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蔣氏故居,徜徉在民國建築裡的溪口文化

我曾經在南京生活過幾年,對南京的民國建築很稀奇,喜歡旅行的我,不想評判是非,單純的從文化旅行的視角來發現美好。位於浙江奉化的溪口鎮,那裡有蔣介石故居,是民國建築文化的旅遊景區,值得一看。

探訪蔣氏故居,徜徉在民國建築裡的溪口文化

蔣友柏

蔣友柏

蔣友柏是蔣介石的曾孫,1976年9月10日出生於臺北,蔣經國的長孫,祖籍浙江奉化,現居臺灣,為臺灣橙果設計公司董事長。2008年5月,蔣友柏在上海成立了橙果的分公司:常橙品牌策劃諮詢(上海)有限公司。橙果這個名字,在內地已被人註冊。“常橙”則是取“長城”的諧音。他解釋說,歷史上建造長城的目的是抵禦外族,保護國土,而常橙要做的是詮釋中華文化。

探訪蔣氏故居,徜徉在民國建築裡的溪口文化

溪口鎮

探訪蔣氏故居,徜徉在民國建築裡的溪口文化

蔣友柏回故里

蔣友柏重回寧波故里,用一場家宴尋回失落百年的民國風骨。

探訪蔣氏故居,徜徉在民國建築裡的溪口文化

蔣氏故居

溪口鎮

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溪口鎮,地處四明山麓,是全國首批旅遊景觀名鎮,全國環境優美鎮,全球生態500佳,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中國最佳投資休閒目的地。

溪口,是個有故事的地方。武嶺路兩側,一側是靜靜流淌的剡溪水,一側是承載著半部近代史的人文景點。武山廟、武嶺學校、小洋房、文昌閣……漫步在保存完好的傳統民國建築群中,一腳便踏進了民國的歷史文化中。

探訪蔣氏故居,徜徉在民國建築裡的溪口文化

寧波市奉化區地圖

來到奉化溪口,到售票處下車後步行,最先看到的是城門樓,凡是進入溪口鎮的人都要經過這裡,門樓上方“武嶺”二字,是國民黨元老於右任先生所寫,而門樓裡面的題字才是蔣介石自題。

探訪蔣氏故居,徜徉在民國建築裡的溪口文化

溪口鎮

溪口鎮依山傍水,早在漢代就有“海上蓬萊”之稱,擁有“千年古鎮溪口鎮、幽谷飛瀑雪竇山、青山秀水亭下湖”三個各具特色的景系,是蔣介石、蔣經國父子的故鄉。溪口也被稱為“民國第一鎮”,完整地保存了眾多民國史蹟。

探訪蔣氏故居,徜徉在民國建築裡的溪口文化

清澈的河水

溪口鎮特產溪口水蜜桃、溪口白果、溪口千層餅、奉化芋艿頭、雪山新芽、三十六灣花卉等。溪口鎮是寧波市最大的白果生產基地鄉鎮,年產白果約10萬公斤。以最著名的大佛手為主栽品種,具有果大殼薄肉糯的優點,其上市季節在國慶節前後。

探訪蔣氏故居,徜徉在民國建築裡的溪口文化

來溪口鎮旅遊的人很多

探訪蔣氏故居,徜徉在民國建築裡的溪口文化

溪口鎮

探訪蔣氏故居,徜徉在民國建築裡的溪口文化

民國建築特色的溪口鎮街道

探訪蔣氏故居,徜徉在民國建築裡的溪口文化

蔣介石故居

文昌閣是古代溪口十景之一,1924年蔣介石從廣東回鄉掃墓時重建,是他的私人別墅和藏書樓。進去後不但可以看到蔣宋臥室,也看到了窗外秀麗的風景,覺得這裡的環境實在是太好了。東靠武嶺,南瀕剡溪,有山有水,風光旖旎,親眼看到這裡確實是塊風水寶地。


蔣氏故居

蔣氏故居建築群由豐鎬房、文昌閣、小洋房、玉泰鹽鋪等8個單體文保點構成,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2008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涉臺文物。除蔣氏父子的舊跡故地外,還灑落著大量的清末民初的商號和民居,從而展現了民國溪口從四明山小鎮快速繁衍為民國名鎮的發展軌跡。前往蔣氏故居旅遊,可在寧波火車站南廣場乘坐988路到達銀鳳廣場站下車,通過牌門南路步行到達。

探訪蔣氏故居,徜徉在民國建築裡的溪口文化

蔣氏故居

探訪蔣氏故居,徜徉在民國建築裡的溪口文化

蔣氏故居

溪口是蔣氏父子出生、啟蒙、生活、結婚、祭祖的地方,也是蔣介石參與歷史事件的策劃地和發生地,該景區還原了蔣介石從鄉村頑童到民國總統的真實歷史環境。

漫步武嶺路三里長街,隨意推開一扇老宅的大門,就可以靜靜回味民國的那些往事,蔣氏故居、蔣氏宗祠、文昌閣別墅等錯落有致地分佈在街旁,青磚黛瓦,飛簷畫棟,民國風格極其濃郁。

探訪蔣氏故居,徜徉在民國建築裡的溪口文化

蔣氏祠堂

探訪蔣氏故居,徜徉在民國建築裡的溪口文化

玉泰鹽鋪

探訪蔣氏故居,徜徉在民國建築裡的溪口文化

蔣氏故居

探訪蔣氏故居,徜徉在民國建築裡的溪口文化

蔣氏故居

蔣氏故居,即蔣中正前後幾輩的故居。昔日蔣氏家族就於此地生活、工作、娛樂等。1996年11月國務院公佈其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今被列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2017年12月2日,蔣氏故居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

