人已經學習了日本人的歷史,文化,和心理,可以說十分了解日本人的心理。 但問題是,因為那些外國人成長於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文化和社會環境裡,他們很難接受並調整自己,從而和日本人建立一種親密友好的關係。

珂爾特與和服——蘇格蘭人眼中的日本-06


這就好比一個長於農村卻嚮往都市生活的下里巴人,他從各方面瞭解到如何做一個老於世故,八面玲瓏的都市人。 可真到了都市裡,他發現自己那充滿農村氣的過去,從心理底層阻礙了他變成一個圓滑的都市人。

我記得一個在日本已經住了13年的古董商,他有一個日本老婆,他告訴我,他不喜歡和絕大部分的日本人呆在一起,他覺得日本人那種下班之後去酒吧喝酒聊天是件很沒意義的事情,這種既花錢又沒勁的聊天他融入不了。可以說他的關於日本和日本人的知識非常豐富,但是他就是調整不了自己,所以也就不能從情感層面充分地融入到日本人當中去。

就好像西方人不會請一個沒見過世面的鄉巴佬去參加一個高檔的社交酒會,也不會請一個古板的銀行經理去參加一個時尚的迪斯科舞會,且不管他們的感覺,就主辦人自己,也會為了避免出現尷尬而不去邀請他們。這和日本人不邀請外國人到家是一回事情,省的出現不尷不尬的事情。


現在正流行的一些美國人的抱怨:無論你在日本呆多久,你永遠不能被他們完全接受,他們永遠視你為“GAIJIN”(* 外人)。

確實是這麼回事,那又怎麼樣呢?我們就是外人,我們就是外國人,我們現在不是,將來也不會是日本人。

作為一個蘇格蘭人,我從來未曾過多地關注我是從哪裡來的,因為我知道。我也沒有迫切的想要被“完全接受”,且不管那“完全接受”是什麼意思。

我和很多日本人做朋友,他們也邀請我去他們家做客,我和他們一起吃飯,我和他們一起喝酒,我和他們一起玩遊戲,甚至還有日本人和我一起睡覺,我還能期待什麼?要求什麼?希望什麼?我依然是一個“外人”,那是當然的。

那些抱怨沒有被“完全接受”的人沒有告訴我們日本人還能為西方人做些別的什麼?可能他們被愛了,被尊敬了,被“完全接納了”。但不是日本人的種族主義或排外主義使他們不願意和外國人混在一起,而是意識到與外國人的文化差別,所以他們不太願意和外國人建立關係,那種關係將會帶來壓力和痛苦,以及不開心的誤解。當日本人到了歐洲,也會出於同樣的位置。我的朋友Hiroshi 住在我的家裡,和我的家人一起吃飯,跟我一起出去和我的朋友一起喝酒,他從來不抱怨沒有被接受,我知道,除了日本人,他也從來沒有期待我們把他看作除此之外的另外什麼。他知道自己是誰,從來就不期待融入於另一種文化之中。

在思想和文化方面,蘇格蘭人從來就不想成為日本人,日本人也從來不想成為蘇格蘭人。 但是棘手的是,日本人和蘇格蘭人都可以成為美國人,而且這已經發生了。關於“美國人”這個概念,它是來自全世界各地的人的混合。所以他們老為不知自己從哪裡來而難受,這迫使他們持續不斷地去尋找自己祖先的出處。


珂爾特與和服——蘇格蘭人眼中的日本-06


肯尼迪總統到愛爾蘭作了一次尋找祖先的朝聖之行,里根總統也是,而且發現他的一部分血脈來自於蘇格蘭,唉,但這還是別提的好。試問一下,誰聽說過哪一個日本人或蘇格蘭人跑到國外去尋找自己的祖先的。

儘管表面上美國人表現的極其的自信,但是很多美國人意識到自己歷史短暫,種族混雜,文化沉澱稀少,所以可能就是這個內在的不確定性使他們渴望被別人“完全接受”。

美國人很想給別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是用力過頭了,他們使用的方式就不委婉,結果適得其反。為了給日本人留下印象,他們的做法顯得譁眾取寵。日本人和英國人則和他們不一樣,在公共場合,不喜歡引起別人的注意。和世界其它地方一樣,因為語言的障礙,文化的差別,日本人的社會不容易進入。但是它不是一個封閉的社會,是否能被接受取決於外國人自己,坦率地說,在日本的很多外國人給人的印象是一群古怪,沒吸引力的人。我的一些日本朋友對我說,當他們在歐洲旅遊的時候,看到很多很多好看的年輕男性,時髦的年輕女性,可在日本的怎麼不是長得太胖,就是穿的邋遢,不是鬍子拉碴,就是連頭髮都不梳理,或者有些另外的很不雅觀的。

