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寄生蟲》撕開生活的偽裝。現實社會的照妖鏡

首先我們看寄生蟲這個定義:

1.寄生在別的動物或植物體內或體表的動物,如跳蚤、蝨子、蛔蟲、薑片蟲、小麥線蟲。寄生蟲從宿主取得養分,有的並能傳染疾病,對宿主有害。

2.比喻能勞動而不勞動、依靠剝削為生的人。

沒錯,電影《寄生蟲》主角一家就是這樣一類靠著給富人打工維持生活的人。

電影《寄生蟲》撕開生活的偽裝。現實社會的照妖鏡

劇照

一 】

影片講述的是男主基宇和父母,妹妹一家四口,住在破敗的半地下室處在失業狀態。但一個偶然的機會,基宇的同學給他介紹了一個給富家女做家教的工作。聰明的基宇把一家人都弄到富人家去工作,沒想到發生了一系列的衝突。。。。

繁華三千,看淡即是雲煙;煩惱無數,想開就是晴天

本來基宇一個人去做家教,也許會過得很好。但是窮怕的一家人急於改變家中窘迫的境況,想盡各種辦法,甚至幹著損人利已的勾當,把富人家的司機,保姆都給趕走,一家人以各種身份在一個富人家裡團聚。

就在他們產生出錯覺,把富人家當成自己家時,原來的老保姆徹底打亂了他們完美的計劃。

就像基宇的父親所說,所謂完美的計劃就是沒有計劃,當你有了計劃就會有差錯。

一切都是註定的。謊言畢竟是謊言,總有戳破的一天。

二 】

電影《寄生蟲》撕開生活的偽裝。現實社會的照妖鏡

劇照

有人評論說,這個片子的漏洞太多,邏輯不合理,一家四口住進富人家太過順利。

這畢竟不是一部偵探片,之所以這麼安排不過是想告訴觀眾,這是窮人的野心。

當你住在昏暗的半地下室,沒有工作,沒有網絡,沒有錢,沒有希望,經常有醉漢在你的窗前隨地大小便,你就知道你多麼渴望有一個綠草坪的花園。

現實就在眼前,這富人家的一切就是他們幻想中的場景,乾淨整潔的客廳,美麗的花園,慵懶的生活,和以前的生活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最重要的是有一個頭腦簡單,思想單純的女主人,讓他們一家發現,一切都在掌控中,美好的生活正在向他們招手。可他們忘了,這是別人的家。

說到底,這是階級的差別,不是隨便就能擁有的。

【 三 】

電影《寄生蟲》撕開生活的偽裝。現實社會的照妖鏡

劇照

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下大雨,基宇和父親,妹妹回到自己的家。街上有半人深的汙水,家裡所有東西都漂在水中,尤其是那馬桶不斷的往外冒著髒水,基宇的妹妹拿著唯一還是乾的一隻煙,做在馬桶上,那是多少絕望。

生活就是這樣,有時候你不努力一下,你都不知道什麼叫絕望。

對比富人的家庭,在基宇的父親眼中,不但有羨慕,還有發自心底的恨。

這就不難解釋他為什麼最後給富人捅了一刀。

因為沒有好的資源,沒有好的門路,一家人只能編造各種謊言卑躬屈漆的給富人打工,忍受種種委屈。就像基宇的母親所說,即使他們可以在富人家開懷暢飲,但只要富人回來,他們就得像蟑螂一樣躲在黑暗處,註定是不能見光的。

【 四 】

電影《寄生蟲》撕開生活的偽裝。現實社會的照妖鏡

劇照

讓他們一家穿幫的是老保姆。但老保姆也是被貧窮所逼。

老保姆把自己的老公藏在地下室四年,是為了躲債。也是因為窮。

當他們一家發現了老保姆的秘密,他們的秘密也掌握在了老保姆的手中。

本來他們可以互惠互利,和睦相處的。繼續做富人家的寄生蟲。但也因為窮人的短視,讓他們之間互相殺戮。最後兩敗俱傷。

有人說這一段太牽強,其實這恰恰是窮人的短板。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大打出手,勾心鬥角,這種情況我們在現實中見到的還少嘛。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自古如此

我們能躲避一頭大象,但往往躲不開一隻老鼠。總會為了短期的利益而放棄長遠的目標。可能不是因為沒有遠見,而是因為害怕失去。

【 五】

電影《寄生蟲》撕開生活的偽裝。現實社會的照妖鏡

劇照

小孩子因為小總是最單純的,所以他們說的話總是最真實的。

當這一家人順利進入到富人家工作時,也只有家中的小孩子最先發現了他們的秘密。雖然他們都裝作互相不認識,但他們身上卻有同一種味道。

導演雖然沒有明說,但觀眾都知道,這是一種窮人的味道。

這就是貧富的差距。

不管你裝的有多麼像,貧富之間總有一道隱形的距離,它總是不經意之間把兩者分開。就像是謊言,它能瞞得了一時,但瞞不了一世。

影片以一種黑色幽默的形勢把窮人和富人之間的那塊遮羞布扯下來,讓你看到赤裸裸的真實。你沒有憤怒,沒有悲傷,有的只是對現實的一種無力感。

電影《寄生蟲》撕開生活的偽裝。現實社會的照妖鏡

劇照

我們對基宇一家指責的同時,也體會到了底層社會的一種悲哀。這不是一家的現象,這是整個底層社會的一個縮影。無關乎偉大渺小。

基宇一家最後都受到了懲罰。他們親自切斷了這條致富的捷徑,可是卻切不斷與社會的聯繫。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想改變命運還得靠自己。

窮人也許不能改變世界,但能改變自己。貧富就像社會中的一堵牆,至於你是想在牆這邊還是要到牆那邊,只要你努力, 一切還是有機會的,只要你選對了方向。

不知道又看懂了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