探訪蔣氏故居,徜徉在民國建築裡的溪口文化

豐鎬房

探訪蔣氏故居,徜徉在民國建築裡的溪口文化

蔣氏故居

探訪蔣氏故居,徜徉在民國建築裡的溪口文化

蔣氏故居

探訪蔣氏故居,徜徉在民國建築裡的溪口文化

蔣氏故居

蔣經國曾經住過的小洋房,因為當時所用的建房材料,石灰和水泥均為洋灰,所以人們習慣稱這裡為小洋房。1937年蔣經國從蘇聯留學回來居住於此,一同回來的還有他的妻子和兒子。小洋房的外面就是剡溪,溪邊有一個水泥臺子,導遊給我們講了關於這個臺子的故事。說是那時候溪水很深,臺子下面的水泥柱是看不到的,蔣經國的蘇聯妻子每天都穿著游泳衣從臺子上跳入溪中游泳。

探訪蔣氏故居,徜徉在民國建築裡的溪口文化

院子

蔣氏故居系群體建築,它包括豐鎬房、小洋房、玉泰鹽鋪。其中豐鎬房在溪口中街,佔地4800平方米,建築面積共1850平方米,大門、素居、報本堂、獨立小樓系原有,為清代建築,其餘都系蔣氏1929年擴建。

小洋房為三間二層樓房,西式,前臨剡溪,後依武山, 佔地240平方米,建築面積共310平方米,建於1930年。

玉泰鹽鋪位於溪口中街篾匠弄口,乃蔣介石出生之地,前後兩進,前進三間一弄樓房,後進為平房,佔地716平方米,建築面積600平方米,清末以來,鹽鋪曾兩次失火,房屋系1946年所建。玉泰鹽鋪是蔣介石的出生地。據《蔣氏宗譜》記載,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農曆九月十五日,蔣介石出生於玉泰鹽鋪樓上。

探訪蔣氏故居,徜徉在民國建築裡的溪口文化

吃飯的屋子

探訪蔣氏故居,徜徉在民國建築裡的溪口文化

廚房灶臺

探訪蔣氏故居,徜徉在民國建築裡的溪口文化

蔣介石母親罹難處

玉泰鹽鋪為蔣介石祖父蔣斯千1871年開設,後由蔣介石父親蔣肇聰繼承。蔣肇聰去世後兄弟分家,鹽鋪歸蔣介石的胞兄蔣介卿經營。1919年,蔣介卿外出謀事,鹽鋪關閉。現有樓房三間,平房三間,以及廚房、廁所等附屬建築。

蔣介石出生後,鹽鋪曾兩次失火,一次遭受白蟻腐蝕。現存建築為蔣介石在1948年改建。大門為石砌框架,門額上書“清廬”二字,大門西側界牆刻著蔣介石題寫的“玉泰鹽鋪原址”六個大字。

探訪蔣氏故居,徜徉在民國建築裡的溪口文化

玉泰鹽鋪

舊時溪口人有傳統習俗,即為祖房立名,且力求古雅。蔣介石父輩三兄弟,其祖房分別名為夏房、商房和周房。蔣父行三,是謂周房。蔣父病故後次年,蔣介石兄弟分家,眾長輩議論,囑其兄弟各立房名。

豐鎬房從上輩“周房”及蔣介石在宗譜中屬“周字輩”(譜名“周泰”),推及西周兩位帝王的都城----豐邑和鎬京,各取第一字定為房名,分給蔣介石的祖房故而名為“豐鎬房”。豐鎬兩字,豐,代表蔣介石一房;鎬,代表其亡弟蔣瑞青一房。瑞青早死,由蔣介石兼祧承襲,故稱豐鎬房。

探訪蔣氏故居,徜徉在民國建築裡的溪口文化

豐鎬房

探訪蔣氏故居,徜徉在民國建築裡的溪口文化

銀杏樹

探訪蔣氏故居,徜徉在民國建築裡的溪口文化

蔣經國夫婦臥室

探訪蔣氏故居,徜徉在民國建築裡的溪口文化

遊客參觀蔣氏故居

探訪蔣氏故居,徜徉在民國建築裡的溪口文化

書信

探訪蔣氏故居,徜徉在民國建築裡的溪口文化

蔣氏故居

探訪蔣氏故居,徜徉在民國建築裡的溪口文化

蔣介石母子合影

探訪蔣氏故居,徜徉在民國建築裡的溪口文化

蔣氏宗祠

探訪蔣氏故居,徜徉在民國建築裡的溪口文化

忠孝傳家

小洋房一樓有一塊“以血洗血”的石碑,講述了蔣經國母親毛福梅遇難的歷史。1939年,日本侵略者的飛機轟炸溪口,毛福梅在豐鎬房後門口不幸被炸塌後牆壓死,蔣經國聞訊後急忙從江西趕來奔喪,悲憤中揮淚寫下了“以血洗血”四個大字,表達誓報殺母之仇的堅定決心。

探訪蔣氏故居,徜徉在民國建築裡的溪口文化

以血洗血石碑


遊蔣氏故居(清趣苑)

梅雨不知遊客至,

片雲淅瀝溼人身。

文昌閣裡思今事,

武嶺門前睹往塵。

老宅臨溪風水好,

長街遍鋪食商親。

青山綠水浮雲畔,

富貴榮華成舊陳。

文化是民族的靈魂,旅遊是心靈的放飛。溪口是蔣氏故里和歷史文化名鎮,以文化為紐帶,走進溪口,感受這座千年古鎮的民國風韻,挖掘溪口的民國文化基因,在小洋房一起解讀溪口的歷史風雲變遷。

探訪蔣氏故居,更多的是想要去了解這裡的故事,彷彿跟著這裡經歷了一遍歷史歲月,這也許就是遊覽故居的一種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