我不太知道確切的原因,但我在前面已經提到了一些,那就是到日本去的人很沒有代表性。在蘇格蘭我住的那個小城,我經常去酒吧,在那裡我可以看到很多穿著靚麗的少男少女。普通工人沒有興趣去日本,原因可能他們根本就沒有錢去。去日本的大都是職業人士,搞學術的,或是商人,學生,專家,還有浪漫主義者,流浪者,以及某些對藝術或智慧有特別偏好的人士 。

這些人,有些根本不注意自己的體形,穿著,或時尚;而另一些則是想盡辦法使自己顯得與眾不同,鶴立雞群,結果使他們就像男同性戀酒吧裡的妓女一樣,同樣有機會被人接受。

美國人,還有歐洲人,生活在一個比日本更有進攻性的社會里,那個社會教導他們,優雅,精緻,溫和,柔軟都是女性的特徵。他們強調個人主義,做事情采用直截了當的方式,這和日本人的婉轉的,巧妙的做事方式正好相反。

他們完全不同的培養環境使他們顯得很不適應在日本的生活。所以為了在日本成功的生活,外國人必須接受日本人的做事方式,對自己的個性來一個根本的轉變。

這種轉變的前提是一種完全放鬆的精神狀態,這是和日本人建立良好關係的前提條件。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對日本人的希望開是變為失望,和日本人一樣生活做事變成了一種精神負擔,這種負擔越重,他們就越容易發怒,越覺得受挫。到最後,有些外國人的受挫感到達了惱怒的程度,他們採取了對立的態度,認為那是文化差異造成的(也就是說那不是他們的錯),他們把他們的無能推卸掉,然後說是日本人的錯,是日本人不能“完全接受”他們。


珂爾特與和服——蘇格蘭人眼中的日本-06


如果你想在日本交朋友,並享受日本,秘訣是放鬆自己,接受你永遠只是是一個外人。

要知道,無論你的適應能力有多強,東西方文化之間還是有很多地方是不能融合的,在實際生活中註定會產生誤解,你註定會被日本人提醒,你不是日本人,你只是個外人。

總而言之,當誤解,受挫發生時,要保持冷靜,而不要毫無道理的責怪日本人。

KAKKO II 是經常使用的一句日語。意思是,好的姿態,漂亮的形式,美麗的外表。在日本呆不久,你就會發現,在日本,所有的東西都必須可眼。前面已經提過了,日本人認為外表體現了內在實質,所以他們更多地通過外表來進行判斷。

關於外表美的第一點,那就是要乾淨整潔,看上去舒服。當然漂亮,時髦也是很重要的。

即使是日本的嬉皮士,他們也不像西方的弟兄姐妹們那樣邋遢。日本的朋克不太多,因為他們覺得那不美。

直截了當地說話應該被避免,因為這對於日本人來說,和粗魯無理沒什麼兩樣。武斷的下定論,或頑固的堅持,都被視為是自以為是,這也因該避免。在爭論或試圖糾正別人觀點的時候,你要很禮貌,很委婉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否則,日本人會採取很惱怒的方式,當你說的全是廢話,不予理睬。

不禮貌的態度意味著反對,日本人對優雅和禮貌的講究程度,在一個蘇格蘭人眼中簡直顯得有點女人氣。當然在儀式或典禮中,這種女人氣就不存在了。

所以要適應日本的生活不僅僅只是智力上的調整,還有情感上的調整。只有那些將自己的心靈調整到日本人的心靈範圍的外國人,才能成功地與日本人建立友好的關係。一種隨遇而安的,靈活的思想是需要的。如果你能敏感的發現,並樂意調整自己去適應與日本人的微妙差異,那麼,你在日本生活將沒什麼問題。

對於那些不願改變自己態度,思想頑固,有著刻板的價值觀念,看事情總是分黑與白,好與壞,對與錯,不願放下自己而去適應日本人的外國人,我的建議是,捲起你的揹包走吧,日本不是屬於你的。


珂爾特與和服——蘇格蘭人眼中的日本-06


(未完待續)


【往期精彩】

珂爾特與和服——蘇格蘭人眼中的日本


不一樣的天堂-英國留學紀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