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名的讲究:不可缺了风雅

取名的讲究:不可缺了风雅

前几年同学好友纷纷走进礼堂完成人生大事,这两年则是开始迎接新生命的降临,这样一步一步走来,真觉流年似水而韶华如梦,此时才仿佛体会到了人生原来就是那么一回事。

朋友们兴致勃勃地讨论取名字的问题,这原来该是族中家长之事,按谱论辈,丝毫不爽,但现下则多请算命先生代劳,排时辰推八字,求其一生在冥冥中自有无限顺遂。

我国姓名自成一门学问,不像西方人固定就是John、Mary那些。我总觉得取个意义深远或是风雅倾城的名字,远比算笔画避冲克的考量来得重要。

原因在于中文姓名往往可形成一个有意义的“词”,这个意义也是我们给予别人的第一印象,可以让人有所联想,也从其中获得简单的资讯,藉此稍为理解此人家世背景与家长对他的人生期许。

古人中像是张若虚、孟浩然或元好问,都可想见其人品学识;而石延年、辛弃疾或蒲松龄这样的名字虽不脱传统,但因反应了我国重视生命的观念,也别有一番风味;当代汉学家刘若愚、施舟人;法籍作家程抱一,汉文名字皆颇有特色。

因此如果只是把不相干的字凑在一起,那么我国姓名所独有的功能就消失了,给人的第一印象也就平淡而朦胧。

取名字一方面对中文本身的意涵与音韵要有一些敏感,有些谐音不雅或意思过于纤弱而近于文艺腔者,也许都可考虑避免。

有人认为一些姓氏天生佳妙,在姓名中大占优势,像明人张潮在《幽梦影》里说:“如华如柳如云如苏如乔,皆极风韵。”我却觉得姓氏无分雅俗,只看如何搭配。

如张潮以为“牛”姓不雅,但在《儒林外史》里有位读书人名为“牛布衣”,咀嚼一下也真有风味;而那在《三国演义》里被关公斩于刀下的华雄,虽然姓“华”,但名字平凡也只能在小说里跑龙套了。

不仅是人的姓名要紧,店面公司乃至于城市国家名字都重要。翻译地名过去重风趣而今日重谐音,像“三藩市”、“旧金山”都比“圣凡西斯科”有更多的联想,仿佛移民时代的波涛仍然拍岸;而徐志摩将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写成翡冷翠,诗情便翩翩而出,树林、房舍与梦想都染上了淡淡的绿色。

最近可能是受到香港或大陆的影响,澳大利亚的城市雪梨许多人都改称“悉尼”,在声音方面的确是更接近了,但就滋味来说,我还是觉得若是南半球有一朵雪白的梨花,当是更令人悬念的。


本文摘自《煮字为药》

出版:九州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